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92章 家庭作坊,米酒飄香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92章 家庭作坊,米酒飄香

    第一次釀酒的成功,雖然成品味道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但那辛辣中帶著微甜、喝下肚後暖意融融的感覺,卻給張大山一家帶來了莫大的鼓舞。

    更重要的是,它驗證了《天工開物•曲》篇中記載的技術的可行性。

    也證明了將普通糧食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的可能性。

    張大山敏銳地意識到,這或許是繼藥材之後,又一條可以為這個家帶來穩定收入的“開源”之路。

    當然,想要將這粗糙的米酒變成能拿出去賣錢的商品,還需要大量的摸索和改進。

    但至少,方向是明確的。

    而且,就算暫時不為了賣錢,光是為了改善自家的生活品質,這釀酒的活計,也值得繼續下去。

    于是,在與家人商議之後,張大山決定,將釀酒作為一項常規的家庭生產活動固定下來。

    一個簡陋的“家庭釀酒作坊”,便在牛棚內外悄然興建起來。

    考慮到釀酒對環境,尤其是溫度和潔淨度的要求較高。

    張大山並沒有將發酵的陶缸一直放在煙燻火燎的灶台邊。

    他在棚屋側後方,緊挨著堆肥坑不遠處,清理出了一小塊空地。

    指揮著鐵牛和石頭,用剩余的改良土坯和木料,搭建起了一個極其簡陋、只有半人高的小偏房。

    這偏房面積不大,只有一個小小的門和透氣窗,但牆體厚實,屋頂也盡量鋪得嚴密。

    主要是為了在發酵期間,能更好地保持一個相對恆定的、避光的內部環境。

    他又去鎮上采買回來幾個大小一致、質量更好的大陶缸。

    專門用來發酵和儲存酒液。

    里面的工具,如用來蒸煮糧食的木桶、拌曲用的木盆、過濾酒糟用的細麻布袋等,也都盡量做到專用,並由王氏和花兒負責保持清潔。

    制曲的技術,也在張大山的不斷試驗和改進下,日漸成熟。

    他發現,嚴格控制蒸煮糧食的火候、曲藥的配比、以及發酵環境的溫濕度,對于酒曲的品質至關重要。

    他還嘗試著在曲藥中加入少量自己辨識出的、具有特殊芳香或是有助于發酵的草藥,如少量的甘草、陳皮等。

    雖然效果還不穩定,但似乎確實能讓酒曲的香氣更純正一些。

    隨著流程的規範和技術的改進。

    張家釀造出的米酒,主要是用粟米釀造的濁酒,品質也在穩步提升。

    第二次、第三次開壇時,那股濃郁的酒香明顯比第一次要醇厚了許多。

    酒液的顏色依舊渾濁,但酸味減少了,甜味和酒味則更加突出。

    雖然離市面上售賣的那些清亮醇厚的佳釀還有很大差距。

    但至少,已經是非常可口的、帶有獨特風味的農家自釀酒了。

    釀酒的過程,也漸漸融入了張家人的日常生活。

    蒸煮糧食的香氣,拌入酒曲時的特殊味道,以及那幾個大陶缸里發酵時,偶爾從水封處冒出的、帶著甜酸氣息的咕嚕氣泡聲。

    都成了這個家特有的生活印記。

    尤其是每隔十天半月開壇取酒的時候,更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

    雖然他們年紀小不能喝酒。

    但光是聞著那濃郁的酒香,看著大人們品嘗時那滿足的表情,就足以讓他們感到興奮和自豪。

    家庭成員們,也都在這個新的“作坊”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張大山是總指揮和技術核心,負責制曲、配料、掌握發酵的關鍵環節。

    鐵牛負責挑水、搬運糧食和沉重的酒缸等體力活。

    石頭對這種需要精確控制和等待結果的活計興趣不大,但也會在父親的安排下,幫忙記錄每次釀造的用料、時間和效果,鍛煉他的觀察和記錄能力。

    而讓張大山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

    平日里看起來最老實木訥的老四栓子,竟然對釀酒的過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每次父親拌曲、入缸、封壇時,他都會默默地蹲在一旁,看得格外認真。

    甚至還會主動上前幫忙打下手,遞工具,或者詢問一些關于發酵的問題。

    張大山敏銳地捕捉到了兒子的這份興趣。

    或許,這孩子的天賦,就在于這種需要耐心、細致和經驗積累的傳統技藝上?

    他開始有意識地,在釀酒時讓栓子更多地參與進來。

    教他如何判斷糧食蒸煮的火候。

    如何感受酒曲發酵的溫度。

    如何通過氣味和氣泡來判斷發酵的進程。

    栓子學得很用心,雖然話不多,但交代給他的事情,總能一絲不苟地完成。

    那份沉穩和細致,讓張大山覺得,或許將來把這釀酒的技藝傳給他,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目前釀出來的酒,產量還很有限。

    除了留下足夠下次制曲用的“酵母”外。

    大部分還是供自家飲用。

    張大山會在每天晚飯時,給辛苦了一天的自己和鐵牛、石頭倒上小半碗,他覺得半大小子干重活,喝點低度米酒也能活血解乏。

    那辛辣而帶著糧香的酒液下肚,能瞬間驅散一天的疲憊,帶來微醺的暖意。

    偶爾,他也會裝上一小陶壺,給周先生送去,算是額外的束修和敬意。

    周先生品嘗後,雖然評價依舊是“尚可入口,略顯粗糙”,但眉宇間的贊許之意卻是掩飾不住的。

    或者,在趙嬸、張河等人上門幫忙或問候時,他也會倒上一小杯,作為招待。

    這在貧苦的鄉村里,已經是極高的禮遇了。

    一時間,“張大山家會釀酒,而且味道還不錯”的消息,也開始在小範圍內悄悄流傳開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92章 家庭作坊,米酒飄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92章 家庭作坊,米酒飄香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