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吳畏往嘴里塞下一塊鹿肉,口齒不清地補充道︰“玉門關將士,皆為多年抵御外侵之士,勞苦功高。你與叛賊勾連,他們則是無辜。能不傷人,護民軍便盡量不傷人。”
張猛無話可說了。
他萬萬沒有想到,馮可他們竟然會顧惜自己麾下的那些兄弟。
張猛率領他們在玉門關鎮守近十三年之久,早已和麾下將士養成了兄弟情。
君不見,近半數將士頭上已染白霜?
幾乎所有人都在玉門關安家,娶親時,張猛參加了每個人的婚禮。
“那兵營中的兄弟和城頭上的兄弟呢?”張猛追問。
“放心!入城前便已有令︰寧願自己受傷,不傷一個玉門關守軍將士!”
張猛又想問什麼,一個馮可親衛走入大堂,大聲說道︰
“報!玉門關四門及城頭盡皆掌控,無人傷亡;可我八千將士圍困守軍軍營,營中官兵寧死不降,非要見到他們的主將張猛將軍。”
張猛聞言,猛然抬頭,眼中卻泛出淚花。
那可是他生死與共的兄弟呀!
“吾願降!請放過吾麾下將士和玉門關內父老鄉親!他們皆不知情。所有罪過,吾一肩擔之。”
馮可有些驚訝地看著張猛,半晌後才輕輕問道︰“反叛朝廷乃誅九族之大罪,叔威將軍何不為自家九族求情,只為麾下將士求情?”
“汝亦知這是誅九族之大罪,求情何用?然吾麾下將士十數年守衛大漢西北大門,亦不知我參與反叛,有功無罪!”
張猛厲聲嘶吼。
馮可走到張猛身前,抬起拳頭向他胸前輕輕擂了一下,說道︰
“叔威將軍忠肝義膽,吾等敬佩!放心,沒人會死。不過,尚請將軍配合征西軍團的下一步行動。”
在東漢,有人握拳輕擂軍人的胸膛,那是對此人最高的認可。
張猛有些迷茫地望著馮可,完全不敢相信馮可所說的“沒人會死”。
過了半晌,才嘴唇哆嗦著問道︰“需吾配合何事?”
“兩件事。”馮可豎起兩根手指。
“其一,隨我前去軍營,勸營中將士棄械。在治安軍前來接手玉門關防務之前,尚需他們鎮守玉門關。
“其二,由于征西軍團屏蔽了玉門關周邊五十里,叛賊派來監視征西軍團的暗探,不知征西軍團動向,便不會返回向李合報告‘征西軍團已出玉門關’的消息。
“沒有這一消息,李合斷然不敢起兵。
“故明日征西軍團會大張旗鼓從玉門關穿城而過,將軍亦可派親衛出關數十里,找到叛賊派來的暗探,告知他們‘征西軍團已出玉門關’的消息。”
張猛猶豫了。
在大漢,在司馬懿違背洛水之誓前,在呂蒙“白衣渡江”前,還是一個講究禮儀廉恥的社會。
你可以投降,但萬不可出賣他人。
否則,必然會被天下所不齒。
說是“春秋無義戰”,實則三國時期,才是摧毀中華民族道德底線的時代,也導致了後世出現了中華道德體系的系統性崩塌。
可以說,當今社會諸如“踫瓷”之類毫無道德底線之事,皆起源于三國時期。
潘多拉盒子,是在三國時期被司馬家族和孫權打開的。
可這與孫權有何關系?
“白衣渡江”是呂蒙提出的也有說是陸遜獻的計,沒查到確實資料),然後由孫權最終拍板決策的。
孫權不僅是決策人,而且還從各個方面支持呂蒙的計策。
而陸遜則在呂蒙裝病之時,替代呂蒙麻痹關羽,保證了該計的完美執行。
這也給了東吳政權留下了“江東鼠輩”的千古罵名,意思就是說東吳政權胸無大志,只知背刺盟友,淨做一些蠅蠅苟苟之事。
這里所說的“白衣”,可不是指白色的衣服,而是指普通百姓和商人穿的麻布衣服。
在漢朝,重農輕商,律法規定,商人和普通百姓一樣,只能穿普通麻衣,不允許穿綾羅綢緞。
古語中“白衣、白身”的“白”,可不是白色的“白”。
第一卷中忘了解釋“白衣”的真實含義,特此補上。望諒!——編者注)
張猛猶豫良久後,才問道︰“為何不在反叛之前拘捕李合等人?護民軍不知只要戰火一起,涼州百姓便會遭殃嗎?”
“哈哈哈哈——”馮可、吳畏、李莽三人都大笑了起來。
他們這可是開懷之笑、欣賞之笑。
之前的情報說,張猛為人直爽,亦愛護民眾,更愛護麾下將士。
如今已知情報所言不虛。
情報當然是野草提供的。
野草早已遍布大漢州郡,像玉門關這樣的重鎮,張猛這樣的邊關守將,野草當然不會放過。
可有看官會問︰那野草為何沒有報告熊耳山、王屋山中的藏軍?
這還真不怪野草。
涼州世家大族募兵,無論之前是為了對付董卓,還是之後為了對付蔡成,都不可能公開招募的。
他們都是打著為家族招募私兵的旗號,待完成招募之後,便讓他們入熊耳山或王屋山執行任務。
只要進去,就不可能出來。
在王屋山和熊耳山的藏軍中,都有野草成員,卻只能藏在山中,根本無法送出消息。
“何故發笑?”張猛看到馮可幾人大笑,有些惱怒。
“笑叔威將軍天生便為我護民軍之人。縱觀古今,如將軍這般愛民、護民者,鳳毛麟角呀。”吳畏大聲稱贊。
張猛听了吳畏的話,才突然想到,護民軍,護民軍,自古以來就沒有過這樣的軍隊名稱。
只從名稱上看,這支軍隊便是首倡“護民”的。
原來自己為涼州百姓考慮,反而說到了這幾人的心里去了。
“可那又如何?反正吾不會出賣同盟。”這是張猛內心的堅持。
或許是看出了張猛的心理活動,馮可便耐心地給張猛解釋。
“之所以不提前行動,是為了一個隱藏的目的。”
“是何目的?”張猛不解。
馮可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讓堂外親衛前往守軍大營,宣告張猛將軍半個時辰後,必會前來大營,讓他們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