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100章 深井規劃,防旱遠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100章 深井規劃,防旱遠謀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農家的日子,總是圍繞著土地和節氣,周而復始。

    張大山一家雖然多了采藥、釀酒、制醬、織布等諸多“副業”。

    但農業生產,始終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制約農業生產最關鍵的因素,除了土地本身的肥力,便是——水。

    水車雖然解決了那五畝劣田的灌溉難題。

    但張大山心里清楚,這並非一勞永逸之策。

    水車的運轉,完全依賴于清河的水量。

    若是遇到大旱之年,河水枯竭,水車便成了無源之水,擺設而已。

    更何況,他們家新購置的那三畝水澆地,雖然離河邊也不算太遠,但地勢和距離,現有的水車是無論如何也覆蓋不到的。

    還有家里的生活用水。

    飲用、做飯、洗衣、釀酒、制醬……哪一樣都離不開水。

    以前那口淺井,出水量小,水質也不算好,僅僅是勉強夠用。

    隨著家里人口增多,用水量也越來越大,那口淺井已經顯得捉襟見肘。

    未雨綢繆,方能長遠。

    張大山深知這個道理。

    尤其是在經歷了分家初期的種種艱難之後,他對風險的意識,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絕不能等到真正干旱來臨,或者水源出現問題時,才手忙腳亂。

    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他決定,要趁著現在春播後的農閑,家里人手也還算充足。

    在靠近棚屋的地方,深挖一口真正意義上的、能夠穩定出水、且水質優良的水井。

    這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眼前的生活用水問題。

    更是為了將來可能出現的干旱天氣,儲備下一份救命的水源。

    有了充足的井水,至少能保證人畜飲水無憂,能保住棚屋旁邊的菜地,甚至在關鍵時刻,還能給最需要水的莊稼補充一點救命水。

    這個決定,立刻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選址很關鍵。

    張大山沒有隨意亂挖。

    他仔細觀察了棚屋周圍的地形、土質以及植物的生長情況。

    又回憶起《天工開物》中關于“鑿井”的一些記載,雖然語焉不詳,但也提到了一些關于觀察地脈、尋找水脈的經驗之談。

    最終,他在離棚屋後門不遠、地勢相對較低窪、且附近有幾叢喜濕植物生長的地方,選定了一個位置。

    他用石灰在地上畫了一個圓圈。

    “就這里了。”

    “鐵牛,石頭,栓子,柱子,家伙什都拿好。”

    “今天,咱們爺幾個,就跟這地底下較較勁。”

    挖井,絕對是一項極其艱苦的體力活。

    尤其是深井。

    張大山指揮著四個兒子,先是將表層的浮土和石塊清理干淨。

    然後,便輪流揮舞著家里僅有的那把鐵鎬和幾把破鋤頭,開始向下挖掘。

    泥土還算松軟,但很快,就遇到了大量的碎石和粘土層。

    挖掘的進度一下子就慢了下來。

    鎬頭砸在石頭上,濺起火星,震得手臂發麻。

    鋤頭挖在粘土上,粘連難起,費力無比。

    汗水很快就浸透了他們的衣衫。

    挖出來的土石,需要用簸箕或者破筐,一點點地裝好。

    再由守在井口的人,用早就準備好的粗麻繩系住筐子,用力地往上拉。

    隨著井越挖越深。

    往上運土變得越來越困難。

    井底的空間也越來越狹窄、缺氧。

    鐵牛和石頭輪流下到井底挖掘。

    張大山則負責在井口接應、指揮。

    栓子和柱子年紀小,力氣不足,就負責將運上來的土石,用張大山用木頭做的簡易獨輪車運到遠處倒掉。

    全家人都動員了起來。

    王氏和花兒、丫丫,則負責燒水、做飯,保證這幾個重勞力的飲食和飲水供應。

    她們看著男人和半大孩子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滿身泥濘的樣子,心里又疼又急,卻也只能默默地做好後勤,在心里祈禱能早日挖到水。

    一天,兩天,三天……

    井越挖越深。

    從最初的一人多深,到兩人深,再到接近三丈近十米)。

    期間,他們挖斷了好幾把鋤頭柄,鐵鎬的尖頭也磨鈍了。

    還遇到了兩次小規模的井壁塌方,幸好沒有傷到人。

    但地下水,卻遲遲不見蹤影。

    挖出來的,依舊是干燥的、顏色越來越深的粘土和岩石層。

    “爹,這……這到底有沒有水啊?”

