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強漢

第68章 玉門之變(4)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深山老僧 本章︰第68章 玉門之變(4)

    看到親衛離開後,馮可示意大家重新落座。

    看到之前的服侍之人已經嚇得癱在地上,馮可干脆自己上前,親自為張猛斟酒。

    舉杯同飲之後,馮可才悠悠開口。

    “千年來,西羌從未間斷過對秦漢的劫掠。可其居于高原,使得秦漢的征討常常無功而返。

    “故要根治西羌之患,一則是護民軍必須要進軍高原苦寒之地,二則是必須‘以羌治羌’,也就是說,讓羌人為護民軍引路,以便于找到西羌八族各自的王庭所在。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剿滅西羌八族的理由。

    “為了能徹底收服西羌八族,護民軍可不能出無名之師。

    “雍人口稀少,可征之兵嚴重不足。故雍的世家大族反叛,必引西羌八族之兵。征討西羌八族便會順理成章。

    “長安、陳倉兩城中設有太倉,存糧無數。而在冀縣,亦以我征西軍團出征西域的‘補給基地’之名,從陳倉調入百石糧食。

    “今年大旱,糧食對于叛軍來說極為重要。故而叛軍必會雲集于三城之下,試圖破城奪糧。

    “如此,叛軍便會限制在長安、陳倉、冀縣三城之下,對雍兩州百姓,並不會造成多大影響。

    “另外,將軍肯定讀過《漢報》,知我護民軍的戰術以圍攻、迫降為主。故而,哪怕在這三城之下圍攻叛軍,亦不會造成過大的傷亡。

    “而叛軍的普通士卒,只要肯降,便都會放其歸鄉加入農莊,棄械歸農。

    “如若明年雍兩州無災,內閣將會重建雍州兩州,關鍵是興修水利,讓八百里泰州再次成為天下糧倉。”

    張猛可是懂軍事之人。

    他听了馮可的解釋之後,一副目瞪口呆的神情,半張著嘴,口水流出來了都不知道。

    馮可、吳畏、李莽三人不以為意,自顧自地吃菜飲酒,給了張猛充分的反應時間。

    其實,也難怪張猛如此震驚。

    當初馮可等人接到管亥、于禁、謝堅三人的來信,得知整個謀劃後,他們三人同樣震驚萬分。

    “這是以整個雍兩州為局呀。這局太大天,也太驚人了。這是何人能出此策,蓋世奇才,蓋世奇才也!”

    張猛忘了吃菜,忘了飲酒,也忘了說什麼,只是不斷喃喃低語。

    不知過了多久,張猛抓起案上酒尊,一飲而盡,才開口問道︰

    “行此驚天之謀,必要能順利攻破函谷關和武關。而且破兩關的時間還要差不多,更不能讓雍州匡漢軍或涼州安漢軍前去支援。否則,匡漢軍和安漢軍便有退路可走,甕中捉鱉之計恐要落空。”

    “叔威將軍不愧為將門之子,果然熟知兵法。一眼便看出,奪取兩關的時機非常重要。

    “時間早了,匡漢軍便會逃入涼州,甚至還會伙同安漢軍逃入西羌盤踞之地;

    “時間晚了,僅靠征西軍團三萬兵馬,難于圍殲雲集三城之敵。

    “故而,在征西軍團剿滅冀縣城下叛軍,再抵達陳倉城下之時,也應是護民軍由函谷、武關入關中,圍困匡漢軍于長安城下之時。”

    “函谷關與武關,皆為自古以來之險隘,攻克時間恐怕難以確定。”張猛已經開始站在護民軍的立場上思考了。

    “無妨!”基本不開口說話的李莽,大手一揮,大大咧咧地出聲。

    “以我護民軍之戰力,攻克兩關,皆不會超過兩個時辰,守軍想報信、求援都來不及。”

    張猛奇怪地看了一眼平時只飲酒吃菜,從不開口的李莽一眼。

    “將軍不信?”李莽的倔脾氣又上來了。

    “勿稱吾為將軍,稱吾本職校尉便好。”張猛以稱呼打馬虎眼。

    “你加入我們護民軍,就是將軍了。”李莽仍然是大大咧咧的。

    然後李莽信誓旦旦地說道︰“請將軍拭目以待,如若護民軍攻破函谷關或武關超過兩個時辰,將軍可取我身上任何一物。”

    說完,李莽又覺得有哪里不妥,想了一下,便馬上補充說道︰“兩個時辰是以開始攻關起算。”

    張猛迷惑了。

    從李莽自信的表情和語氣來看,他們真是不擔心攻克兩關的時機,仿佛是只要他們想攻,隨時都可以攻下來。

    張猛突然想到,《漢報》上登載過,護民軍有過突襲函谷關的經歷。

    自古以來,只被攻破過一次的函谷險關,竟然在護民軍手上被攻破了第二次。

    張猛喜歡研究戰例。

    他從《漢報》上簡單的描述中,也看出那次護民軍奪取函谷關,似乎輕而易舉。奪關之後,既沒有驚動關中之地,也沒有驚動與函谷關只有數十里之遠的京都。

    如果驚動了京都,當時駐守孟津關的郭汜,恐怕早就率軍縮回洛陽城中,而董卓也不會因手上兵馬不足被呂布脅迫和生擒。

    能靜悄悄地攻破函谷關,還沒有破壞函谷關,這護民軍的戰力神乎其神了。

    他想到自己現在只是降將,可不敢與李莽打賭。

    便馬上岔開話題,提出又一問題。

    “即使護民軍可隨時攻破兩關,可一旦沒有圍住長安、陳倉城下之軍,他們亦可由大散關入漢中。”

    張猛沒提蕭關,也沒提叛軍會逃往西羌之地的西北高原。

    在他看來,由蕭關逃往河南地,根本就站不住腳。最終也只能逃到陰山腳下,甚至是翻越陰山,逃往大漠。

    數千里逃亡之路,又沒有糧草補給,往這條路上逃,只能是取死之道。

    而逃往西羌盤踞之地的西北高原,恐怕到了高原上不足十天,便會死傷大半。

    張猛因追殺騷擾涼州的羌胡,去過高原地區。

    上高原後僅半日,他便頭疼欲裂。

    而麾下將士大多都與他同樣癥狀,還死了不少人。

    從此,他便再也不敢入高原。

    那根本不是人能生存的地方。

    所以,裴茂、李合率軍入高原,同樣是取死之道。

    那匡漢軍、安漢軍唯一的退路,便只剩下由大散關入漢中了。

    “無妨。征西軍團可是騎兵,而且一人三馬。如若叛軍真要逃往大散關,絕對跑不過征西軍團的追殺。”吳畏輕描淡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塑強漢》,方便以後閱讀三塑強漢第68章 玉門之變(4)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塑強漢第68章 玉門之變(4)並對三塑強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