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

第314章 生態協同防控系統的誕生與成長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微笑小油菜 本章︰第314章 生態協同防控系統的誕生與成長

    方稷帶著《生態協同防控系統概念框架》回到三亞實驗站時,迎接他的是一張張既期待又困惑的面孔。

    來自三亞農業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的課題小組。

    這些年輕人帶著對科研的憧憬和農業的堅持,課題小組是首次采用非研究生項目,讓本科學生就能參與到實際的科研研究中,三亞農學院的校長也非常認可,科研不應該關在象牙塔里,應該讓年輕人盡早接觸真實的農業問題。

    通過與學校建立\"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實驗站每年接收兩批學生參與為期36個月的實踐研究。這些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課題,還要參與實驗站的日常工作。

    \"這不是簡單的實習,\"方稷在迎新會上說,\"你們將是研究團隊的重要成員,要承擔實實在在的科研任務。\"

    這些年輕人都懷揣著對農業科研的熱情,但面對這個前所未有的概念,都不免有些迷茫。

    \"教授,這听起來很美好,但真的可行嗎?\"第一個提出質疑的是陳雨薇,是團隊的昆蟲生態學的學生,也是生物系的特招實驗學生。\"規模化繁育天敵?精準釋放?這些在實驗室都很難做到,更別說大田了。\"

    方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圓︰\"我們都知道化學農藥的弊端,但為什麼難以替代?因為它簡單、高效。我們要做的,不是否定現代技術,而是用更智慧的方式整合生態原理和現代科技。\"

    \"雨薇問得很好,\"方稷走到白板前,\"規模化繁育天敵確實是個挑戰。但讓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他在白板上畫了兩個重疊的圓圈,\"我們不需要從頭建立一套全新的系統,而是要將傳統生態智慧與現代技術進行創造性融合。\"

    他打開投影儀,展示出一張詳細的研究路線圖︰\"我們的研究將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和可交付成果。\"

    第一階段︰基礎研究3個月)

    \"首先,我們要深入研究李大爺那塊麥田的生態系統。\"方稷放大一張田間布局圖,\"雨薇,你負責帶領昆蟲組,系統調查田間昆蟲群落結構,特別是蚜蟲瓢蟲的種群動態。\"

    陳雨薇眼楮一亮,陳雨薇也沒想到第一個領到任務的是自己,立即從隨身攜帶的小包里把小本子掏出來,開始記錄方教授說的要自己做的工作。

    \"李明遠,\"方稷轉向一個戴著厚眼鏡的男生,\"你帶領植物組,分析不同油菜品種的誘集效果和化感物質。\"

    李明遠之所以能得到這個帶領整個小組的機會,也是因為老師特意和方稷打過招呼,說李明遠不光團結同學們有一手,大家和他一起氣氛會比較好,更重要的是老師說他樂于溝通很積極,這些品質對于方稷和整個團隊都很重要。

    \"張婷婷,土壤微生物組交給你,研究長期生態種植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方稷看著張婷婷老師對于張婷婷的評價,細心嚴謹。

    在這些學生剛來的時候,方稷只能通過她們表現出來的臨時狀態,和老師的評語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可以勝任,但是後續也要根據他們的實際工作情況來調整。

    方稷看著學生們迅速進入狀態,繼續說道︰\"這個階段的關鍵是建立基礎數據庫,為後續技術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階段︰技術開發6個月)

    方稷切換幻燈片,展示出一系列技術模塊︰\"基于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我們將並行開發四個關鍵技術︰\"

    智能誘集系統︰\"我們要篩選和培育最適合做"植物保鏢"的油菜品種,不僅要誘集效果好,還要有經濟價值。\"

    天敵工廠︰\"研究瓢蟲等天敵的大規模繁育技術,開發低成本飼料和自動化養殖系統。\"

    精準釋放技術︰\"設計無人機釋放裝置,研究最佳釋放時機和密度。\"

    監測預警系統︰\"開發基于圖像識別的蟲情自動監測設備。\"

    \"每個技術模塊都由一個小組負責,定期交流進展。\"方稷說,\"我們要用工程師的思維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第三階段︰集成示範3個月)

    \"最後,我們將選擇三個不同類型的農場進行示範︰大型機械化農場、中型家庭農場和小型生態農場。\"方稷展示出示範點的衛星地圖,\"每個示範點都要量身定制實施方案。\"

    實驗室里響起一陣興奮的議論聲。方稷抬手示意安靜︰\"我知道這個計劃很 遠大,但正因為遠大,有挑戰,才值得我們去嘗試。\"

    他走到學生中間︰\"你們可能會問,為什麼讓本科生參與這麼重要的研究?因為我相信,最好的學習是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發生的。農業科研不能關在象牙塔里,必須扎根泥土,直面挑戰。\"

    方稷看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語氣變得深沉︰\"我們不僅僅是在做一個科研項目,更是在探索中國農業的未來方向。化學農業走了幾十年彎路,是時候回歸生態智慧了,但要用現代科技讓這種智慧發揚光大。\"

    接下來的幾天,實驗室里充滿了忙碌的身影。陳雨薇帶著昆蟲組設計調查方案,李明遠開始整理油菜種質資源,張婷婷則在準備土壤采樣設備。

    方稷沒有給學生太多限制,而是鼓勵他們大膽嘗試。\"不要怕犯錯,\"他說,\"科研就是在試錯中前進的。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維。\"

    清晨五點半,河南的天光已經大亮。淅川農技站實驗站的宿舍里,鬧鈴聲此起彼伏。陳雨薇第一個跳下床,輕輕推醒還在熟睡的張婷婷︰\"婷婷,快起來,今天要去李大爺的麥田做第一次系統調查!\"

    宿舍里頓時忙碌起來。學生們睡眼惺忪地洗漱、穿好工作服,在食堂匆匆吃過早餐後,帶著各種采樣工具登上前往田間的蹦蹦,昨天這些學生和方稷回到河南,這次要在李大爺的這片已經養好的生態田里做前期的數據收集實驗,還特別申請了一塊地作為對照試驗田。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方便以後閱讀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314章 生態協同防控系統的誕生與成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314章 生態協同防控系統的誕生與成長並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