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391章 資本觸角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391章 資本觸角

    曾受處罰的韓國代表此次未表異議,代國、越國代表均表示支持,晉國代表見大勢已去,不再堅持。會議最終決議,常駐督察員由勞動國際從各國監察人員中隨機選派,每項目分配兩名,分司技術與資金督察。

    督察制度推行不久,便揭露出新問題。蜀國農機廠建設資金依約應由勞動國際補貼四成,蜀國自籌六成。

    然而蜀國工業部竟將自籌款項的三成挪用于修建政府大樓,導致農機廠設備采購資金短缺,工程進度延誤。常駐督察員發現後,要求蜀國立即返還挪用資金,否則暫停補貼撥付。

    蜀國政府起初以“大樓已動工不可中止”為由拖延,督察員直接將情況上報勞動國際,朱昭熙親自致電蜀國國王︰“限期歸還資金,否則終止互助計劃。”蜀國國王被迫從其他項目調撥資金,填補虧空。

    時至七月,代國紡織廠再生變故。韓國送抵的全自動絡筒機完成安裝,但代國工人操作生疏,韓方派遣的技術員僅傳授基礎操作,復雜故障排查與維護保養均未涉及。代國工人代表詢及進階培訓,技術員竟稱“協議只涵蓋基礎操作,高階內容需額外收費”。

    代國代表只得再向勞動國際求助,朱昭熙指派虞國兩名資深技術員赴代國提供免費培訓。虞國技術員抵達後發現,韓方提供的絡筒機雖為全自動型號,但部分設計不符聯邦標準,操作繁瑣。他們不得不邊指導工人操作,邊協助調整機械設計,使其符合規範。

    魯國鋼鐵廠更換耐火磚後,越國技術人員開始指導魯國工人操作高爐。然而魯國工人慣用傳統方法,認為越國傳授的流程過于復雜,抵觸情緒明顯。一位老工人直言︰“以往燒高爐全憑經驗,何須這許多條條框框。”越國技術員耐心解釋按章操作可提升鐵水品質並減少事故,逐步說服工人接受新規。

    七月中旬,勞動國際收到首份互助項目進度報告︰蜀國農機廠設備安裝完成三成,代國紡織廠絡筒機進入試生產,魯國鋼鐵廠高爐預計下月點火。但報告同時指出諸多問題︰蜀國資金管理混亂,代國工人培訓進度遲緩,魯國工人對新流程適應度低。

    朱昭熙將問題匯總提交成員國會議討論。韓國代表稱︰“受援國基礎薄弱,單靠援助難以成效,其自身須加大投入。”代國代表反駁︰“若其具備投入能力,便無需互助計劃。我等應提供更多技術支持,而非一味指責。”各方爭論不休。

    朱昭熙最終裁定,為各項目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針對蜀國財務問題,派遣財會專家協助建立資金管理制度;針對代國培訓滯後,延長訓期並增加實操課程。

    針對魯國工人適應困難,請越國技術員融合傳統方法漸進引導。方案實施後,情況逐步好轉︰蜀國資金使用規範,未再出現挪用;代國工人操作日漸熟練,生產效率提升;魯國工人開始接受新流程,高爐試產籌備順利推進。

    六月初,越國援助魯國建設鋼鐵廠的項目遇到了新問題。按照“工業互助計劃”的協議,越國派出五名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前往指導。這些技術人員在魯國鋼鐵廠負責安裝和調試新式高爐,但很快發現廠主為了節省成本,私下將高標準耐火磚更換為廉價劣質品。

    越國技術領隊王工多次要求進入高爐區域檢查,都被魯國廠主以各種理由拒絕。廠主聲稱高爐區正在施工,存在安全隱患,不便讓外人進入。

    越國技術人員無法直接檢查,只能通過觀察煙囪排放的煙霧顏色來判斷爐內狀況。連續數日,他們發現煙霧顏色異常,鐵水溫度波動很大,明顯不符合正常生產標準。

    王工憑借多年經驗判斷,這很可能是耐火磚質量不達標導致的。他將這一情況向廠主反映,但廠主矢口否認,堅稱所有材料都是按標準采購的。雙方爭執不下,越國技術人員只能繼續觀察記錄,等待更確鑿的證據。

    半個月後,在一次出鐵過程中,高爐內突然掉下一塊耐火磚,砸壞了出鐵槽,導致鐵水外溢,險些造成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後,廠主再也無法隱瞞真相,只得允許越國技術人員進入檢查。

    經過仔細查驗,技術人員發現高爐內使用的耐火磚質量極差,耐高溫性能不足標準要求的一半,使用壽命也只有合格產品的三分之一。王工嚴肅地告訴廠主︰“這些劣質磚隨時可能導致高爐爆炸,必須立即更換所有耐火磚。”

    廠主計算更換成本後,面露難色︰“全部更換需要二十萬銀元,我一時拿不出這麼多資金。”他建議繼續使用現有耐火磚,等工廠盈利後再進行更換。越國技術人員堅決反對這個提議,認為這是在拿工人生命安全冒險。

    雙方僵持不下,越國只得將情況詳細報告給勞動國際。朱昭熙接到報告後,立即召開內部會議討論解決方案。會上決定由勞動國際的專項基金先行墊付更換費用,魯國日後從工廠利潤中分期償還。

    魯國廠主雖然接受了這個方案,但私下里仍頗有微詞。他認為互助計劃限制太多,增加了很多額外開支。這種情緒也在其他受援國的廠主之間悄悄蔓延,為後續的工作埋下了隱患。

    六月中旬,勞動國際總部召開緊急成員國代表會議。朱昭熙親自主持會議,首先通報了近期各互助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她特別提到韓國以次充好和魯國使用劣質材料的事件,強調需要建立更有效的監督機制。

    “光有協議和補貼是遠遠不夠的,”朱昭熙在會議上說,“我們必須建立獨立的監督體系,確保每個項目都能按標準執行。”她提議在每個互助項目派駐常駐監督員,從開工到投產全程監督,監督員的工資由勞動國際直接發放,不受援助國和受援國的管轄。

    晉國代表首先提出異議︰“派遣監督員會增加額外開支,而且許多工廠的生產工藝屬于商業機密,外人長期在場恐怕不太妥當。”其他幾個工業較發達國家的代表也紛紛表示贊同。

    朱昭熙早有準備,她讓助手分發事先準備好的案例匯總。“如果因為缺乏監督而導致項目失敗,損失將遠超過派遣監督員的費用。而且監督員只關心是否符合聯邦標準,不會涉及具體生產工藝的機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91章 資本觸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91章 資本觸角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