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481章 翰林論戰,智對群儒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481章 翰林論戰,智對群儒

    “皇家格物院”和“龍舟計劃”的正式啟動,讓青石張家的聲望和聖眷,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頂峰。

    然而,這份潑天的榮耀,也如同在烈火之上,又澆了一勺滾油。

    讓京城里那些本就對他們心懷嫉妒和警惕的保守派勢力,感到了巨大的、甚至是恐慌的……威脅。

    他們知道,若再任由這張家,和他們所代表的那套“格物之學”發展下去。

    那他們這些世代以“經義文章”為立身之本的士大夫階層,其根基,都將被徹底動搖。

    一場針對“青石之學”的、無聲的“學術圍剿”,在翰林院這個帝國思想的最高殿堂里,悄然展開。

    這一日,翰林院掌院學士,當朝德高望重的大儒,陳閣老,舉辦了一場面向所有翰林和國子監學子的公開講學。

    講學的題目,是《論君子治國,當以德教為本,不務末技》。

    所有人都知道,這場講學,名為講學,實則,是沖著最近風頭最勁的張小山,和他的家族來的。

    講堂之內,座無虛席。

    陳閣老引經據典,從上古聖人,到歷朝先賢,雄辯滔滔。

    他痛心疾首地,批判著當今社會,那一股“人心不古,逐利忘義”的歪風。

    “……君子,當以修身為基,以德行為本,以教化萬民為己任。”

    “何為德?”

    “克己復禮,方為仁德。”

    “何為本?”

    “存天理,滅人欲,方為根本。”

    他的目光,若有若無地,掃過坐在堂下末席的張小山。

    “如今,卻有那麼一些人,不思聖人教誨,不讀先賢文章。”

    “反倒將全副心神,都投入到那些所謂的‘奇技淫巧’之中。”

    “以‘利’字當頭,以‘器’物為能。”

    “此等舍本逐末之舉,初看,似乎能便利一時,能富甲一方。”

    “可長此以往,必將使民心逐利,道德淪喪,最終動搖我大寧朝的國本啊。”

    “老夫以為,此等‘末技之學’,當禁,當絕。”

    “我輩讀書人,更當引以為戒,萬不可被其所惑。”

    他這番話,說得是慷慨激昂,正氣凜然。

    立刻,便引來了在場大多數傳統士大夫們的、發自內心的附和與贊嘆。

    “陳閣老所言極是,真乃醒世良言。”

    “是啊,我輩讀書人,當以德行為先。”

    “那張家之學,雖有小用,卻終究是……旁門左道,難登大雅之堂。”

    听著這些議論,小山的臉上,卻始終帶著平靜的微笑。

    在陳閣老講完,並詢問在場眾人“可有異議”之時。

    在所有人都以為,這件事,就將以“青石之學”被批得體無完膚而告終之時。

    張小山,緩緩地,站了起來。

    他先是對著陳閣老,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弟子之禮。

    “陳閣老,學生,有惑,想請教先生。”

    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間,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講。”陳閣老的臉上,帶著一絲居高臨下的淡然。

    “先生方才所言,‘德’為治國之本,‘道’為萬物之源,學生,深以為然。”

    小山的開場白,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他沒有反駁,反而,先是肯定了對方的觀點。

    “只是,學生愚鈍。”他繼續說道,“學生一直在想,何為‘道’?何又為‘德’?”

    “聖人說,道,在天地之間。”

    “可這天地,又是何物構成?”

    “是山川,是河流,是風雨,是雷電。”

    “不識山川之脈絡,則不知如何興修水利,此為‘無智’。”

    “不知風雨之規律,則不知何時播種收割,此為‘無信’。”

    “我等,若對這構成‘道’之根本的‘萬物’,都一無所知,又何談去悟道,去行道?”

    “故,學生以為,‘格物’,正是‘致知’之始,亦是‘悟道’之基。”

    他這番話,邏輯新奇,竟讓陳閣老,都一時不知該如何反駁。

    小山沒有停下。

    “先生又言,當以‘德’為本。”

    “學生更想請教,何為‘大德’?”

    “讓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卻高坐于廟堂之上,空談仁義,此為德乎?”

    “讓將士持鈍刀,著劣甲,在邊關之上,以血肉之軀,抵御外辱,卻空談忠勇,此為德乎?”

    “讓天下萬民,皆困于愚昧與貧窮之中,而我等,卻只知在故紙堆里,尋章摘句,此又為德乎?”

    他一連三問,如同三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在場所有人的心上。

    整個講堂,一片死寂。

    “學生以為,”小山的聲音,變得洪亮而又充滿了力量。

    “真正的‘大德’,是讓天下人,都能吃飽穿暖,都能安居樂業,都能讀書識字,都能明曉事理。”

    “而我父兄所為,正是以這‘格物’之術,在行這‘聖人’之大道。”

    “我等,造良犁,興水利,讓百姓五谷豐登,此為‘仁’也。”

    “我等,煉精鋼,鑄堅甲,讓將士保家衛國,此為‘義’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我等,辦學院,印書籍,讓知識得以流通,開啟民智,此為‘禮’也。”

    “我等,觀天時,察地利,探究萬物之理,此為‘智’也。”

    “我等,以誠待人,以信立業,受聖上隆恩,亦不敢有半分懈怠,此為‘信’也。”

    “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之道,學生以為,與那‘格物興利’之學,非但不曾沖突,反而,是表里一體,相輔相成。”

    “無器,則道為空談。”

    “無道,則器為凶器。”

    “我青石之學,所求的,正是那‘以道御器,以器載道,道器合一,天下大同’的至高境界。”

    “敢問陳閣老,此等學問,此等志向,又豈是……‘旁門左道,奇技淫巧’所能概括的?”

    他這番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竟是將那看似處于對立面的“儒家義理”與“格物實學”,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更高維度的方式,完美地,統一了起來。

    在場的所有翰林和學子,都听得是目瞪口呆,心神激蕩。

    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這“格物之學”,竟也能被闡述得,如此的……充滿了“聖賢氣象”。

    就連那一直端坐著的陳閣老,此刻,也從座位上,緩緩地站了起來。

    他看著眼前這個眼神清亮、氣度從容的年輕人。

    他的眼中,那份屬于學術權威的倨傲,漸漸退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復雜的、混雜著震驚、欣賞、以及……一絲“後生可畏”的感慨。

    他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他的胸中所學,他的心中格局,早已遠遠地,超出了自己。

    他,已經隱隱然,有了未來一代宰輔之姿。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481章 翰林論戰,智對群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481章 翰林論戰,智對群儒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