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383章 創新浪潮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383章 創新浪潮

    王順站在領獎台上,手中捧著勞動國際頒發的一等獎證書。他領導的技術小組研發的織機監控裝置獲得了評委們的一致認可。這個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卻能實時監測織機運行狀態,提前預警故障,有效減少了停機時間。

    "這個裝置的成本很低,"王順對著台下眾多廠主和工人代表說,"任何紡織廠都能用得起。我們願意把制作方法免費分享給大家。"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明國紡織協會的會長當即表示要在全行業推廣這個裝置。幾位來自寧國和越國的廠主走上前來,希望與王順的小組合作,共同改進和完善這個設計。

    勞動國際總部根據現場反饋,很快決定成立技術推廣部門,專門負責將工人們的創新成果在其他工廠推廣應用。這個部門由五名技術人員和三名工人代表組成,王順被推選為工人代表之一。

    推廣部門成立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在各紡織廠推廣王順小組的織機監控裝置。他們編寫了詳細的操作手冊,制作了教學模具,還組織了一支巡回指導隊。

    聯邦三十九年初,勞動國際召開了第一次全聯邦工人技術創新大會。來自各國各行業的工人代表齊聚玄中城,分享交流技術創新的經驗和成果。大會為期三天,設置了十個分論壇,涵蓋紡織、機械、冶金、造船等多個領域。

    在開幕式上,朱昭熙宣布成立"工人技術創新基金",專門資助工人提出的技術改進項目。基金初始規模為五百萬銀元,由勞動國際和各參與國共同出資。基金管理委員會由七人組成,其中包括三名工人代表。

    "技術的進步不應該只是少數人的事業,"朱昭熙在大會閉幕式上說,"而應該是所有勞動者共同參與的過程。只有當每個人的智慧都能得到發揮,我們的工業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大會結束後,各國工廠掀起了技術創新的熱潮。工人們不再只是被動地執行操作,而是主動思考如何改進工藝、提高效率、改善環境。廠主們也逐漸認識到,激發工人的創造力才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在玄中城勞動國際總部的檔案室里,工作人員正在整理第二期《工人技術創新白皮書》的素材。與第一期相比,這次征集到的技術方案數量增加了兩倍,達到六百余項。這些方案來自聯邦各國,涵蓋了工業生產各個方面。

    檔案室主任李工帶領著十名助手,對這些方案進行分類和評估。他們按行業分為機械、紡織、冶金、造船等幾個小組,每組由一名技術專家和一名工人代表共同負責。

    "這個改進送料裝置的設計很有創意,"機械組的專家指著圖紙說,"雖然結構簡單,但能有效減少原料浪費。"

    工人代表仔細查看後點頭"確實。而且制作成本低,適合在小廠推廣。"

    類似的場景在各個評估小組不斷上演。來自生產一線的創新方案雖然不像實驗室成果那樣光鮮,但往往更加實用和易于推廣。

    勞動國際的技術官員們開始定期走訪各國工廠。他們不僅指導技術應用,更重要的是收集和總結工人們的創新經驗。這些經驗被整理成冊,分發到各個工廠,成為技術培訓和交流的教材。

    在明國,周啟元的紡織廠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示範點。每天都有來自其他工廠的參觀者,學習工人參與技術管理的經驗。周啟元專門安排王順和其他工人代表負責接待和講解。

    "最重要的是讓工人們敢想、敢說、敢試,"王順對來訪者說,"很多好點子其實就藏在日常工作中,只要給他們機會,就能發掘出來。"

    來訪的廠主們看到紡織廠的實際運行情況,大多改變了之前的看法。一位來自代國的廠主說"我原本以為工人參與管理會亂套,沒想到反而提高了效率。"

    在寧國,張廠長的造船廠也因為工人們的技術創新而受益匪淺。趙虎和他的工友們不僅改進了焊接工藝,還設計出了新的船體組裝方法,使造船周期縮短了十分之一。

    "現在我才明白,"張廠長在一次行業會議上說,"技術創新的真正源泉在一線勞動者中間。我們這些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

    張廠長的轉變引起了寧國工業界的關注。原來對工人創新持懷疑態度的廠主們,看到造船廠的實際效益後,也開始嘗試改變。

    越國的鋼鐵廠里,鄭大山帶領的技術小組又有了新突破。他們設計的高爐余熱回收裝置,每年能為廠里節省大量燃料費用。這個裝置很快在其他鋼鐵廠推廣開來。

    鄭大山受邀到鄰國的一家鋼鐵廠指導裝置安裝。他發現那家廠的工人早就想改進余熱利用,但一直沒有得到廠方支持。"要是早點听到你們的經驗就好了,"一位老師傅對鄭大山說,"我們三年前就有類似的想法,可惜沒人重視。"

    勞動國際總部根據這些成功經驗,開始制定《工人技術創新促進條例》。起草小組由法律專家、技術官員和工人代表組成,歷時兩個月完成了初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條例草案廣泛征求了各國工人和廠主的意見。明國紡織協會提出了關于創新成果收益分配的條款修改建議,寧國造船工會則對創新項目的申報流程提出了簡化方案。

    經過三輪修改,《工人技術創新促進條例》最終在聯邦議會獲得通過。條例明確規定,工廠應當建立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工人提出的技術改進方案經過評估後,不僅可以獲得獎金,還能分享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

    條例實施後,各國工廠紛紛建立了正規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明國制定了《工人技術創新獎勵辦法》,寧國出台了《工廠技術創新基金管理規定》,越國則建立了《工人技術成果評價標準》。

    聯邦三十九年中,勞動國際發布了第二期《工人技術創新白皮書》。這一次,白皮書的厚度是之前的兩倍,收錄的技術方案覆蓋了更多行業和領域。

    朱昭熙在新版白皮書序言中寫道"這不僅僅是一本技術匯編,更是勞動者智慧的結晶。它證明了一點當每個人都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時,進步就成為必然。"

    白皮書發布後,勞動國際組織了巡回宣講團,前往各國工廠介紹其中的創新成果。宣講團由技術專家和工人發明者共同組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各項創新的原理和應用方法。

    在玄中城勞動國際總部的頂層會議室里,又一場頒獎儀式正在舉行。但這一次,台下坐著的不僅是廠主和官員,還有更多普通工人。他們來自各國各地,都是來學習經驗、交流心得的。

    當獲獎工人上台領獎時,台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不僅是對獲獎者的祝賀,更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致敬。

    頒獎儀式結束後,會場變成了交流現場。工人們自發組成討論小組,分享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思路。有的小組討論如何改進工具設計,有的交流設備維護經驗,還有的探討工藝流程優化。

    王順被一群紡織工人圍在中間,詳細講解織機監控裝置的原理。趙虎則在另一邊向造船工人們演示新型焊接工裝的使用方法。鄭大山身邊圍著幾個鋼鐵工人,討論著高爐操作中的節能技巧。

    這種自發的技術交流一直持續到傍晚。工人們交換聯系方式,約定保持溝通,共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83章 創新浪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83章 創新浪潮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