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殿的朱漆大門在身後緩緩閉合,發出沉悶的聲響,如同地獄之門合攏的嘆息。
陳恪站在台階上,秋日的陽光潑灑下來,卻驅不散他骨髓里滲出的寒意。
金線蟒袍下的中衣早已被冷汗浸透,黏在後背上。
他下意識摸了摸咽喉,嘉靖枯瘦手指拽他衣領時留下的觸感仿佛仍在。
那聲\"朕百年之後,還有誰能治你\"的詰問,此刻仍在耳畔回蕩,揮之不去。
\"伯爺?\"
禮部員外郎周順的聲音將陳恪驚醒。
\"該去太廟前復命了。\"周順小心翼翼地提醒,眼角余光掃過陳恪蒼白的臉色。
陳恪微微頷首,邁步時靴底在青石板上打了個滑。
方才生死一線的驚悸讓他的雙腿仍有些發軟,金磚跪得太久,膝蓋像是被鐵鉗夾過般酸痛。
知乎收藏夾《明代官場守則》自動翻開︰【當你在御前經歷生死考驗後,請記住——適當的失態比完美的鎮定更安全】。
太廟前的廣場上,獻俘大典已近尾聲。
嘉靖重新戴上了十二旒冕冠,龍袍在秋陽下流淌著熔金般的光澤。
那副睥睨天下的帝王威儀,與享殿內褪去偽裝的老人判若兩人。
陳恪站在百官隊列末尾,目光掠過前方攢動的梁冠。
嚴嵩的白須在風中輕顫,徐階的仙鶴補子下擺紋絲不動,張居正則不時回頭瞥他一眼,似想探究這位同僚在享殿中經歷了什麼。
\"知道怕就好。\"
嘉靖的目光穿過玉藻珠簾,落在陳恪略顯恍惚的臉上。
帝王嘴角幾不可察地上揚,像是一位棋手看到對手終于露出破綻時的滿意。
那記在列祖列宗面前的血誓,此刻正在年輕人眼中翻涌——很好,利劍終究要套上鞘。
\"陛下,這些俘虜......\"
祝官的聲音打斷了嘉靖的思緒。
這個從五品的禮部小官正跪在丹陛下,額頭上的汗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他手中的獻俘儀注攤開著,朱筆圈出的\"盡誅\"二字格外刺目。
\"按舊例,當盡數處決。\"祝官的聲音越來越小,\"只是人數逾千......西市場地太小...\"
廣場上霎時一靜,只有俘虜隊列中鐐銬踫撞的聲響格外刺耳。
那些被曬得黝黑的面孔上,恐懼如同瘟疫般蔓延。
幾個真倭奴梗著脖子怒視高台,知道難逃一死的他們眼中的凶性不加掩飾。
而更多的假倭,些被裹挾的沿海漁民,已經癱軟如泥,褲襠下滲出可疑的水漬。
嘉靖的指尖在龍椅扶手上輕輕敲擊,他忽然轉頭,目光如刀般刮向隊列末尾︰\"陳卿。\"
這兩個字驚得陳恪渾身一顫。
他疾步上前,\"臣在。\"
\"這些俘虜,卿以為該如何處置?\"
問題如一把軟刀子向陳恪刺來。
陳恪的喉結滾動了一下,享殿內生死一線的記憶突然鮮活起來。
望向俘虜隊列,目光在真倭與假倭之間游移——全殺?太過暴戾;區分處置?又顯軟弱。
嘉靖要的絕不是簡單答案,而是......
知乎收藏夾《明代官場黑話解析》自動翻開︰【當皇帝詢問已知答案的問題時,通常是在測試你的政治敏銳度】。
\"陛下容稟。\"
一個陰鷙的聲音突然插進來。
嚴世蕃獨眼中精光閃爍,略顯臃腫的身材讓他更像一個傳言中的莽夫。
他躬身出列的姿勢標準得無可挑剔,卻帶著刻意的遲緩,仿佛在享受眾人聚焦的目光。
嘉靖的眉毛幾不可察地挑了挑︰\"講。\"
\"臣斗膽。\"嚴世蕃的嗓音砂啞,獨眼掃過陳恪時閃過一絲得意,\"這些倭奴自然罪不容誅,但全數處斬未免......\"他故意拖長音調,\"太過浪費。\"
\"哦?\"嘉靖的聲音帶著玩味,目光卻仍停在陳恪臉上。
年輕人眼中的恍惚已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某種銳利的審視。
很好,這把劍還沒被嚇鈍。
嚴世蕃見皇帝沒有斥責,膽子更大了幾分︰\"真倭當誅,以儆效尤。至于那些假倭......\"他忽然轉身,獨眼掃過俘虜隊列,如同屠夫打量待宰的羔羊,\"臣聞皇莊近來缺人。\"
這句話像塊石頭投入靜潭。
文官隊列中立刻炸開一片嘩然,王世貞的梁冠都氣得歪了︰\"荒謬!這些助紂為虐之徒,比真倭更該千刀萬剮!\"
來了!他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出,這些自詡忠良的清流就像聞到血腥的鯊魚,永遠不會放過攻訐他們的機會。
\"王大人稍安勿躁。\"嚴世蕃輕笑一聲,獨眼中閃爍著戲謔的光芒,\"本官的意思是——\"他轉向嘉靖,聲音陡然提高,\"讓他們戴著鐐銬勞作至死,豈不比一刀了斷更解恨?\"
廣場上霎時寂靜。
連陳恪都忍不住高看了嚴世蕃一眼——這招確實毒辣。
皇莊的苦役堪比地獄,終日勞作不得休息,鐐銬磨爛皮肉露出白骨都是常事。更重要的是......
那些累死民夫的髒活,不正缺這等\"罪該萬死\"的苦工?
\"準了。\"
嘉靖的聲音突然響起,帝王的目光掃過陳恪,又落在嚴世蕃身上︰\"小閣老此議甚妙。真倭即刻押赴西市凌遲,假倭充入皇莊。\"他頓了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朕要他們活著比死了更痛苦。\"
王世貞還想再爭,卻被徐階一個眼神制止。
清流領袖微微搖頭,眼角皺紋里藏著深意——此刻觸怒龍顏絕非明智之舉。
嚴世蕃的獨眼亮得嚇人,躬身時不忘瞥向陳恪。
那眼神分明在說︰看,我嚴東樓也不是吃素的。
陳恪卻只是垂首而立,方才嚴世蕃說的,正是他權衡後的方案——區別處置,既顯天威又不失仁德。但此刻......
\"穿越者守則第二百九十二條︰\"他在心中默念,\"當你從生死考驗中幸存時,請記住——暫時的退讓是為了更長遠的布局。\"
更何況,方才享殿中的生死考驗,讓他看清了更重要的東西——嘉靖要的不是急智,而是絕對的忠誠。
嚴世蕃爭這一時長短,陳恪並不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