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

第313章 自然的力量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微笑小油菜 本章︰第313章 自然的力量

    老人憨厚的笑了笑,指著田埂四周︰\"你再仔細瞧瞧。\"

    方稷站起身,走近麥田仔細觀察。這時他才發現,麥田四周種著一圈密密麻麻的油菜,嫩綠的葉片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這是...\"方稷若有所思。

    \"蚜蟲就好吃這一口,\"老人慢悠悠地解釋,\"油菜比麥子香甜,蚜蟲都先去吃油菜了。\"

    方稷頓時來了精神︰\"那油菜不是要被吃光了?\"

    \"不會不會,\"老人擺擺手,\"油菜招瓢蟲啊!瓢蟲來了就吃蚜蟲,這麼一來二去的,兩邊差不多扯平了。糟蹋不了多少油菜的。\"

    他繼續解釋道︰\"等油菜長老了收起來榨油,那時候麥子也長老了,麥殼硬邦邦的,蚜蟲想咬都咬不動嘍!\"

    方稷如醍醐灌頂,激動地抓住老人的手︰\"老哥,您這法子太妙了!這是打了一場時間差的戰役!\"

    老人憨厚地笑笑︰\"哪是我想出來的?這是老輩子傳下來的法子。我爺爺那輩就這麼種地,那時候還沒這些農藥呢!\"

    方稷跟著老人來到田邊的小屋前,兩人坐在樹蔭下繼續聊。老人姓李,今年七十二歲,種了一輩子地。

    \"現在年輕人圖省事,都用藥。\"李大爺搖搖頭,\"那是沒見過早些年沒藥的時候,地里照樣長出好莊稼。\"

    方稷好奇地問︰\"那您為什麼堅持不用藥呢?\"

    \"我兒子在城里工作,不指望我種地掙錢。\"李大爺說,\"我就種著玩,種的糧食自己吃,送親戚朋友,吃得放心。\"

    他告訴方稷,不用藥的地雖然產量低些,但品質好,吃起來香。而且長期不用藥,地越種越肥,病蟲害反而少了。

    \"地里也有自己的規矩,\"李大爺說得興起,\"你不能光索取,還得會養護。用藥就像是給地吃止痛藥,暫時管用,但病根沒除。\"

    方稷當即決定在九重鎮多留幾天。

    回到農科所,他立即開始整理筆記。李大爺的方法雖然不適合大規模推廣,但其中蘊含的生態原理很有價值︰利用誘集植物吸引害蟲,通過天敵控制蟲害,結合作物生育期特點避開危害高峰...

    李大爺帶著他巡視麥田,指著不同位置的油菜講解︰\"這邊種密些,那邊疏些,都是有講究的。密的地方招蟲,疏的地方通風,瓢蟲才好活動。\"

    他又帶方稷去看田埂上特意保留的野草︰\"這些草不能除干淨,是瓢蟲的窩。要是全除了,瓢蟲沒地方住,就不來了。\"

    方稷發現,李大爺的麥田就像一個精密的生態系統︰油菜吸引蚜蟲,瓢蟲控制蚜蟲數量,一些特定的野草為天敵提供棲息地,而作物的合理布局又為各種生物創造了生存空間。

    \"這不就是最樸素的生態農業嗎?\"方稷感慨萬分,\"我們實驗室里苦苦追尋的,原來早就存在于傳統農法之中!\"

    更讓方稷驚訝的是,李大爺對每個細節都有獨到的理解︰

    \"油菜不能種太早,也不能種太晚。太早了搶麥子的肥,太晚了招不來蟲...\"

    \"下雨前不能除草,草根濕了好拔,但容易傷著莊稼根...\"

    \"看見那種小花沒有?那是瓢蟲的最愛,得特意留著...\"

    方稷立即聯系了三亞的團隊,讓他們派人帶著設備過來。同時,他在當地租了一個小院子,準備開展實地研究。

    團隊成員到達後,大家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他們在李大爺的麥田設置了觀測點,開始系統記錄︰

    蚜蟲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

    瓢蟲及其他天敵的活動規律

    油菜與小麥的相互作用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變化

    結果令人振奮︰李大爺的麥田中,天敵種類和數量顯著多于常規農田,蚜蟲危害始終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而且完全不需要使用化學農藥。

    \"最重要的是,\"方稷在實驗日志中寫道,\"這個系統是自維持的。一旦建立起來,幾乎不需要額外投入。\"

    然而,方稷也發現傳統方法的一些局限︰完全依靠人工除草勞動強度大,生態平衡的建立需要時間,不同地區需要調整具體方案。

    方稷還特別關注了油菜的綜合利用問題︰\"我們不能只讓農民種油菜來防蟲,還要讓油菜產生經濟效益。\"

    他們試驗了多種油菜品種,最終選育出既能有效誘集蚜蟲,又適合加工成優質菜籽油的品種。

    也許,他可以研究一套適合規模化應用的生態防控技術?比如選育更適合的誘集植物品種,開發天敵的人工繁育和釋放技術,設計最優的作物布局方案...

    方稷越想越興奮,連夜開始起草研究方案。窗外,一輪明月升起,清輝灑在安靜的農科所大院。在這個普通的秋夜,方稷仿佛看到了中國農業的另一種可能——不是與自然對抗,而是與自然和解;不是依賴化學藥劑,而是借助生態力量。

    方稷在農科所的宿舍里徹夜未眠,台燈下鋪滿了草圖和數據表,在他腦海中演化成了一整套可規模化應用的生態防控系統。他將其命名為\"生態協同防控系統\",並開始勾勒其核心框架︰

    \"這不是簡單地回歸傳統,\"方稷在筆記上寫道,\"而是用現代生態學原理,重新詮釋和優化傳統智慧。\"

    一夜的奮戰,晨曦微露時,方稷終于完成了這份《生態協同防控系統概念框架》。他站在窗前,看著遠方漸漸亮起的天空,心中充滿希望。

    這份方案不僅是一套技術體系,更是一種理念的轉變,從對抗自然到與自然合作,從化學依賴到生態智慧,從單一生產到多元價值。

    他想起李大爺的話︰\"地里也有自己的規矩。\"科學的意義,不就是要發現和理解這些\"規矩\",然後用現代技術讓它們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嗎?

    方稷知道,前路依然漫長。但從這個秋天的清晨開始,中國農業的綠色發展,有了一條新的可能路徑。這條路徑既扎根于傳統智慧,又綻放出現代科技的光彩;既保護著生態環境,又滋養著人類健康。

    在農科所的大院里,第一縷陽光灑在試驗田上。

    方稷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將來,這片土地上的農田都將變成生態和諧的畫卷︰金黃的油菜花環繞著翠綠的麥田,瓢蟲在葉片間忙碌...

    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家的夢想,更是一個可能實現的未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方便以後閱讀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313章 自然的力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313章 自然的力量並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