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

第516章 留中不發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劉殺千刀的 本章︰第516章 留中不發

    西苑,精舍內。

    沉水香那寧神靜心的氣息依舊馥郁綿長,然而今日,那盤旋的青煙似乎也驅不散御案後帝王眉宇間那一絲若有若無、卻真實存在的疲憊。

    嘉靖帝朱厚傦覜g性讜拼慘碇 希 砩縴傷煽蹇宓靨鬃乓患 滴頻瑯郟 牡盟 吻迨藎 嬡菰諤鏡鬧蜆庀孿緣糜行└薨擋幻鰲br />
    他手中拿著的那份,正是海瑞字字千鈞的《陳情疏》。

    他讀得很慢,很仔細,比徐階要慢得多,仿佛每一個字都要在舌尖咀嚼一番,品咂出其後的意味。

    開篇部分,看到災民如何感念“皇恩浩蕩”、“天子聖明”,于廢墟中叩謝天恩時,他那略顯蒼白淡漠的臉上,甚至掠過一絲極淡的、幾乎難以察覺的滿意弧度。

    這很好,很好。

    百姓知恩,心懷敬畏,方顯他這位天子仁德澤被蒼生,即便遠在西北苦寒之地,歷經大劫,亦能感受到紫禁城傳來的浩蕩皇恩。

    這是他身為帝王的功績,是他垂拱而治、聖心默運的證明,是青史之上可書的一筆。

    然而,隨著奏疏向後展開,那言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直指核心,甚至帶著一種近乎教訓、近乎俯視的口吻提出種種“諫言”時,嘉靖帝那剛剛舒緩些的眉頭,漸漸又蹙了起來,越蹙越緊。

    他的目光變得冰冷,甚至帶上了一絲難以掩飾的煩躁與不耐。

    “……胥吏猾蠹,玩法營私,非施以雷霆峻法不足以震懾其心!”

    “……各級官府,因循守舊,推諉塞責,公文旅行,遷延時日,坐失良機,實乃痼疾難除!”

    “……伏乞陛下洞鑒萬里,乾綱獨斷,簡化流程,賦予專權,嚴查惰怠,則社稷幸甚,萬民幸甚!”

    這些字句,像一根根燒紅了的的針,刺入他的眼中,更刺入他內心深處那不願被觸及的角落。

    哼……老生常談!聒噪!

    嘉靖帝的嘴角勾起一絲極其淡漠、甚至帶著濃烈譏誚意味的弧度。

    積弊?低效?貪墨?胥吏可惡?官員推諉?

    這些,他朱厚鴂葥V啦恢 纜穡炕剮枰 H鵠刺嶁眩浚br />
    他御極三十五年,從“大禮議”獨抗滿朝文武開始,什麼風浪沒見過?什麼鬼蜮伎倆沒識破?什麼人心鬼蜮沒看透?

    他玩弄權術、平衡朝堂、驅使群臣如臂使指的時候,海瑞還在穿開襠褲!

    這龐大帝國肌體上的每一處潰爛,每一條潛規則,每一個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他坐在西苑精舍這方寸之地,透過無數或公開或秘密的奏疏、廠衛密報、乃至身邊宦官有意無意的閑談,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比誰都懂!他甚至比海瑞更懂這其中的關竅與無奈!

    可是,懂,又能如何?!

    他年輕時,何嘗沒有過勵精圖治、掃清寰宇、做一代中興聖主的雄心壯志?

    結果呢?

    換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爭斗傾軋、是“壬寅宮變”那夜差點被一群宮女活活勒斃的驚魂與恥辱、是巍巍皇城竟也擋不住那場離奇大火、險些將他連同煉丹爐一同焚為灰燼的後怕!

    是幾個皇子接連夭折,最終只剩下裕王一根獨苗飄搖風雨中的徹骨寒意與無奈!

    這天下,看似尊榮無限,實則敵視他朱厚�餺R耍 卦詘蕩Φ牧α浚 侗認胂蟺畝啵 蒼侗認胂蟺暮荻灸巡猓br />
    連這深宮大內,他都無法確保絕對的安全!

    如今,他累了,真的累了。

    身心俱疲。

    他早已明白一個殘酷而現實的道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這龐大的官僚體系,就像一潭深不見底、渾濁不堪的泥水,要想讓它勉強維持運轉,不至于徹底崩潰,就必須容忍里面的泥沙。

    只要他們還能把基本的稅收錢糧收繳上來,能把邊境大致守住不讓虜騎長驅直入,能把宮里的用度、他修道的資材供應周全,不過分激起民變,些許“損耗”,些許“低效”,他都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是一種歷經滄桑後無奈的妥協,也是一種居高臨下、掌控一切的自信——朕允許你們拿一點,但朕隨時可以收回這一切!

    朕能扶起嚴嵩,也能一腳踩死他!嚴嵩父子,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們的萬貫家財,如今不都充入了朕的內帑和太倉?

    況且,他現在有了更重要的、超越凡俗的追求——金丹大道,長生久視,羽化登仙。

    陳恪的橫空出世,其種種“生而知之”的奇思妙想、實干之才,更讓他堅信,這絕非偶然!

    此必是太祖高皇帝在天之靈,乃至三清祖師、仙界帝君,見他誠心修道,念其孤詣,特意賜下的輔弼之臣!

    這是天意!是他修道有成的吉兆祥瑞!是上天對他追求長生的肯定!

    有此等天賜人才替他打理俗務,穩固江山,掃平邊患,他更能心無旁騖,安心追求那超脫凡塵、與天地同壽的永恆之境。

    這才是根本大道!

