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415章 翰林院內,初露鋒芒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415章 翰林院內,初露鋒芒

    張家的產業,如同安裝了新式軸承的巨大飛輪,在慣性的推動下,高速而又平穩地運轉著。

    青石村,成為了一個集生產、研發、教育、商貿于一體的、日益繁榮的中心。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

    張小山的生活,卻顯得波瀾不驚。

    翰林院,是大寧朝最清貴、也最受尊崇的所在。

    能進入此地的,無一不是科舉考試中最頂尖的才子,是未來的閣老、宰相的儲備人選。

    小山作為從六品的修撰,每日的工作,便是整理浩如煙海的前朝史籍,為聖上編撰《大寧實錄》。

    這份工作,清閑,體面,也枯燥。

    他身邊的同僚們,大多是出身于名門望族、書香世家的天之驕子。

    他們對小山這位“不循正途”、靠著“奇技淫巧”和“地方政績”而一步登天的同僚,表面上客客氣氣。

    言談之間,卻總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一種根植于骨子里的疏離和……輕視。

    他們談論的,是顧盼生姿的詩詞歌賦,是玄之又玄的義理心性。

    而小山滿腦子想的,卻是如何改良漕運的船只,如何提高農田的畝產。

    他與他們,仿佛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小山並不在意這些。

    他謹記著父親的教誨,每日里只是沉默地做事,冷靜地觀察。

    他知道,自己就像一柄新煉出的鋼刀,在入鞘之前,必須先藏起所有的鋒芒。

    然而,是金子,就總有發光的時候。

    是利刃,也總有需要出鞘的一天。

    這一日,早朝之上,為了黃河下游河道連年淤塞,水患頻發一事,朝臣們吵得是不可開交。

    工部尚書主張,沿用古法,征調數十萬民夫,進行大規模的河道疏浚。

    戶部尚書則哭窮,說此舉耗資巨大,需銀數百萬兩,如今國庫空虛,實在難以承擔。

    兩位尚書在朝堂之上,爭得是面紅耳赤。

    龍椅上的寧宣宗,听得是眉頭緊鎖,心煩意亂。

    退朝之後,他特意召集了幾位內閣大學士和工部的核心官員,到御書房繼續商議。

    可商議了半天,也還是拿不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就在皇帝一籌莫展之際。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那個被他親手調入翰林院的、懂“格物興利”之道的年輕修撰。

    “去,把翰林院的張修撰,給朕召來。”

    很快,正在史館里查閱資料的張小山,便被一名小太監,帶到了御書房。

    “臣,翰林院修撰張小山,叩見陛下。”

    “平身。”皇帝看著眼前這個不卑不亢的年輕人,直接開口問道。

    “張修撰,你家中既有營造之能,又曾在清溪縣,有過興修水利的功績。”

    “那你對這黃河清淤之事,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在場的所有大學士和工部官員,都將目光,投向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從六品小官。

    他們的眼神里,大多帶著幾分不以為然。

    黃河治理,乃是國之大事,連他們這些一部堂官、內閣重臣都束手無策。

    你一個年紀輕輕的翰林,又能說出什麼驚天動地的高見來?

    小山沒有半分膽怯。

    他先是躬身一禮。

    “回稟陛下,臣,斗膽,以為工部尚書大人所言之‘一體疏浚’,耗費過巨,非上上之策。”

    工部尚書聞言,臉色一沉。

    小山卻不理會,繼續說道。

    “黃河之患,在于泥沙。”

    “與其耗費萬民之力,去被動地挖沙,不如……順應水勢,借水攻沙。”

    “借水攻沙?”皇帝來了興趣,“如何借法?”

    小山走到那副巨大的黃河水道圖前。

    他指著其中幾處河道變窄、水流變緩的關鍵節點。

    “陛下請看,黃河泥沙之所以淤積,皆因此等河道寬窄不一,水流時緩時急所致。”

    “臣以為,治河之道,不在挖,而在‘束’。”

    “我們可以在河道兩側,用石塊和新法燒制的水泥(他將自家燒制石灰的方法進行了改良),修築起兩道堅固的、略微收窄的‘束水壩’。”

    “如此一來,原本寬散的河水,便會被約束起來,流速大增。”

    “湍急的水流,便會像一把無形的巨刃,日夜不息地,將河底的泥沙,自行沖刷、帶走。”

    “此法,或可稱為‘束水攻沙’。”

    他又指向另一處。

    “至于那些已經嚴重淤塞的河段,人力去挖,確實是杯水車薪。”

    “但臣在家鄉,曾見父親設計過一種水力挖泥船。”

    “其原理,便是利用水輪,帶動一個巨大的、如同鐵鏟般的鏈斗。”

    “讓它深入河底,將泥沙一斗一斗地,自動挖出,再傾倒于岸邊。”

    “其效率,一台機械,可抵得上數百民夫。”

    他這番話,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所提出的“束水攻沙”的理念,和那“水力挖泥船”的構想。

    更是讓在場所有人都听得是目瞪口呆,仿佛在听天方夜譚。

    工部尚書,這位主管了數十年營造工程的老臣,更是漲紅了臉。

    他想反駁,卻發現,對方所說的每一個字,都超出了他的知識範疇,讓他根本無從駁起。

    而龍椅上的皇帝,眼中,卻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明亮的光彩。

    他從這個年輕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種與朝堂之上所有官員,都截然不同的東西。

    那是一種不依賴于經書典籍,而是源自于對事物本身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的……真正的智慧。

    “好。”

    良久,皇帝才緩緩地吐出一個字。

    “張小山。”

    “臣在。”

    “你方才所言,可有具體的圖樣和法式?”

    “回稟陛下,臣……心中略有構想,尚未成圖。”

    “那好。”皇帝當即拍板,“朕給你一個月的時間。”

    “你將那‘束水攻沙’的堤壩建法,和那‘水力挖泥船’的詳細圖樣,都給朕畫出來。”

    “工部上下,所有官員、工匠,皆由你任意調遣,全力配合。”

    “此事若成,你,當記首功。”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415章 翰林院內,初露鋒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415章 翰林院內,初露鋒芒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