    石頭從井底爬上來,一屁股坐在地上,累得呼哧帶喘,臉上也帶著幾分沮喪。

    “挖了這麼多天了,連點濕氣都沒有。”

    鐵牛也默默地坐在旁邊,擦著臉上的汗水和泥土,眼神里帶著疲憊。

    栓子和柱子更是早就累得不想動彈了。

    就連張大山自己,心里也開始有些打鼓了。

    難道……自己選錯地方了?

    難道這地底下,根本就沒有水脈?

    那這些天的辛苦,豈不是白費了?

    他看了一眼同樣滿臉擔憂的王氏和女兒們。

    又看了看幾個累得快要虛脫的兒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咬了咬牙。

    不行。

    不能放棄。

    開弓沒有回頭箭。

    已經挖了這麼深了,若是現在放棄,那才真的是前功盡棄。

    “歇會兒。喝口水。”

    他讓兒子們休息一下,補充體力。

    他自己則再次仔細觀察著從井底運上來的泥土的顏色和質地。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也相信《天工開物》里那些看似玄奧、實則蘊含著古人經驗的記載。

    這附近的植物長勢,地表的濕度,都表明地下應該有水。

    只是埋藏得比較深而已。

    “再挖一天。”

    他站起身,對兒子們說道,語氣斬釘截鐵。

    “就再挖一天。要是還見不到水,咱們……咱們就認了。”

    他知道,必須給大家一個期限,一個希望,否則士氣就要垮了。

    兒子們互相看了看,雖然疲憊,但看到父親那堅定的眼神,還是默默地點了點頭,再次拿起了工具。

    或許是他們的堅持感動了上天。

    或許是張大山的判斷終究是正確的。

    這天下午,當鐵牛再次輪換下到井底,奮力揮動鐵鎬,砸開一塊堅硬的黃褐色岩層時。

    只听“噗”的一聲悶響。

    一股帶著涼意和濕氣的、不同于干燥泥土的氣息,猛地從被砸開的縫隙中涌了出來。

    緊接著,幾縷細小的、渾濁的水流,開始從岩石縫隙中,緩緩地、卻又堅定地,向外滲透。

    “水。水。爹,見水了。”

    鐵牛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巨大的、難以置信的狂喜叫喊聲,聲音因為激動而變得有些嘶啞。

    守在井口的張大山和石頭等人,听到這聲呼喊,也都是渾身一震。

    連忙湊到井口往下看。

    果然。

    只見井底那片原本干燥的土地上,已經汪起了一小片渾濁的積水。

    而且,那水還在不斷地從岩石縫隙中涌出,水位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緩慢上升。

    “出水了。真的出水了。”

    石頭激動得又蹦又跳,差點掉下去。

    張大山的心髒,也如同被一股巨大的暖流擊中,狂跳不止。

    成功了。

    他們終于挖到水了。

    所有的辛苦,所有的汗水,所有的堅持,在這一刻,都得到了回報。

    他連忙讓鐵牛小心地爬上來。

    父子三人,圍在井口,看著那不斷上漲的水位,臉上都洋溢著難以言喻的喜悅和激動。

    王氏和女兒們听到消息,也飛奔了過來,看到井底那清澈的水光,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接下來,就是加固井壁和修建井口了。

    張大山指揮著兒子們,將之前清理出來的、大小合適的石塊,以及一部分晾干的改良土坯,小心地運到井底,從下往上,將井壁壘砌加固起來,防止塌方。

    又在井口用石頭和泥巴砌了一個半人高的井台。

    他還利用杠桿原理,用幾根結實的木頭和繩索,制作了一個簡易的轆轤,方便以後打水。

    當一口嶄新的、井壁堅固、井口整齊、還帶著轆轤的深水井,終于徹底完工時。

    天色已經再次暗了下來。

    張大山親自放下木桶,搖動轆轤,從井里打上了第一桶水。

    那水,清澈見底,帶著一絲深入地下的甘甜和涼意。

    比之前那口淺井的水,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他舀起一瓢,遞給王氏和孩子們。

    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

    那清冽甘甜的滋味,仿佛能一直甜到心里去。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00章 深井規劃,防旱遠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00章 深井規劃,防旱遠謀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