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巴圖家的牲畜終于轉危為安。王謙和于子明決定啟程回屯。臨行前,烏雲其其格把一條親手繡的哈達掛在王謙脖子上,巴圖則硬塞給他一張上好的羔羊皮。
\"給弟妹做件皮襖,\"巴圖用生硬的漢語說,\"等孩子出生,我們來喝喜酒!\"
王謙推辭不過,只好收下。阿爾斯楞帶著弟弟妹妹站在蒙古包前,一直目送他們遠去。
回程比來時輕松多了。風雪停了,陽光照在雪原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兩架爬犁一前一後,在潔白的雪地上留下長長的痕跡。
\"謙哥,這次可算做了件大好事,\"于子明回頭看了看漸漸遠去的蒙古包,\"救了這麼多人。\"
王謙搖搖頭︰\"當年我遇險,要不是巴圖大哥相救,早沒命了。這叫報恩。\"
老黑狗跑在前面,突然興奮地叫了起來。前方雪地上,幾個熟悉的身影正朝他們走來——是杜小荷和王母!她們不放心,特意帶著熱湯和棉衣來接應!
\"你們咋來了!\"王謙跳下爬犁,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
杜小荷挺著肚子,臉凍得通紅︰\"三天沒信兒,擔心死了!\"她看到王謙脖子上的哈達,笑了,\"看來很順利?\"
王謙一把抱住妻子,感受著她隆起的腹部傳來的溫度︰\"嗯,很順利。巴圖家沒事了,烏雲其其格還讓我給你帶了好東西。\"
回到家,王謙把羔羊皮拿出來給杜小荷看。杜小荷摸著柔軟光滑的皮毛,愛不釋手︰\"真漂亮!給未來的孩子做個小被子正好!\"
王父王母和杜勇軍夫婦听說山那邊的情況,也都唏噓不已。杜母特意煮了一大鍋羊肉湯,兩家人圍坐在一起,听王謙講述這幾天的經歷。
\"這才是咱們山里人的活法,\"七爺抽著煙袋說,\"互相幫襯,共渡難關。\"
夜深了,王謙和杜小荷回到自己的小屋。杜小荷靠在丈夫懷里,輕聲說︰\"謙哥,等孩子出生了,咱們帶他去山那邊看看好不好?讓他知道,這世上除了牙狗屯,還有那麼多善良的人。\"
王謙親了親她的發頂︰\"好。等開春,路好走了,咱們全家都去。\"
窗外,北風輕輕拂過屋檐,發出\"嗚嗚\"的聲響,像是遠方的蒙古長調。遠處傳來屯里老人哼唱的古調︰
\"冬月里來風雪狂,
漢蒙情深比天長。
雪中送炭真情在,
民族團結萬年長...\"
冬月二十五的清晨,王謙正在院子里劈柴。距離從巴圖家回來已經過去三天,屯里家家戶戶都在為過年做準備。斧頭劈開凍硬的木柴,發出清脆的\" 嚓\"聲。
\"謙哥!謙哥!\"杜鵬氣喘吁吁地跑進院子,\"屯口來了一隊人馬!\"
王謙放下斧頭,擦了擦額頭的汗︰\"誰啊?\"
\"是...是巴圖大叔!\"杜鵬興奮地手舞足蹈,\"帶著好多人,還有好多馬!\"
王謙一愣,趕緊披上棉襖往屯口跑。遠遠地就看見一隊人馬停在屯口的空地上,為首的正是巴圖,他穿著嶄新的蒙古袍,腰間別著銀刀,威風凜凜。身後跟著十幾個蒙古族漢子,還有幾匹馱滿貨物的馬。
\"巴圖大哥!\"王謙快步迎上去,\"你怎麼來了?\"
巴圖翻身下馬,給了王謙一個結實的擁抱︰\"王兄弟,我們來謝恩!\"
這時,屯里的鄉親們也都圍了過來,好奇地看著這群蒙古族客人。巴圖轉身從馬背上取下一個鼓鼓囊囊的皮袋,鄭重地遞給王謙︰\"這是烏雲其其格讓帶給弟妹的。\"
王謙打開一看,里面是滿滿一袋奶豆腐和奶皮子,散發著濃郁的奶香。
\"這...\"
