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與趙四海簽訂的那份長期供貨契約,以及隨之而來的那一百兩沉甸甸的預付銀兩。
如同在這個剛剛經歷了漫長嚴冬、正迎來早春暖意的張家,投入了一顆巨大的太陽。
瞬間驅散了所有關于生存的焦慮和陰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和熱度。
一百兩銀子。
這筆在普通農戶看來幾乎是天文數字般的財富,如今就真真切切地擺在了張大山的面前。
有了這筆錢,很多以前只敢想一想的計劃,便可以著手實施了。
除了繼續積攢蓋新房的磚石和木料。
張大山心中還有一個更迫切、也更具長遠意義的打算——購置新田。
自家那五畝劣田,雖然在他的精心改良和水車的滋養下,已經煥發了生機。
但土地本身的貧瘠,卻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的硬傷。
想要真正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甚至有所盈余。
想要讓這個家徹底擺脫貧困的陰影,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就必須擴大耕種面積,擁有更多、更好的土地。
土地,才是一個農家最根本、最可靠的基業。
這個念頭,在張大山的心中盤桓已久。
現在,手里有了這筆“橫財”,他覺得,是時候將這個計劃付諸行動了。
購置新田這個原本遙不可及的夢想,終于有了實現的可能。
他將這個想法,在又一次家庭會議上,鄭重地提了出來。
“孩子們,咱們手里現在有了一筆錢。”
“蓋房子肯定是要蓋的,磚坯咱們也一直在做著。”
“但爹琢磨著,在蓋房子之前,或者同時,咱們還得辦一件更要緊的事。”
“那就是——買地。”
“買地?”孩子們有些不解。
“咱們不是有五畝地了嗎?雖然差點,但也能種糧食了啊。”石頭問道。
“那五畝地太差了。”張大山搖搖頭,“光靠它們,咱們還得累死累活,收成也看天吃飯。”
“想要真正過上好日子,不受餓,不怕旱,就得有幾畝自己的好地,能打出足夠糧食的好地。”
“現在咱們手里有錢了,這就是最好的機會。”
“爹打算,拿出大部分錢來,去村里或者附近看看,能不能買下幾畝水澆地。”
“有了好地,咱們種糧食心里就踏實了。剩下的錢,再加上以後賣藥材、賣酒、賣布賺的,再去蓋房子,也就更有底氣了。”
他的這番規劃,得到了王氏和幾個大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他們都明白土地的重要性。
然而,在青石村這樣的地方,想要買到田地,並非易事。
土地,對于世代耕作的農人來說,是祖宗傳下來的產業,是命根子。
除非是遇到了天大的難處,或者家道徹底敗落,否則極少有人願意出售。
于是,尋找合適的田地出售信息,便成了張大山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點。
他依舊是采取低調打听的方式。
一方面拜托相熟可靠的張河幫忙留意。
另一方面,在與周先生、鐵匠張老頭等人閑聊時,也會有意無意地透露出想要置辦些田產的想法。
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並且有實力的人。
沒過多久,張河便再次帶來了那個關于村南頭老張頭家急售三畝水澆地的消息。
這一次,張大山不再像上次听到時那樣需要反復權衡、擔心錢不夠了。
“六十兩銀子?三畝水澆地?”
他仔細詢問了那塊地的具體位置、水源情況、以及土壤的大致狀況。
當得知那地不僅緊鄰清河支流,灌溉極其方便,而且土質是村里難得的中上等沙壤土,只是因為老張頭病重急需用錢才忍痛出售時。
張大山的心髒,猛地加速跳動起來。
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
這種地段和土質的水澆地,放在平時,別說六十兩,就是七十兩、八十兩都未必有人肯賣。
絕對不能錯過。
“河子兄弟,麻煩你再去跑一趟。”
他當機立斷,立刻對張河說道。
“告訴老張頭家的大小子,他那三畝地,俺要了。”
“六十兩銀子,俺現在就能拿出來。”
“讓他們在家等著,俺馬上就帶錢和見證人過去。”
他的語氣,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果斷和底氣。
張河也被他的爽快驚了一下,連忙應聲而去。
張大山則迅速回家,將此事告知王氏。
王氏雖然也對一下子要拿出六十兩銀子感到心疼,這可是他們家大半的積蓄了。
但一想到那是三畝真正的水澆地,是能養活全家人的命根子,她便不再猶豫。
“當家的,你看準了就成。”
張大山從家里那筆“巨款”中,仔細點算出了六十兩銀子。
大部分是五兩、十兩的銀錠,還有一些碎銀和少量的銅錢。
他將這筆足以讓村里絕大多數人眼紅心跳的巨款,仔細包好,揣在懷里。
然後,他叫上了鐵牛和石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又特意去請了周先生,以及與兩家關系都還算過得去的張河,一同作為這次交易的見證人。
一行人來到村南頭老張頭家。
老張頭家確實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老太太在一旁抹眼淚,大小子則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看到張大山真的帶著銀子和見證人來了,而且沒有絲毫壓價的意思。
老張頭家的大小子二話不說,立刻取出了那張早已準備好的、微微泛黃的地契。
周先生親自驗看了地契的真偽和內容,確認無誤。
雙方又當著見證人的面,一手交錢,一手交契。
並在村里周先生寫好的交易文書上,鄭重地按下了手印。
六十兩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變成了三畝實實在在的水澆地的所有權。
當那張寫著“立賣契人張大山”的新地契交到張大山手中時。
他感覺自己的手都在微微顫抖。
沉甸甸的。
這不僅僅是一張紙。
這是他們一家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的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可以傳家後代的恆產。
是他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最堅實的一塊基石。
交易完成,老張頭家感激涕零,拿著錢匆匆去鎮上給老爹請醫抓藥去了。
張大山則帶著兒子們和兩位見證人,來到了那片剛剛歸屬到他名下的土地。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
平整的田塊,肥沃的黑土,旁邊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水……
這一切,都讓父子三人激動不已。
“爹,這……這就是咱們家的地了?”鐵牛看著眼前這片好地,聲音都有些發顫。
“比咱們家那邊的地好太多了。”石頭也忍不住感嘆道,眼楮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嗯。是咱們家的了。”
張大山用力點頭,心中豪情萬丈。
“等把今年的莊稼收了,明年開春,咱們就在這地上,種上水稻。”
“爹還要在這里,試試種點別的、更金貴的作物。”
“有了這三畝好地,再加上咱們家那五畝改良過的地,還有水車。”
“往後,咱們家就再也不用為糧食發愁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