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622章 軍民一心,災後重建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622章 軍民一心,災後重建

    “龍舟”運糧,平抑了饑荒;花兒捐衣,溫暖了寒夜。

    在安國公府一系列雷霆萬鈞、卻又飽含著人道關懷的組合拳之下,肆虐于帝國腹心的天南、雲夢兩大災區的局勢,終于從最初那瀕臨崩潰的混亂與絕望之中,漸漸穩定了下來。

    恐慌的民心,初步安定。

    災民的性命,暫時保全。

    然而,對于坐鎮京城中樞,統攬全局的安國公張大山而言,他深知,這,僅僅是完成了整個救災戰役中,最艱難、也最緊迫的第一步——活下去。

    而接下來,一個更為艱巨、也更為長遠的挑戰,正如同兩座被洪水和干旱摧殘得滿目瘡痍的大山,沉甸甸地,壓在了他的面前。

    那就是——重建。

    如何讓那數千萬流離失所的災民,重新回到他們那片殘破的家園?

    如何讓那被洪水淹沒、被干旱龜裂的萬頃良田,重新煥發生機?

    如何修復那些被沖毀的道路、橋梁、堤壩、水利?

    如何在這片巨大的廢墟之上,重新建立起足以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可持續的生產與生活秩序?

    這些,才是真正考驗一個國家治理能力,也決定著這場救災最終成敗的關鍵。

    傳統的做法,無非是朝廷撥付一些微薄的安家銀兩,再減免幾年的賦稅,然後,便任由災民們,用最原始、最緩慢的方式,去舔舐傷口,自生自滅。

    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而且,常常會因為地方官府的貪腐、豪強的兼並、以及重建過程中的無序和混亂,而滋生出更多新的社會矛盾,遺禍無窮。

    張大山,絕不允許這樣的悲劇,在自己的手中重演。

    他要的,不僅僅是重建。

    他要的,是一場“脫胎換骨”的新生!

    他要借著這次重建的機會,將他那套早已在清溪城被證明了其先進性的“格物營造”之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徹底地,貫徹到帝國最富庶、也最需要變革的腹心之地!

    但,這需要一支力量。

    一支,既有強大執行力,又有嚴明紀律,更能吃苦耐勞,還不與地方利益集團產生過多糾葛的……龐大力量!

    他的目光,穿過了書房的窗欞,望向了京城郊外,那幾座剛剛才從北伐戰場凱旋歸來、軍容鼎盛、殺氣未消的……巨大軍營。

    一個石破天驚的、足以讓整個朝堂都為之震動的念頭,在他的腦海中,豁然成型。

    ……

    御書房內。

    皇帝寧宣宗看著手中,那份由安國公府最新呈遞上來的、關于天南、雲夢兩地災後重建的總體規劃方案,眉頭,不由自主地,緊緊鎖了起來。

    這份方案,宏大,周密,充滿了遠見。

    無論是對水系的重新梳理,還是對田畝的科學規劃,亦或是對新村鎮的環保布局……

    都讓他感到無比的贊嘆。

    但,唯一的問題是——人。

    “安國公,”皇帝的聲音,帶著幾分凝重,“你這份藍圖,固然是好。但,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怕是……不亞于一場北伐啊。”

    “單靠那些‘以工代賑’的災民,怕是十年也難以完成吧?”

    “陛下聖明。”張大山躬身道,“臣,也正為此事而來。”

    “臣今日,斗膽,向陛下,請一支兵。”

    “請兵?”皇帝愣了一下,“如今北境已定,四海升平,安國公要兵何用?”

    “陛下,”張大山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著皇帝,一字一句地說道,“臣要請的,非是征伐之兵。”

    “而是……建設之兵!”

    “臣懇請陛下,下旨,從北伐凱旋的四十萬大軍之中,抽調精銳十萬!”

    “暫時,放下刀槍,拿起鋤頭與鐵鍬!”

    “以軍旅之建制,以雷霆之效率,開赴天南、雲夢兩大災區!”

