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和周文軒的婚事,辦得是熱熱鬧鬧,也體體面面。
整個青石村,都跟著沾了不少喜氣。
新婚燕爾,小夫妻倆自然是蜜里調油,恩愛非常。
但花兒是個閑不住的性子,周文軒也不是那等只知吟風弄月的酸腐書生。
這新婚的頭幾日過去,兩人便又一頭扎進了那“花兒布坊”和“花兒染坊”的忙碌之中。
只是,如今這忙碌,卻比以前多了幾分說不出的甜蜜和默契。
周文軒如今算是張家正兒八經的“大姑爺”了。
他在張家的地位,自然也與以往那“寄人籬下”的光景,大不相同了。
張大山也有意栽培這個知書達理、品性純良的新女婿。
便正式讓他,協助花兒,一同打理這日益興旺的布坊和染坊的各項事務。
周文軒自是感激涕零,也盡心竭力。
他知道,自己如今能有這安穩的生活,能娶到花兒這般賢惠能干的好妻子。
全都是拜岳父張大山和張家所賜。
他唯有將這布坊染坊的營生,幫著花兒一起拾掇得更加紅火。
才能不辜負這份天大的恩情和花兒的這份傾心。
于是,這“花兒布坊”和“花兒染坊”里,便時常能瞅見這對新婚小夫妻夫唱婦隨、比翼齊飛的忙碌身影了。
花兒依舊是這布坊染坊的“總管事”和“技術總把頭”。
無論是紡線的粗細,織布的疏密,還是那染色的火候,提花的紋樣。
都得由她親自過目,點頭認可了,才算是合格。
她那雙巧手,仿佛天生就是為這絲線布帛而生的。
再復雜的紋樣,再難調的顏色,到了她手里,似乎都能迎刃而解,化腐朽為神奇。
而周文軒呢,則憑借著他那手好字,那清晰的條理,那過目不忘的記性。
以及那份讀書人特有的細心和嚴謹。
成了花兒在管理和運營上,最得力、也最貼心的好幫手。
首先,便是那日益繁雜的賬目管理。
以前,布坊規模小,進出也簡單,花兒和王氏還能勉強應付。
可如今,布坊招募的幫工多了,每日里紡出的麻線、織出的布匹數量也大了。
再加上那染坊里,各種染材的采買、配方的記錄、以及成品的顏色、尺碼、等級劃分等等。
樁樁件件,都得有明明白白的賬目才行。
周文軒便主動承擔起了這份差事。
他學著石頭平日里記賬的法子。
又結合著布坊染坊的實際情況。
設計出了一套專門用來記錄原料進出、成品入庫、幫工工錢核算、以及銷售往來的賬簿。
那賬簿上,每一筆款項,每一匹布料,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月底一盤賬,這布坊是賺是虧,賺了多少,虧在哪里,都一目了然。
連平日里不怎麼過問這些細務的張大山,看了都忍不住點頭稱贊。
直夸自家這女婿,是個會當家的好料子。
其次,便是那契約文書的擬定。
隨著“青石精麻彩布”的名聲漸漸傳開。
石頭那邊,也陸陸續續地,從縣城甚至府城,接回來一些大宗的訂單。
這些訂單,往往都需要白紙黑字,立下字據,明確交貨的時日、布料的品質、以及貨款的支付方式等等。
這種事情,若是讓那些不識字或者只認得幾個大字的村婦們去辦,那肯定是要吃虧上當的。
可有了周文軒這個讀書人,那就不一樣了。
他會仔仔細細地,將那些訂單的要求,都一一記錄下來。
再根據張家和布坊的實際情況,擬定出公平合理、也滴水不漏的供貨契約。
那契約上的條款,寫得是清清楚楚,既保證了買家的利益,也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張家和青石村的權益。
讓那些原本還想在契約上動點手腳、佔點便宜的客商,也都不由得暗暗收起了那份心思。
再有,便是那紋樣設計和產品創新上的助力了。
花兒雖然心靈手巧,對紡織技藝也有著過人的天賦。
可她畢竟只是個生長在鄉野的農家女子,見識有限,眼界也不夠開闊。
她所能想到的提花紋樣,大多也還只是些個從自然界觀察到的、或者村里老輩人傳下來的簡單花草蟲魚、福壽吉祥之類的圖案。
雖然也雅致,卻總覺得少了些變化和新意。
周文軒則不同。
他讀過不少書,也曾在外游歷過。
他便常常會把自己在書本上看到的、或者在那些大戶人家屏風、瓷器、甚至衣衫服飾上瞅見的各種精美紋樣。
比如,那寓意富貴吉祥的牡丹、纏枝蓮。
那象征高潔雅致的梅蘭竹菊。
那帶著幾分神秘色彩的雲雷紋、夔龍紋。
還有那些充滿了生活氣息的、比如漁樵耕讀、松鶴延年之類的吉祥圖案。
都仔仔細細地,畫在紙上,或者用最淺顯易懂的話,描述給花兒听。
這些來自“外部世界”的新鮮元素和“理論指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極大地開闊了花兒的眼界,也激發了她無窮的創作靈感。
她開始嘗試著,將那些傳統的、樸素的民間紋樣,與這些更具文人氣息、也更顯精致典雅的古典圖案,巧妙地融合起來。
再配上自家染坊里那些用天然植物染出來的、色彩柔和而又富于變化的彩色麻線。
織造出了一批又一批既保留了“青石精麻”特有的質樸舒適,又增添了更多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的“青石五彩提花精麻布”。
這些新產品,一經推出,便立刻在市場上引起了更大的轟動。
不僅那些體面人家的女眷們喜愛不已,就連一些個附庸風雅的文人士子,也對其贊不絕口。
訂單,更是如同雪片一般,從四面八方飛來。
“花兒布坊”的名聲,也因此而越發響亮了。
甚至,周文軒還憑借著他那手好字和不錯的文采。
開始有意識地,為“花兒布坊”和它出產的這些特色布料,進行初步的“品牌宣傳”。
比如,他會給每一匹銷往外地的“青石五彩提花精麻布”,都配上一張用上好竹紙精心書寫的、蓋著“青石花坊”小小印章的“品質說明”。
上面不僅寫明了這布料的材質、尺寸、以及所用染料的天然無害。
還會用幾句雋永雅致的詩詞,來點染這布料的意境和文化品位。
比如,染了槐黃色的,他便題上“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染了靛藍色的,他便附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染了茜草紅的,他便寫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些帶著濃濃書卷氣和幾分浪漫情懷的“小把戲”。
雖然在這個時代,還算不上什麼正經的“廣告宣傳”。
可對于那些本就追求些情調和雅趣的購買者來說。
卻也平添了幾分新鮮感和對這“青石布藝”的好感與認同。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