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623章 學院學子,奔赴一線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623章 學院學子,奔赴一線

    皇帝那道“調軍十萬,參與重建”的聖旨,如同一道滾滾天雷,徹底震動了整個大寧帝國。朝野上下,萬民之內,無不為陛下這前無古人、聞所未聞的驚天手筆,而感到深深的震撼與……一絲難以言喻的期待。

    然而,聖旨下達,僅僅是拉開了這場宏大變革的序幕。

    如何將十萬百戰精銳,與數百萬散亂的災民,以及那兩片滿目瘡痍的土地,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將皇帝的意志,轉化為切實可行的重建偉業,這才是對安國公張大山和他麾下那套“格物”體系的……終極考驗。

    張大山深知,兵馬未動,技術先行。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建設”面前,光有軍隊的紀律和災民的力氣,是遠遠不夠的。

    必須要有科學的規劃,精準的測量,以及因地制宜的、先進的營造之法。

    否則,再多的人力,也不過是無頭蒼蠅般的混亂堆砌,甚至可能因為錯誤的施工,而留下更深重的隱患。

    于是,在十萬大軍正式開拔之前,一支更為特殊的、規模雖小、意義卻更為重大的“先遣隊”,便已在安國公的親自部署下,星夜兼程,分赴天南、雲夢兩大災區。

    這支隊伍,便是由安國公五子張柱子,和七女張丫丫,共同率領的——皇家格物學院,災後重建技術勘探總隊!

    ……

    天南之地,洪澤未退。

    張柱子,這位如今已在帝國營造界聲名鵲起的年輕人,並沒有急于帶領他麾下的百余名營造科學子,去立刻著手挖掘什麼泄洪渠。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建立“水文觀測站”。

    他將隊員們分成數十個小組,乘坐著蒸汽龍舟,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到災區的每一個角落。

    他們手中拿著的,不再是傳統的竹篙和繩索。

    而是一系列由格物學院最新研制出的、足以讓當世所有水利官員都為之瞠目結舌的“勘探神器”。

    ——有可以精確測量水流速度的“轉輪流速儀”。

    ——有可以探知河床深度的“鉛垂測深索”。

    ——更有那架早已在修建鐵路時便大顯神威的、可以精確測量地勢高差和角度的“經緯儀”。

    他們,在這片汪洋澤國之中,日夜不休地,進行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的“水文數據普查”。

    他們測量著每一處洪水的流速與流向,記錄著每一片被淹區域的水位變化,勘探著每一條被沖毀的河道的淤積情況。

    他們甚至還走訪了無數世代居住于此的老船工、老漁民,將他們口中那些關于“哪里的河道容易決堤”、“哪里的窪地最易積水”的寶貴經驗,一一記錄下來,與自己勘探到的數據,進行相互印證。

    這些在傳統官員看來“多此一舉”、“紙上談兵”的數據和信息。

    在張柱子和他的隊員們眼中,卻是繪制未來藍圖的、最不可或缺的……黃金基石!

    ……

    與此同時,在赤地千里的雲夢旱區。

    另一場同樣艱巨的勘探,也正在安國公七女張丫丫的帶領下,悄然展開。

    丫丫此行的任務,表面上,是帶領“防疫先遣隊”,指導地方進行災後防疫。

    但實際上,她還肩負著一個更為隱秘,也更為重要的使命——土壤與地下水資源普查。

    她知道,父親“蒸汽水泵,倒灌雲夢”的計劃,雖然能解燃眉之急,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想要讓這片土地徹底擺脫干旱的宿命,就必須摸清它自身的“脾性”,找到最適合它的、可持續的耕作與灌溉方式。

    于是,在指導地方官府建立起“隔離病院”、推行“飲開水”等防疫措施的同時。

    丫丫也帶領著一批農學司和醫藥司的學子們,頂著毒辣的日頭,走遍了雲夢災區的山山水水,田間地頭。

    她們,用特制的“土鑽”,從不同的區域,鑽取深層的土壤樣本。

    再用小巧的天平和簡單的化學試劑(如草木灰水、酸醋等),對這些土壤的酸堿度、沙粘比、以及有機質含量,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記錄。

    她們,會仔細觀察地表的植被種類。

    因為她們知道,不同的植物,往往對應著不同的土壤特性和地下水位。

    哪里長著耐旱的沙棘,說明土質偏沙;哪里有成片的堿蓬,說明土壤鹽堿化嚴重;而哪里即便是在大旱之年,依舊能看到幾叢不死的蘆葦,那下面,就極有可能,隱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脈!

    她們,甚至還會用最原始,卻也最有效的方法——“望聞問切”,來為這片病入膏肓的土地,“診斷”病因。

    ——“望”,是望其顏色,是枯黃,還是赤紅?

    ——“聞”,是聞其氣味,是干燥的塵土味,還是帶著咸腥的鹽堿味?

    ——“問”,是詢問當地的老農,這里過去是什麼樣子?種什麼最易成活?

    ——“切”,則是親手抓起一把泥土,用手指捻搓,感受它的質地與溫度。

    丫丫,將她從父親和草藥中學到的那份細膩、專注和悲憫之心,完美地,運用到了對這片土地的勘探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她,和她的隊員們,正在為雲夢大地,做一次最全面、也最深刻的“體檢”。

    ……

    半個月後。

    當京城派出的十萬大軍,終于浩浩蕩蕩地,抵達天南、雲夢兩大災區時。

    迎接他們的,不再是一片混亂無序、束手無策的爛攤子。

    而是,兩份由張柱子和張丫丫,分別呈報上來的、厚重無比的、堪稱“再造乾坤”的……《天南水利重建總規劃圖》與《雲夢生態恢復及農田改造方案》!

    這兩份方案,以其無可辯駁的詳實數據,以其因地制宜的科學規劃,以其充滿了遠見卓識的宏偉構想。

    徹底震撼了所有隨軍前來的、兵部和工部的官員將領們!

    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救災”,還可以這麼做!

    原來,“格物之學”,不僅僅是能造出幾件新奇的工具。

    它,更是一種,能夠洞察天地規律,能夠統籌規劃,能夠將人力與自然力,進行最優化結合的……無上智慧!

    于是,在安國公府這群年輕的“技術官僚”的精確指引下。

    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軍民一心的、科學化的“災後重建”大戰,終于,正式打響!

    在天南,十萬大軍,化身為最強大的工程兵團。

    他們,不再是盲目地挖掘和堆砌。

    而是在營造司學子們用經緯儀精準放出的白線指引下,開挖著寬度、深度、坡度都經過了精密計算的泄洪主渠。

    他們,用著新式的、由安國公府設計的滑輪組和杠桿撬,將一塊塊數千斤重的巨石,精準地安放到被沖毀的堤壩缺口處。

    他們的效率,是普通民夫的十倍!

    他們的紀律,更是讓所有地方官吏,都為之汗顏!

    而在雲夢,另一支大軍,則在丫丫和農學司學子們的帶領下,展開了一場更為深刻的“土地革命”。

    他們,根據土壤普查的結果,對田地,進行了重新的劃分。

    鹽堿化的土地,通過開挖排堿渠、引淡水沖刷的方式,進行改良。

    沙化的土地,則通過摻入從河道挖出的淤泥、以及大規模種植固沙植物的方式,來增加肥力。

    而那些被勘探出擁有豐富地下水脈的區域,則被列為重點,由軍隊的工兵營,配合張鐵牛那邊緊急運來的新一批“蒸汽水泵”,開始大規模地鑿井!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623章 學院學子,奔赴一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623章 學院學子,奔赴一線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