    “與當地百姓,軍民一心,並肩協作!”

    “共同,投入到這場,重建家園的……偉大工程之中!”

    “什麼?!”

    皇帝寧宣宗听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霍然從龍椅之上站起,臉上寫滿了震驚。

    “安國公!你……你可知你在說什麼?”

    “讓朕的百戰精銳,去……去當修河堤、挖溝渠的民夫?”

    “這……這成何體統!自古以來,何曾有過如此先例?”

    “這要是傳出去,豈不讓天下人恥笑我大寧,竟要靠兵卒,來做此等苦役?”

    “更何況,”他皺眉道,“將士們剛剛浴血歸來,正該是加官進爵、解甲歸田、享受榮耀之時。此刻再派他們去那滿目瘡痍的災區,從事如此繁重的勞役,怕是……會引兵變啊!”

    皇帝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讓軍隊參與地方建設,尤其是在和平時期,這在整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也極其敏感的事情。

    稍有不慎,便可能動搖軍心,甚至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陛下,請听臣一言。”

    張大山卻是不慌不忙,似乎早已料到皇帝會有此疑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臣以為,此舉,非但不會動搖軍心,反而,有三大好處,于國,于民,于軍,皆是上上之策。”

    “其一,曰‘效率’。我朝軍隊,紀律嚴明,令行禁止,其組織能力與執行效率,遠非尋常民夫可比。由他們作為骨干,帶領災民進行重建,其工程進度,必將一日千里,遠勝于單純的‘以工代賑’。能早一日完成重建,便能早一日恢復生產,為國庫減輕一分負擔。”

    “其二,曰‘民心’。將士們,皆是百姓之子弟。讓他們,在戰時保家衛國,在災時援手鄉親。這,非是苦役,而是榮耀!是向天下萬民,展現我大寧軍隊‘愛民如子、軍民一家’的無上風采!經此一役,軍與民,將不再是兩張皮,而是血脈相連、水乳交融的……一家人!此舉,對凝聚民心,穩固國本,其利,無可估量!”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曰‘練兵’!”他的眼中,閃爍著深邃的智慧光芒,“陛下,北境雖平,然四海未靖。我朝軍隊,絕不可因此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沉溺于安逸享樂之中。”

    “而這災後重建,看似是土木工程,實則,何嘗不是一場,最好的‘練兵’?”

    “組織數十萬人的協同作業,考驗的是將領的調度能力!”

    “修建堤壩,架設橋梁,考驗的是工兵的營造技藝!”

    “長途開進,翻山越嶺,考驗的是士卒的體能與耐力!”

    “甚至,在面對復雜艱苦的環境時,更能磨礪出他們那百折不撓的……鋼鐵意志!”

    “臣以為,一支真正無敵的軍隊,不僅要能打仗,更要能……建設!”

    “如此,方能,戰時為劍,護國安邦;平時為犁,開疆拓土!”

    “此,方為我大寧帝國,未來百年,屹立于世界之巔的……強軍之基石啊!”

    ……

    這番充滿了遠見卓識、將“救災”與“練兵”、“軍心”與“民心”完美結合的驚天之論。

    如同晨鐘暮鼓,在皇帝寧宣宗的腦海中,久久回蕩。

    他看著下方,那個雖然出身布衣,卻總能站在整個帝國、乃至是整個時代的高度,去思考問題的安國公。

    他那顆屬于帝王的心,再次,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知道,張大山說的,是對的。

    這,是一個足以開創歷史,也足以奠定他這位“中興之主”萬世聲名的……偉大構想!

    他緩緩地,走下御階,親自,將張大山扶起。

    他的眼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絕對的信任。

    “好。”

    “就依,安國公之策!”

    “朕,今日,便下這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聖旨!”

    “朕,要讓這天下人看看,我大寧的軍隊,不僅是,最鋒利的劍!”

    “更是,最堅固的……盾!”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622章 軍民一心,災後重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622章 軍民一心,災後重建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