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听完,連連點頭“就依媚娘所言!傳朕旨意,按此辦理,務必讓李將軍走得風光!”
李績的葬禮辦得極盡隆重,長安百姓夾道相送,軍中將士更是哭聲震天。
武媚娘在蓬萊宮偏殿召見李震,
殿內只設兩席,暖爐里燃著上好的銀霜炭,
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松香氣,
少了朝堂的肅穆,多了幾分私下的溫煦。
李震身著孝服,剛踏入殿門便躬身行禮“臣李震,叩見皇後娘娘。”
他父親剛逝,雖蒙朝廷厚待,卻仍存幾分惶恐。
武媚娘抬手示意他起身,聲音溫和卻帶著安撫力
“李將軍不必多禮,坐吧。”
待李震落座,她才緩緩開口,目光落在他身上,滿是惋惜與敬重,
“你父親李績公,是我大唐的擎天柱石——
從隨太宗爺平定天下,到去年親率大軍攻克平壤,哪一件不是驚天動地的功績?
如今他走了,皇上夜里想起,都常嘆息‘失一良將’,本宮心中也滿是感念。”
這番話先提李績的功績,再訴帝王與自己的惋惜,瞬間拉近了與李震的距離。
李震眼眶微紅,低聲道
“家父能得皇上與娘娘如此看重,是他畢生的榮幸。”
武媚娘輕輕點頭,命宮女將早已備好的錦盒奉上,推到李震面前
“這里有些金銀綢緞,是本宮私下給你的——你父親一生清廉,家中想必不富裕,
這些東西雖算不得貴重,卻也是我的一點心意,可用來操持你父親的後事,或是補貼家用。”
李震忙起身推辭
“娘娘厚愛,震不敢受!
朝廷已賜下喪葬之物,臣怎敢再受娘娘私賞?”
“你且收下。”
武媚娘按住他的手,語氣誠懇,
“這不是‘私賞’,是本宮念及李績公的功績,
也是為大唐惜才——你自幼隨你父親在軍營長大,弓馬嫻熟,又通兵法,
你父親常對人說‘我兒可承我業’,這話本宮早有耳聞。”
她話鋒一轉,目光變得鄭重
“如今你父親走了,軍中雖有裴行儉、薛仁貴等老將撐著,卻也需有年輕子弟接上來。
本宮今日見你,便是想囑咐你一句
務必繼承你父親的遺志,好好在軍中歷練,日後若有機會,多為大唐戍守邊疆、安定軍心。
只要你忠心效命,皇上不會虧待你,本宮也會在皇上面前,為你多進言。”
李震聞言,心中一震——他本以為父親逝後,
李家在軍中的勢力會漸漸衰落,卻沒想到皇後竟會如此看重自己,
不僅賞賜財物,還承諾在皇上面前舉薦。
他當即起身,拱手躬身,語氣堅定
“娘娘放心!震定不辱父志,此生必忠心效忠皇上,效忠大唐,若有二心,天誅地滅!”
武媚娘見他神情懇切,眼中閃過贊許,又放緩了語氣
“你有這份心便好,
只是你要記得,軍中最重‘情義’與‘功績’——
你父親一生忠勇,得了全軍敬重,
你日後行事,既要學他的忠,也要學他的穩,莫要急功近利,
若遇難處,也可托人給本宮遞個話,只要不違國法,本宮必會幫你。”
這番話既有期許,又有承諾,既讓李震感激涕零,
又悄悄將“皇後可倚仗”的印象刻進他心里。
待李震拜謝離去後,武媚娘望著他的背影,緩緩端起茶杯,
她知道,今日這一番話、一份賞,不僅收服了李震,
更會通過他傳到軍中,讓那些老將們知道,
她雖為後妃,卻懂軍功、重武將,日後再想爭取軍方支持,便多了幾分底氣。
咸亨元年正月,長安的積雪尚未融化,朝堂上卻又起新的波瀾,
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突然上疏辭官,
理由是“年近七十,體弱多病,恐誤軍國大事”。
劉仁軌並非傳統文臣,而是從軍隊中走出來的“文武全才”,
顯慶年間,他率軍平定百濟叛亂,收復十六州;
龍朔三年,他在白江口迎戰日本、百濟聯軍,以少勝多,焚毀日軍戰船四百余艘,
徹底粉碎了日本染指朝鮮半島的野心,為唐朝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
正因如此,李治在他平定百濟後,特意將他調回朝中輔政,
任太子左庶子,兼同中書門下三品,讓他既輔佐太子李弘,又參與中樞決策。
李治拿著劉仁軌的奏折,面露難色地對武媚娘說
“劉仁軌是難得的賢臣,既能治軍,又能理政,
還勸諫朕‘輕徭薄賦,安撫高句麗遺民’,這樣的人辭官,朕實在舍不得。”
武媚娘接過奏折,仔細看了一遍,
又想起前些日子听聞劉仁軌在朝堂上咳嗽不止、甚至需要侍從攙扶的模樣,
沉吟道
“皇上,劉大人確實老了——他生于隋仁壽元年,
如今已六十九歲,去年冬天又染了風寒,至今未愈。
若強留他在朝中,一來他身體撐不住,萬一在處理政務時出錯,反而壞了他一生的名聲;
二來,朝臣們會說皇上‘不體恤老臣’,寒了其他老臣的心。”
“可他走了,朝中誰能替他?”李治皺著眉,
“太子李顯年紀尚輕,還需賢臣輔佐;中樞決策層中,懂軍事的更是少之又少——劉仁軌一走,怕是要出空缺。”
“皇上不用急,”
武媚娘淺笑,
“臣妾倒覺得,這空缺未必是壞事。
劉大人在朝多年,提拔了不少有才干的官員,
所以皇上可準劉大人辭官,授‘特進’之職——‘特進’是正二品散官,
雖無實權,卻享有與三公同等的禮遇,再保留他的全俸,讓他在家安心休養。
如此一來,既全了皇上與劉大人的君臣情分,又能讓天下人看到皇上的體恤之心。”
李治听罷,雖然心中依然有不舍,
卻也明白武媚娘所言句句在理,
畢竟歲月催人老,君臣相守終有別離之日,
遂頷首感嘆道“媚娘果然思慮周全!”
武媚娘唇邊漾開淺淡笑意,抬手取過劉仁軌的奏折,
語氣從容“皇上,臣妾以為‘江山代有人才出’,我大唐從不缺可用之能臣。”
喜歡女皇武則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女皇武則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