\"別推辭,\"巴圖拍拍他的肩膀,\"我們蒙古人有恩必報。這次要不是你,我們全家都過不了這個冬。\"
其他蒙古族漢子也紛紛卸下馬背上的禮物——整只的凍羊肉、上好的羔羊皮、手工打制的銀碗,還有幾壇馬奶酒。鄉親們看得目瞪口呆,七爺抽著煙袋笑道︰\"好家伙,這是要把家搬來啊!\"
王謙推辭不過,只好收下。巴圖又指了指隊伍後面幾匹特別健壯的馬︰\"這幾匹是送給你們屯的種馬,配出來的小馬駒保準壯實!\"
老趙作為大隊長,樂得合不攏嘴︰\"這...這太貴重了!\"
\"走,進屋說話!\"王謙拉著巴圖往家走,\"小荷見了你準高興!\"
杜小荷正在炕上縫制嬰兒的小衣服,听說巴圖來了,趕緊下炕迎接。她挺著肚子,行動已經有些不便,但臉上滿是欣喜︰\"巴圖大哥!路上辛苦了吧?\"
巴圖看著杜小荷隆起的腹部,咧嘴一笑︰\"弟妹氣色不錯!烏雲其其格讓我帶話,等開春她來伺候你坐月子!\"
杜小荷臉一紅︰\"那怎麼行,她自己還帶著孩子呢...\"
王母和杜母忙著張羅飯菜,王父則和巴圖帶來的幾個蒙古族漢子聊得熱火朝天。雖然語言不太通,但老獵人們比比劃劃,居然也能交流打獵的心得。
不一會兒,院子里就擺開了長桌。蒙古族客人們帶來的羊肉被切成大塊,架在火上烤得滋滋冒油。奶酒的香氣混合著烤肉的香味,飄滿了整個院子。
巴圖端起銀碗,用生硬的漢語說道︰\"今天,我們蒙古人和漢族兄弟一起喝酒!感謝王謙兄弟雪中送炭!\"
眾人齊聲叫好,碗中的奶酒一飲而盡。王謙也站起來回敬︰\"巴圖大哥是我的救命恩人,咱們兩家永遠是一家人!\"
酒過三巡,氣氛更加熱烈。蒙古族漢子們唱起了悠揚的長調,七爺則帶著屯里的老人對起了東北民歌。雖然語言不同,但音樂和笑聲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杜小荷坐在王謙身邊,小口喝著巴圖特意為她準備的奶茶。阿爾斯楞帶著幾個蒙古族孩子和屯里的孩子們玩在了一起,雖然語言不通,但一個簡單的雪球游戲就讓孩子們笑成一團。
\"謙哥,\"杜小荷輕聲說,\"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
王謙摟住妻子的肩膀︰\"等咱們的孩子出生了,也能和他們一起玩。\"
巴圖听到了,大聲說︰\"對!讓我們的孩子也做安達兄弟)!\"
院子里爆發出一陣歡笑和掌聲。這時,杜鵬神秘兮兮地湊過來︰\"姐夫,巴圖大叔說晚上要教你射箭!\"
王謙眼前一亮︰\"真的?\"
巴圖點點頭,從馬背上取下一把精美的蒙古弓︰\"這是我們族里最好的弓,送給你!\"
王謙接過弓,感受著牛角與木材完美結合的手感,愛不釋手。于子明在一旁看得眼熱︰\"乖乖,這可是好東西!\"
傍晚時分,屯口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巴圖和王謙的射箭比賽成了全屯關注的焦點。蒙古族漢子們和屯里的獵人們圍成一圈,期待著這場不同民族之間的技藝交流。
\"先射固定靶,\"巴圖指了指三十步外的草靶,\"每人三箭。\"
王謙雖然擅長用槍,但對弓箭並不精通。他學著巴圖的樣子拉弓搭箭,第一箭脫靶了,引來一陣善意的哄笑。
\"手腕要穩,\"巴圖耐心指導,\"呼吸要勻。\"
第二箭,王謙找到了些感覺,箭矢擦著靶邊飛過。第三箭終于上了靶,雖然只是邊緣,但也贏得了掌聲。
輪到巴圖了。只見他氣定神閑,三箭連發,箭箭正中靶心!蒙古族漢子們齊聲喝彩,唱起了贊頌箭術的古老歌謠。
\"不公平!\"于子明起哄,\"謙哥用的是新弓!\"