    然而,海瑞這封奏疏,卻像一只不識趣、不吉利的烏鴉,聒噪地將他刻意忽略的、血淋淋的現實,再次狠狠地叼到他眼前,幾乎要砸在他的臉上,逼著他去看,去承認,去面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最讓嘉靖帝感到一種被深深冒犯、乃至慍怒的是——海瑞那字里行間透露出的語氣!那種姿態!

    那仿佛不是在向君王陳情,不是在奏報公務,而是在……指點江山!

    是在教他這位九五之尊、代天巡狩的皇帝,該如何治理他的天下?!

    仿佛他海瑞才是洞悉一切、手握真理的聖人,而皇帝反倒成了需要被啟蒙、被教導的對象!

    “應如何如何”、“當如何如何”、“懇請陛下務必如何如何”……

    放肆!狂妄!不知死活!

    朕需要你一個六品主事來教朕做事?!來指點朕的江山?!

    朕能給你欽差關防,讓你去陝西賑災,已是看了陳恪力薦的面子,是天大的恩典!

    破格的提拔!你不知感恩戴德,反而攜功自傲,回來對朕的江山、朕的百官指手畫腳,妄加評議?!

    誰給你的膽子?!是誰在背後給你撐腰?!

    一股無名之火,幽暗而冰冷,在嘉靖帝心底最深處猛地竄起,並不熾烈張揚,卻陰毒持久,默默地灼燒著他那身為帝王的驕傲、尊嚴與那不容絲毫質疑的權威。

    他猛地將奏疏合上,發出“啪”的一聲重響,在寂靜的精舍內如同驚雷般炸開。

    侍立在陰影中,如同泥塑木雕般的黃錦,身體幾不可察地猛地一顫,迅速將頭埋得更低,幾乎要縮進脖領子里,呼吸都屏住了。

    嘉靖帝閉上眼,胸膛微微起伏了一下,似乎在極力壓制著什麼,隨即又歸于一種死寂的平靜。只是那捻動著溫潤玉圭的手指,關節微微發白,透露出其主人內心遠非表面那般波瀾不驚。

    不能發作。

    嘉靖帝的理智在冰冷地提醒自己。

    海瑞所言,皆是事實,且冠冕堂皇,佔盡了“忠君愛國”、“體恤災民”的大義名分。

    言辭雖激,卻無一句公然忤逆。

    若因此發作懲處,豈非正落人口實,坐實了自己是“昏君”,听不進逆耳忠言?

    清流物議,史筆如鐵,他不得不有所顧忌。

    更何況,海瑞如今在清流和民間,已有清名,動他,代價太大,政治風險極高,得不償失。

    但讓他采納海瑞之言,掀起一場整頓吏治的風暴?

    絕無可能!想都別想!

    那意味著要將自己已經默認、甚至賴以維持統治的官僚體系再次攪個天翻地覆,意味著無窮無盡的麻煩、爭斗、風險和不可預知的後果。

    他如今只求清淨,只求穩定,只求煉丹修道,延年益壽,只求這江山不出大亂子即可。

    任何可能打破現有平衡的事情,他都深惡痛絕。

    沉默。

    精舍內陷入了長時間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良久,仿佛過了一個世紀那麼久,嘉靖帝才緩緩睜開眼,目光深不見底,看不出絲毫情緒。

    他的聲音平淡得出奇,甚至帶著一絲刻意表現出來的慵懶與漠然,對黃錦道“海瑞此疏,朕覽過了。知道了。留中吧。”

    “留中”二字,輕飄飄地從他口中吐出,卻如同最冰冷的判決,瞬間將那封凝聚了海瑞心血、承載著陝西災民血淚與最後期望的奏疏,打入了黑暗的深淵。

    它不會被下發部議,不會被公開討論,不會產生任何實際的效力,甚至不會在官方記錄中留下任何回響。

    它就像一顆投入萬丈深淵的石子,甚至連落底的回聲都無人听聞,便徹底沉沒,被遺忘在堆積如山的、象征著帝國無數被擱置的難題與野心的故紙堆中。

    黃錦心中了然,甚至暗暗松了口氣,連忙恭敬上前,小心翼翼地將那奏疏收起,放入一旁專門盛放“留中”文書的金絲楠木匣中。

    那雕刻精美的匣子里面,已經躺了不知多少份類似命運的奏疏,它們都曾承載著某人的熱血、某地的疾苦、某項革新的藍圖,最終卻都化為了冰冷的沉默與塵埃。

    嘉靖帝重新閉上眼,仿佛耗盡了所有力氣,極其疲憊地揮了揮手,連那玉圭都懶得捻了。

    黃錦會意,無聲地指揮著小火者們熄滅了多余的燭火,只留下雲床旁一盞昏暗的長明燈,映照著皇帝那張晦明晦暗、看不出喜怒的臉龐,然後悄無聲息地退出了精舍,輕輕合上了那扇沉重的隔扇門。

    精舍內重歸寂靜,仿佛什麼都未曾發生。

    海瑞的吶喊,陝西的瘡痍,帝國的積弊,士子的熱血,百姓的哀嚎……所有這一切,終究未能穿透這西苑精舍的重重帷幕,未能觸動那高踞于九天之上、一心只向蓬萊的帝王心弦。

    一切掙扎,一切諍言,似乎都在那一聲“留中”之下,化為了徒勞的泡影。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方便以後閱讀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第516章 留中不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第516章 留中不發並對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