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一下,滿朝皆驚。
翰林院修撰張小山,一個從六品的文職清流,竟被陛下破格任命,督辦黃河清淤這項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
還賦予了他節制工部相關人等、調閱所有卷宗圖紙的大權。
這份恩寵,在整個京城官場,都掀起了軒然大波。
有人羨慕,有人嫉妒,但更多的人,是抱著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等著看笑話。
他們都知道,黃河治理,是千古難題。
工部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大人們,幾十年都啃不下這塊硬骨頭。
他一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又能翻出什麼浪花來?
更何況,誰都清楚,他之前在南陽府,可是把王通判大人的臉面,給狠狠地踩在了腳底下。
如今他接了這麼個燙手的山芋,王通判一系的人馬,又豈會讓他安安生生地把差事辦好?
一時間,無數雙眼楮,都聚焦在了這個剛剛在京城嶄露頭角的新貴身上。
張小山,卻仿佛對外界的這些議論,充耳不聞。
接到聖旨的第二天,他便帶著吏部簽發的公文,獨自一人,來到了工部衙門。
工部尚書,在與他進行了一番客氣而又疏遠的交談之後。
便將他引薦給了下屬營造司和水利司的一眾官員、工匠。
在一間寬敞的議事廳里,小山見到了他這個“治河項目”的未來同僚們。
他們中,有頭發花白、主管了一輩子河工的郎中主事。
有經驗豐富、看慣了圖紙的老工匠。
也有幾個同樣是進士出身、卻在工部熬了多年資歷的年輕官員。
他們看著眼前這個比他們所有人都年輕、官階卻在某種意義上比他們都高的“張大人”。
眼神里,都帶著一股子復雜的情緒。
有好奇,有審視,但更多的,是屬于技術權威的那份、不易察明覺的……抵觸和傲慢。
“張大人。”
一位營造司的老郎中,皮笑肉不笑地開了口。
“這黃河之事實乃千古難題。”
“我等在河工上,也算是浸淫了數十年,依舊是束手無策。”
“不知張大人,在御前所提的那番高見,可有具體的章程和法式啊?”
他的話,看似請教,實則充滿了質疑。
小山知道,這是他上任之後,遇到的第一道難關。
他若是鎮不住眼前這些人,那後續的差事,便根本無法開展。
他沒有急著回答。
而是先對著在場的所有人,無論官階大小,都恭恭敬敬地,長長地作了一個揖。
“各位大人,各位師傅。”
他的姿態,放得很低。
“小子張小山,在經義上,遠不如各位大人淵博。”
“在營造之學上,更是在各位老師傅面前,班門弄斧了。”
“今日,小子是來向各位請教的。”
這番謙遜的話,讓在場眾人那原本有些緊繃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一些。
接著,小山才讓人,將他連夜趕制出來的、十幾張更加詳盡的圖紙,一一展開。
“關于那‘束水攻沙’之法,小子是這麼想的。”
他指著圖紙,開始闡述。
“咱們可以在關鍵河段,用鋼筋(他將鐵條的概念進行了延伸)和水泥,澆築出三角形的、中空的‘導流壩’……”
“至于那‘水力挖泥船’,其核心,在于如何將水輪的動力,通過一套齒輪和鏈條,傳遞給這排挖斗……”
他講得極其細致,極其專業。
從力學的原理,到材料的選擇,再到每一個部件的尺寸和聯動方式。
他所說的每一個名詞,他所畫的每一個結構,都遠遠超出了在場所有人的認知。
他們起初還帶著幾分輕視和挑剔。
可听著听著,他們的神情,就漸漸變成了凝重。
再然後,變成了……震驚和不可思議。
終于,一位在工部做了三十多年、資格最老、也最受人敬重的王姓老工匠,忍不住站了起來。
他指著那張“水力挖泥船”的傳動結構圖,聲音都有些顫抖。
“張……張大人,您這圖上畫的……這個叫‘鏈條傳動’的東西。”
“它……它真的能把力道,分毫不差地,從這個輪子,傳到那個輪子上去?”
“能。”小山肯定地回答,“不僅能,而且其傳動之力,遠比尋常的齒輪要更穩、更直接。”
“還有這個,”老工匠又指著圖上一個不起眼的部件,“這個小小的、里面裝著滾珠的‘軸承’,當真能讓那麼沉的輪軸,轉動起來,如履平地?”
“也一定能。”小山微笑道,“它能將那磨蹭的力,變成滾動的力,所耗費的力氣,百不存一。”
王老工匠呆呆地看著那張圖紙,看著上面那些他從未見過、卻又仿佛蘊含著無窮奧秘的精巧設計。
他渾濁的老眼里,漸漸地,亮起了一團火。
那是一團被壓抑了多年的、屬于一個工匠,對更高技藝的……渴望之火。
“張大人的這個想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他喃喃自語,聲音卻足以讓全場听見。
“雖看似離經叛道,但……但若真能做成,其功效,怕是……不可估量啊。”
“老朽……老朽願意一試。”
他,是工部所有工匠里的“頭兒”。
連他都服了,剩下的那些官員和工匠,自然再也不敢有半分的輕視。
他們看著張小山的眼神,也從最初的抵觸,變成了真正的好奇和……敬佩。
小山知道,他已經成功地,用無可辯駁的技術實力,敲開了與這些“技術權威”合作的大門。
“好。”他對著王老工匠,再次深深一揖,“那小子,就斗膽,聘請王師傅,擔任咱們‘治河項目’的總工程師。”
“項目所需的所有工匠、材料,皆由您老調配。”
“小子,只負責出主意,和……為各位解決圖紙之外的所有麻煩。”
他這句話,給足了這些老工匠們面子,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一場原本充滿了對立和隔閡的會議,竟在小山這“以退為進”的智慧之下,變成了一場氣氛熱烈的技術研討會。
小山,成功地組建起了他這個項目的核心技術團隊。
然而,就在他走出工部衙門,坐上回翰林院的馬車時。
他看到,街角的拐角處,一頂熟悉的、屬于通判府的轎子,正靜靜地停在那里。
轎簾,被一只手,輕輕地掀開了一角。
一雙陰冷的、充滿了怨毒的眼楮,正從那縫隙里,死死地盯著他。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