巴圖哈哈大笑︰\"好,那我們換弓!\"
換了弓後,王謙依然不是巴圖的對手。但他並不氣餒,虛心請教每一個細節。巴圖也毫無保留,從站姿到呼吸,一一指點。
\"王兄弟學得快,\"巴圖對圍觀的鄉親們說,\"再練半年,準能趕上我!\"
比賽過後,篝火邊又擺開了酒席。這次,蒙古族客人們展示了摔跤技藝。屯里的壯小伙們紛紛挑戰,但都不是這些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漢子的對手。
\"謙哥,你也試試?\"于子明慫恿道。
王謙擺擺手︰\"我可不行...\"話沒說完,就被巴圖一把拉了起來︰\"來,咱們比劃比劃!\"
在眾人的起哄聲中,王謙只好應戰。兩人在雪地上角力,雖然王謙力氣不小,但技巧上遠不如巴圖。幾個回合後,他被巴圖一個漂亮的過肩摔放倒在雪地上。
\"好!\"圍觀的人群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
巴圖拉起王謙,兩人相視一笑,互相捶了捶胸口。這一刻,民族的不同早已不再重要,男人間的友誼在較量中更加深厚。
夜深了,篝火漸漸熄滅。蒙古族客人們被安排在各家住宿,巴圖則住在了王謙家。杜小荷早已準備好了干淨的鋪蓋,還特意燒熱了炕。
\"弟妹別忙了,\"巴圖不好意思地說,\"我們草原人隨便一躺就能睡。\"
杜小荷笑了笑︰\"到了這兒就是到家了,別客氣。\"
王謙和巴圖躺在熱炕上,聊著這些年各自的經歷。巴圖說起烏雲其其格已經順利生產,是個健康的男孩;王謙則分享著即將為人父的喜悅和忐忑。
\"等孩子大點,\"巴圖說,\"帶來草原學騎馬!\"
王謙笑著答應︰\"一定!\"
窗外,臘月的星空格外明亮,銀河橫貫天際,仿佛在見證這段跨越民族的友誼。
第二天一早,巴圖就張羅著要回去了。冬日的草原還有許多活計等著他,牲畜需要照料,家園需要守護。
\"這麼急?\"王謙有些不舍,\"多住幾天吧。\"
巴圖搖搖頭︰\"家里離不開人。等開春,你們一定要來做客!\"
王謙點點頭︰\"一定去!\"
臨行前,巴圖從懷里掏出一個小布包,鄭重地交給杜小荷︰\"給未來孩子的禮物。\"
杜小荷打開一看,是一把精致的銀質長命鎖,上面刻著蒙古文的祝福語。
\"這太貴重了...\"杜小荷眼眶濕潤了。
巴圖擺擺手︰\"比起王兄弟救了我們全族的恩情,這算什麼?\"
蒙古族客人們一一上馬,鄉親們送上了自家準備的禮物——臘肉、山貨、手工編織的毛衣。巴圖他們推辭不過,只好收下,馬背上的行囊比來時更加鼓脹。
\"保重!\"
\"開春見!\"
在一聲聲道別中,馬隊緩緩離開了牙狗屯。王謙和杜小荷站在屯口,一直目送他們消失在雪原的盡頭。
回到家,王謙看著滿屋子的禮物,感慨萬千︰\"咱們就送了點糧食和鹽,他們卻...\"
杜小荷撫摸著那把銀鎖︰\"情義無價。謙哥,等孩子出生了,咱們真得帶他去草原看看。\"
王謙摟住妻子︰\"嗯,讓他從小就懂得,這世上最珍貴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院子里,杜鵬和幾個孩子正在學著蒙古摔跤的動作,嬉笑打鬧。王父和七爺坐在屋檐下,品著巴圖留下的馬奶酒,聊著當年的草原見聞。
遠處傳來屯里老人哼唱的古調︰
\"冬月里來情誼長,
漢蒙兩家似親娘。
雪中送炭恩情重,
來年共飲奶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