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陽舒展)
量子矩陣科技大廈的玻璃幕牆在晨霧中泛著冷光,卻擋不住《全球科技報》頭版的血色標題穿透雲層。黑底白字的 “百億帝國的暗數據原罪” 像一道驚雷,將這座象征量子霸權的建築劈得搖搖欲墜。報頭旁放大的照片里,王強撫摸左手腕機械表的動作被解讀出無數意味,1998 年實驗室獎勵的表盤內側,“留 30 余地” 的刻字在高清像素下清晰可見,成了網友口中 “早有預謀” 的鐵證。
清晨七點的大廳本該是員工打卡的高峰,此刻卻死寂得能听見中央空調的嗡鳴。穿著統一深空藍工服的員工們低頭貼著牆根走,智能工牌的光芒在他們臉上投下閃爍的陰影。有人試圖打開全息新聞,卻在觸及屏幕的瞬間被同事按住 —— 頭版照片旁的副標題足夠刺眼︰“昆侖 1 號訓練集涉嫌非法采集 17 萬條醫療記錄,肺癌患者數據被用于金融風控”。
電梯間的股價顯示屏像心跳監測儀般瘋狂跳動。量子矩陣的實時股價以每分鐘 1.2 的速度斷崖式下跌,綠色的跌幅數字連成瀑布,與競爭對手 “開源量子” 7 的紅色漲幅形成殘忍對照。電梯門打開時,市場部總監臉色慘白地沖出來,手機里還在播放摩根大通的暫停合作聲明︰“在數據合規問題解決前,我們終止所有量子計算服務采購協議。”
王強的辦公室在 27 層,防窺膜將抗議者的嘶吼過濾成模糊的背景音。他站在落地窗前,看著樓下廣場上攢動的人影,舉著 “刪除隱私數據”“量子霸權滾出醫療界” 的標語牌在晨光中晃動。最前排的肺癌患者家屬舉著 ct 報告,透明膠片上的病灶區域被紅筆圈出,與《全球科技報》曝光的訓練集數據編號重疊 —— 那些本該被嚴格保護的生命密碼,成了昆侖 1 號算法里冰冷的預測參數。
“王總,北美市場的五個大客戶同時發來了終止函。” 首席戰略官陳默的虛擬影像帶著雪花點,全息投影的邊緣因信號干擾而閃爍,“歐盟數據監管局已經啟動調查,可能面臨全球營收 4 的罰款。” 他調出的危機報告上,紅色預警標記覆蓋了除南極洲外的所有市場版圖,“更麻煩的是,開源量子剛剛宣布開放他們的醫療數據脫敏算法,聲稱‘用透明對抗霸權’。”
王強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機械表,表殼的磨損紋路里仿佛嵌著 1998 年實驗室的燈光。那時導師將這塊表交給他時說︰“量子計算的精度再高,也要給人性留余地。” 可現在,昆侖 1 號 99.7 的金融風控準確率成了懸在頭頂的利劍,每個百分點的提升背後,都藏著被非法采集的生命數據 —— 那些肺癌患者的咳嗽頻率、抑郁癥患者的用藥記錄、孕婦的產檢指標,都成了算法優化的 “燃料”。
辦公室的自動門突然滑開,一群記者沖破保安阻攔涌了進來。閃光燈在狹小的空間里炸開,問題像冰雹般砸向王強︰“請問您早已知曉醫療數據被濫用嗎?”“昆侖 1 號的漏洞導致多少投資者虧損?”“算法預測的癌癥風險報告為何被保險公司用于拒保?” 最尖銳的質問來自《全球科技報》的女記者,她舉著打印的患者名單︰“這位晚期肺癌患者的數據被你們用于訓練後,他的保險理賠申請立刻被拒,你們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王強後退時撞到辦公桌,祖父留下的 749 局老筆記本從抽屜里滑落。泛黃的紙頁在氣流中翻動,停在 1973 年那頁 —— 祖父王敬之記錄的 “量子技術倫理三原則” 赫然在目,第三條 “數據采集必須遵循知情同意” 的字跡被紅筆圈了三次。筆記本夾層里掉出的黑白照片飄到地上,年輕的祖父穿著 749 局制服,在量子計算機前比出 “3” 的手勢,背後的標語寫著 “技術越大,責任越大”。
記者們的鏡頭立刻對準照片,快門聲密集得像暴雨。王強彎腰撿照片時,機械表的表盤反射出閃光燈的強光,讓他突然想起王星宇偷偷說過的話︰“爸,甦 說你們的算法像沒有剎車的賽車。” 那時他斥責兒子不懂商業,此刻才意識到,自己早已把祖父 “留 30 余地” 的叮囑,當成了過時的迂腐說教。
中午的董事會視頻會議成了批斗大會。保守股東趙偉將平板電腦砸在虛擬會議桌上,全息投影的股價曲線在他憤怒的面孔上扭曲︰“我早說過別搞什麼醫療數據!現在好了,市值蒸發 270 億!” 他調出競爭對手的財報,“開源量子用純匿名數據訓練的算法準確率雖然低 3 個百分點,但人家股價漲得比火箭還快!”
