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台經過張大山巧手改良的織布機,無疑是給這個家增添了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利器”。
尤其是對于長女花兒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台效率更高的機器。
更像是一個能讓她施展天賦、證明自身價值的舞台。
自從掌握了腳踏提綜、雙手配合投梭打緯的新方法後。
花兒仿佛找到了新的樂趣。
她每天只要一有空閑,就會坐到織機前。
那雙原本只是做些縫補、擇菜的靈巧雙手。
如今在經緯線間靈活地穿梭、拍打,展現出驚人的熟練和韻律感。
腳下的踏板被她踩得富有節奏,“噠噠”的響聲清脆而悅耳。
手中的船型木梭如同游魚般,在上下分開的經線間快速往返。
伴隨著筘板“ 當”一聲有力地打緊。
一寸寸嶄新的布匹,便在卷布軸上慢慢積累起來。
速度,比以前快了何止四五倍。
更重要的是質量。
因為使用了改良漚麻法處理過的、更細韌潔白的麻線。
再加上新織機更均勻的提綜和更有力的打緯。
織出來的麻布,質地明顯比村里常見的那些粗麻布要細膩、平整得多。
雖然依舊是麻布的本色,帶著天然的米黃或淺褐色。
但布面光滑,紋理緊密,觸手的感覺也不再像砂紙一樣粗糙剌人,反而帶著幾分麻類特有的、質樸的柔韌感。
這樣的布,無論是用來做貼身的里衣,還是做外罩的衣衫,舒適度都大大提升。
王氏看著女兒織出的越來越好的布匹,臉上總是掛著欣慰的笑容。
“俺家花兒這手藝,真是沒得說。”
她常常這樣對張大山夸贊道,“這布,比鎮上布莊里賣的那些中等麻布也不差啥了。”
張大山看著那越積越多的、品質上乘的布匹,心里也開始活絡起來。
自家人穿用,自然是綽綽有余了。
剩下的這些,能不能……拿出去賣錢呢?
麻布雖然不如棉布、絲綢金貴。
但也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自家這種改良過的、品質遠超普通粗麻的“精麻布”,在市場上應該會有一定的競爭力。
價格只要定得比普通粗麻高一點,比細棉布低一些,說不定能找到銷路。
這也是一條增加家庭收入的好路子。
他將這個想法跟王氏和花兒商量了一下。
王氏有些猶豫︰“當家的,咱們自家織的布,能賣得出去嗎?別讓人笑話。”
她還是有些不太自信。
倒是花兒,在經歷了上次父親為她強硬拒絕劉員外之後,性子似乎也變得更大膽、更自信了一些。
她對自己的手藝也有信心。
“爹,娘,俺覺得可以試試。”
她開口說道,“咱們這布,確實比村里別人家織的好多了。”
“拿到鎮上去,說不定真有人願意買呢。”
“要是能賣出去,換點錢回來,也能幫家里減輕點負擔。”
看到女兒如此有信心,張大山很是欣慰。
“好。那就試試。”
他拍板決定,“等下次去鎮上送藥材的時候,就帶上一匹布去試試水。”
他讓花兒將最近織好的、品質最好的一匹布,大約有兩丈多長,仔細卷好。
到了與趙四海約定交易的日子。
張大山在將藥材順利交割之後,便拿出了那匹精心準備的麻布。
“趙掌櫃,還有個小玩意兒,想請您給瞧瞧,看能不能入眼。”
他笑著將布匹展開。
趙四海原本正在核對藥材賬目,聞言隨意地瞥了一眼。
這一瞥之下,他的目光卻微微一凝。
他也是走南闖北的商人,對各種布料自然是識貨的。
眼前這匹麻布,雖然顏色是普通的本色,但織工極其細密、均勻,布面平整光滑,幾乎看不到什麼疵點和結頭。
這絕對不是普通農家那種粗劣織機能織出來的東西。
“哦?張老哥,你家……還產這個?”
他放下賬本,拿起布料仔細地摸了摸,感受著那份不同于粗麻的柔韌質感。
“這是……精麻?”
“讓趙掌櫃見笑了。”張大山笑道,“就是家里婆娘和閨女,用俺瞎鼓搗的織布機,加上處理過的麻線,自己織著玩的。”
“品質比不上外面的細布,就是比一般的粗麻強點。”
“瞎鼓搗?”趙四海看了他一眼,心里暗道這張老哥真是真人不露相,什麼都會“瞎鼓搗”一點。
“這布可不賴啊。”他中肯地評價道,“比市面上那些尋常麻布強太多了。”
“做里衣不剌人,做外衫也挺括。關鍵是結實耐穿。”
“這樣的布,在鎮上,甚至拿到縣城去,都是能賣上價錢的。”
“老哥你打算賣?”他直接問道。
“正是此意。”張大山點頭,“就是不知道這行情如何,該賣個什麼價?”
趙四海沉吟了一下,說道︰“這樣吧,老哥。”
“你這布,品質確實不錯。兄弟我這次就幫你帶到縣城或者府城去試試銷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價格嘛……我先按比普通粗麻高三成的價錢給你結算。等賣出去後,如果行情好,利潤咱們再議,你看如何?”
他沒有直接給出最終的收購價,而是提出了一個代銷加後期分成的方案。
這也是商人的精明之處,既降低了自己的風險,也給了張大山一個更高的期望。
張大山想了想,覺得這個方案也還算公道。
畢竟自己對布匹市場一無所知,由趙四海這個行家去探路最合適不過。
“好。那就全憑趙掌櫃安排了。”
他爽快地答應下來。
于是,除了藥材之外,張家的“精麻布”,也第一次通過趙氏商行的渠道,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幾天之後,趙四海便派人捎來了消息。
那匹改良麻布,在縣城的布莊里一亮相,便引起了不少關注。
其優良的品質和相對適中的價格,讓它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甚至還有不少人打听這布的來源,想要預定更多。
趙四海當即便按照之前說好的價格,將布款結給了張大山,並且表示,希望張家能盡快供應更多的布匹。
這個消息,讓張家上下都興奮不已。
尤其是花兒,更是激動得小臉通紅。
自己親手織出來的布,竟然真的能賣錢,而且還這麼受歡迎。
這讓她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她織布的勁頭更足了。
每天坐在那改良過的織機前,“噠噠 ”的聲音,成了這個家里除了讀書聲、打鐵聲之外,又一道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樂章。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