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府府試第七名的榮耀。
如同在青石村張家的門楣之上,瓖嵌了一顆璀璨的明珠。
它不僅照亮了張小山個人通往錦繡前程的道路。
更讓整個張氏家族,在這個偏僻的山村里,乃至周邊的鄉鄰眼中,都平添了幾分令人矚目的光彩。
然而,短暫的喜悅與喧囂過後。
一個更為嚴峻,也更為關鍵的考驗,便如同沉甸甸的烏雲,壓在了每一個張家人的心頭。
那便是——院試。
大寧朝的科舉制度,層層選拔,等級森嚴。
縣試,府試,不過是萬里長征的開端。
唯有通過由各省提督學政大人親自主持的院試,考取“秀才”功名。
才算是真正意義上,邁入了“士”的門檻。
擁有了與普通“民”截然不同的社會地位和諸多特權。
譬如,見官不跪,免除自身賦役,可以出入學官,甚至有資格擔任一些低階的官職或教諭。
更重要的是,秀才功名,是通往更高一級“鄉試”的入場券。
是真正能夠“學而優則仕”,改變家族命運的起點。
其重要性,遠非之前的縣試、府試可比。
周先生對此,自然是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
他將小山再次叫到自己那間簡陋的書房。
神情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凝重。
“小山,府試第七,已屬不易,值得慶賀。”
“然則,切不可因此而沾沾自喜,心生懈怠。”
“院試之難,遠勝府試數倍。”
“能參與院試者,皆是各府童生中的佼佼者,可謂是百里挑一,臥虎藏龍。”
“主考的學政大人,更是朝廷簡派的欽差,學問深湛,眼光毒辣,容不得半點瑕疵。”
“你若想在其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非下數倍于往日的苦功不可。”
周先生的話,如同一盆冷水,將小山心中因為府試成功而滋生出的些許驕矜之氣,徹底澆滅。
他也深知,恩師所言非虛。
前方的道路,只會更加艱難。
“學生明白。”小山躬身應道,眼神清澈而堅定,“定不負恩師厚望,刻苦攻讀,以期不負。”
從此,張小山便進入了一種近乎“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沖刺狀態。
他那間位于東廂房的小小書屋,油燈常常會從黃昏一直亮到雄雞報曉。
他將周先生為他尋來的、歷年院試的優秀範文和策論選粹,都一一仔細研讀,反復揣摩。
他將《四書五經》的經典章節,以及歷代大儒的注疏,都背誦得滾瓜爛熟,力求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他每日都會按照周先生的要求,完成數篇制藝時文的練習。
從破題的立意,到承題的轉折,再到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的每一個細微之處,他都力求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瑕疵。
他常常會因為一個字詞的運用不夠精準,或者一句經義的闡發不夠透徹,而陷入長時間的苦思冥想。
有時候,他會對著窗外發呆,試圖從那變幻的雲霞和搖曳的樹影中,尋找那一閃而逝的靈感。
有時候,他會在屋子里焦躁地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仿佛在與某個無形的論敵進行著激烈的辯論。
也有時候,他會因為久攻不下某個難點,而感到沮喪和氣餒,甚至會忍不住將手中的毛筆狠狠地摔在桌上。
但每一次的困頓之後,他總能在家人的關愛和恩師的鼓勵下,重新振作起來。
再次拿起書卷,再次研磨濃墨,再次投入到那無邊無際的學海之中。
那份堅韌不拔的毅力,那份對知識的執著渴求,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為之動容。
而整個張家,也為了小山這次至關重要的院試,而進入了一種“全家總動員”的最高戒備狀態。
張大山,這位運籌帷幄的一家之主,更是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為兒子掃清一切後顧之憂上。
他知道,院試不僅是對學問的考驗,更是對家底和人脈的間接檢驗。
他將家里最大的一筆活錢,都預留了出來。
專門用來為小山購置最好的筆墨紙硯,以及一些在普通市面上難以買到的、據說對備考極有助益的珍貴書籍和字帖。
他還通過趙四海的關系,輾轉打听著關于本省那位即將前來主持院試的學政大人的消息。
雖然未必能打探到什麼核心的“內幕”。
但至少,了解一下這位學政大人的學術背景、文章喜好、以及平日里的行事風格,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他還特意將小山那間書房,進行了重新的修整。
窗戶用更細密的油紙糊得更加明亮。
牆壁也用新和的白灰泥仔細粉刷了一遍。
書桌和座椅的高度、角度,也都按照小山的身形進行了最舒適的調整。
他甚至還從山上移栽了幾盆據說能靜心安神、提神醒腦的蘭草和菖蒲,擺放在小山的窗前案頭。
他要用盡一切辦法,為兒子創造一個最完美、最不受干擾的備考環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母親王氏,以及大兒媳巧巧、長女花兒這三位家中的女主人,則將全部的愛與關懷,都傾注在了小山的一日三餐和日常起居之上。
她們每日天不亮就起身,為小山準備最新鮮、也最有營養的早飯。
熬得香糯可口的雞絲粥,蒸得松軟細膩的蓮子糕,還有各種用自家菜地里的時令蔬菜精心烹制的小菜。
中午和晚上,更是會根據小山當天的身體狀況和學習強度,變著花樣地給他準備那些既能補益身體、又能健腦安神的滋補湯羹和精細飯食。
比如,用黃 、當歸炖的老母雞湯。
比如,用核桃、紅棗、枸杞熬的安神粥。
比如,用新鮮的河魚和豆腐做的益智羹。
她們還常常會悄無聲息地,在小山溫書疲憊時,端上一杯熱騰騰的參茶或者菊花露,為他驅散疲勞,提振精神。
她們很少會主動去打擾小山,只是用這種最樸素、也最溫暖的方式,默默地支持著這個家的希望。
家里的其他男丁,鐵牛、石頭、栓子、柱子,則自覺地承擔起了更多更重的體力活和對外事務。
鐵牛每日天不亮就下地,或者去鐵匠鋪幫工,將家里的農活和工具修造打理得井井有條,確保家庭的糧食供應和基本生產不受影響。
石頭則更加頻繁地往返于村鎮之間,將家里的藥材、布匹、酒醬等各種產出,都及時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銀錢,為小山的學業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經濟支持。
栓子和柱子,也都在各自負責的釀酒、制醬和木工作坊里,加班加點,努力提升著產品的品質和產量。
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為三哥三弟)的“大考”貢獻著力量,分擔著家庭的重擔。
他們知道,小山肩負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前程。
更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和未來。
就連最小的丫丫和豆子,也似乎感受到了家里這種不同尋常的緊張氣氛。
她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時常跑到三哥的窗下去打鬧嬉戲。
而是會安安靜靜地,在院子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活,或者在母親和姐姐們的指導下,學習辨認草藥、或者練習寫字數數。
偶爾,她們還會把自己偷偷藏起來的、最愛吃的糖果或者野果,悄悄地放在三哥的書桌上,用這種最純真的方式,表達著對哥哥的祝福和期盼。
整個張家,都像一台精密運轉的機器,所有的部件,都在為了同一個目標而高效地協同著。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