陳默調出的安全審計報告讓爭吵聲戛然而止。17 萬條醫療數據的來源渠道被逐一標注,其中 12 萬條來自 2023 年用戶協議更新後的 “默認授權”,修改記錄顯示每次協議調整都經過王強的數字簽名。“這不是技術問題,是信任問題。” 首席科學家推了推眼鏡,全息屏上浮現出他已故導師的影像 —— 那位參與過 749 局早期量子研究的老專家曾警告︰“銀行和醫院要的不是絕對精準,是絕對安全,他們會要求第三方安全審計的。”
會議中斷時,王強的私人終端收到一條加密消息。發件人顯示為 “平衡草”,附件是個 1.2gb 的數據包,解壓後彈出的三維模型讓他瞳孔驟縮 —— 那是用生物特征數據培育的脫敏模型,每個數據節點都纏繞著淡綠色的虛擬草葉,標注著 “89 準確率,零隱私泄露風險”。模型說明文檔的末尾,甦 稚嫩的字跡寫著︰“爸爸說技術該守護人,不是傷害人。媽媽的平衡劑配方教會我,過濾雜質才能保持純淨。”
王強的手指懸在模型上,突然想起女兒在光暗學院的實驗室。15 歲的甦 總在培養皿里種那種叫 “平衡草” 的植物,說這種草能吸收土壤里的重金屬卻不改變自身結構。上周他去看女兒時,她正用神經連接設備記錄草葉的生長數據︰“爺爺的機械表里刻著‘余地’,草葉也會給土壤留恢復的余地呀。” 當時他只當童言無忌,此刻才明白這是最樸素的技術倫理。
辦公室的防窺膜突然被樓下的激光筆射穿,抗議者用光束在牆上拼出 “刪除數據” 的字樣。王強拉開窗簾,看到廣場上的人群舉著祖父的照片 —— 不知是誰翻出了王敬之在 749 局的工作照,標語寫著 “老一代科學家的底線,不該被資本碾碎”。肺癌患者家屬們集體摘下口罩,露出化療後憔悴的面容,他們舉起的病歷本在陽光下連成白色的海洋,每個封面上都畫著簡單的平衡符號。
“王總,749 局發來的安全合規問詢函。” 陳默的聲音帶著難得的溫和,“秦烽局長說,他們收到一份匿名的數據脫敏方案,技術路線和您祖父當年的研究很像。” 全息投影里,秦烽的簽名旁邊畫著小小的平衡草圖案,“他建議我們公開接受第三方審計,用透明重建信任。”
王強摩挲著機械表內側的刻字,突然想起 1998 年拿到這塊表時的場景。祖父站在 749 局的老實驗室里,指著量子計算機的控制面板說︰“這 30 的混沌模塊不是漏洞,是給意外留的緩沖帶。技術再先進,也不能把人的命運算得太死。” 那時他以為是祖父老了才保守,現在才懂得,那是穿越技術狂潮的指南針。
深夜的量子矩陣數據中心,王強獨自坐在昆侖 1 號的控制台前。全息屏上,甦 的脫敏模型正在自動替換非法采集的醫療數據,淡綠色的平衡草圖案在數據流中蔓延,像給冰冷的算法注入了生命力。他調出祖父的筆記本,將 “技術越大責任越大” 這句話設為系統啟動密碼,然後按下了公開審計申請按鈕。
操作完成的瞬間,機械表突然發出輕微的嗡鳴。表盤內側的刻字在紫外線照射下顯露出隱藏的符號,與甦 模型里的平衡草圖案完美重合。王強這才明白,祖父留下的不僅是一塊表,是穿越時空的技術倫理 —— 真正的量子霸權,從來不是壟斷精度,而是守護溫度。
窗外的天色泛起魚肚白時,王星宇發來消息︰“爸,周舟教授說願意幫我們做開源審計。” 附帶的照片里,少年和甦 在實驗室里調試模型,背景牆上貼著王敬之的名言。王強看著樓下逐漸散去的抗議人群,第一次覺得股價的綠色跌幅數字不再刺眼 —— 有些崩塌是為了重建,就像昆侖 1 號刪除非法數據後留出的空白,終將被更有溫度的技術填滿。
他給秦烽回了條消息︰“接受 749 局的全面監管。” 發送成功的提示彈出時,機械表的指針恰好指向六點整,晨光透過防窺膜在地上投下溫暖的光斑,像給這場信任危機,鍍上了一層救贖的金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