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後一個季度,大明聯邦的政治空氣里彌漫著一種微妙的松弛。
這種松弛並非源于矛盾的消解,而是源于各國統治階層對虞國動向的重新判斷,當朱昭熙在不其城接連召開勞動國際會議與虞國勞動黨二中全會後,那些曾惶惶不可終日的皇帝、資本家和封建莊園主們,終于慢慢回過味來。
最初的恐慌幾乎席卷了所有非社會主義國家。明國松京皇宮的御前會議上,朱祁鈞曾連續三天追問\"虞國是否在策劃跨國革命\",戶部呈上的密報顯示,全國有十七個州的工廠主自發提高了工人工資,理由是\"防患于未然\"。
寧國的議事會甚至通過了《外資企業保護法案》,規定\"任何國家不得干涉寧國在聯邦各國的產業\",其針對的正是虞國推動的國有化浪潮。越國議會則緊急修訂了《集會法》,將\"未經批準的工人聚集\"量刑提高至三年監禁。
連肅、遼、秦、晉等小國的統治者也如臨大敵。肅國的莊園主們連夜銷毀與雇工簽訂的不平等契約,遼國王室則突擊\"恩賜\"工人們每周增加半天休息,秦、晉兩國的邊境關卡甚至開始盤查往來商人攜帶的書籍,凡印有\"勞動集體\"等字樣的一律沒收。
他們恐懼的邏輯很簡單︰虞國既然能在自己國內清理\"投機分子\",就必然會鼓動他國的無產階級效仿,而一旦革命之火燃起,首當其沖的就是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
這種恐慌的消解,始于對虞國兩份核心文件的解讀。當《不其城共識》與《關于社會主義理論的若干決議》通過各國間諜網絡流傳開來後,明國的內閣大臣們發現,文件中反復強調的\"初級階段自願合作不干涉他國內政\",與他們預想中的\"革命輸出\"相去甚遠。
讓朱祁鈞等人松了口氣,至少在明面上,虞國並未挑戰聯邦憲章規定的\"宗室統治權\",他的這個姐姐總喜歡搞出一些大事來,讓整個世界都惶惶不安,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風雲人物當中,他的姐姐朱昭熙永遠是最顯眼的那一個。
寧國的資本家們則從技術共享清單里看出了門道。虞國與韓國、代國合作的紡織技術標準化、農業育種交流等項目,均局限于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對寧國在聯邦各國的產業並未采取直接沖擊。
更重要的是,虞國在勞動國際中明確\"不強制資本主義國家建立黨組織\",這意味著寧國的工廠暫時無需擔心內部被滲透。一位參與起草《外資保護法案》的議員在私下坦言︰\"他們現在忙著清理自己陣營的門戶,暫時顧不上我們。\"
越國的朱祁鋰在議會辯論中,將這份判斷轉化為政策調整。他撤回了《集會法》的修訂案,轉而要求各省\"提高工人福利,消除明顯剝削\"。
統計部門的調研報告顯示,越國紡織工人的工資僅為虞國同崗位的六成,且沒有醫療保障,這種差距才是工人向往虞國的根源。
\"與其嚴防死守,不如讓他們覺得"我們這里也不差"\",這條思路很快被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效仿,洪州共和國的工廠開始實行\"每周一天休息制\",揚國的礦主們為井下工人配備了安全燈,連最保守的遼國也規定\"工人們每周至少能獲得兩斤口糧\"。
當恐慌褪去,一種幸災樂禍的情緒開始在非社會主義國家蔓延。他們冷眼旁觀著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的變化︰越系十國的皇室成員在清理\"投機分子\"時互相攻訐,南武洲六國的勞動黨\"總裁\"們不得不公開財產清單。
韓國的朱征釗為平息基層不滿,被迫將皇室成員的\"技術分紅\"從15降至5。這些亂象讓明國的大臣們在朝堂上嘲諷︰\"想扯社會主義的虎皮做大旗,就得先嘗嘗被虎皮勒住脖子的滋味。\"
寧國的商業報紙更是直白地評論︰\"越系十國以為投靠虞國就能撈好處,卻不知朱昭熙要的是純粹的社會主義,容不得半點封建殘余。他們那些皇室持股、特權配給,在虞國的標準下全是該清理的"投機行為",這不是自找苦吃嗎?\"
這種評論背後的邏輯很清晰︰社會主義陣營的內部分化,對資本主義國家而言是樂見其成的事。
更讓他們安心的是,虞國的清理行動非但沒有引發\"革命浪潮\",反而讓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對\"真正的社會主義\"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韓國紡織廠的工人開始對比自己與虞國同行的工資單,代國的農民要求按\"勞動積分\"重新分配糧食,楚吳國的礦工們舉著《不其城共識》,要求罷免那些把集體礦山承包給親戚的黨員干部。
這些訴求不再指向\"推翻朱氏統治\",而是聚焦于\"落實社會主義原則\",這意味著矛盾被限制在了社會主義陣營內部。
\"他們給自己樹起了更高的標桿,現在輪到他們自己夠不著了。\"明國的一位老臣在給朱祁鈞的奏折中寫道,\"虞國越是強調"純潔性",那些掛著社會主義招牌的國家就越難自圓其說,其內部的矛盾只會越尖銳。\"
這種判斷得到了事實印證,南武洲六國的勞動黨代表在勞動國際會議後,回國就發起了\"反特權運動\",與堅持皇室掌控權的總統府形成對峙,楚吳國甚至爆發了小規模的罷工,要求按虞國標準修改黨章。
在確認虞國暫時\"無暇外顧\"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者們開始暗中串聯。明國、寧國、越國、揚國的秘密代表在洪州共和國的港口城市召開了三次會議,核心議題是\"如何抵制社會主義思想滲透\"。他們達成的共識遠比勞動國際的合作清單具體︰
在輿論層面,各國報紙統一將社會主義描述為\"適合虞國國情的特殊制度\",強調其\"與聯邦傳統不符\",同時宣傳\"資本主義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尤其突出\"保護私有財產\"與\"個人自由\"。
在經濟層面,他們決定\"適度提高無產階級待遇\",但嚴格限制在\"不觸動剝削本質\"的範圍內。明國規定\"工人最高工資不得超過資本家利潤的十分之一\"。
寧國的工廠主們發明了\"績效獎金\",表面上工資漲了三成,實則通過提高考核標準讓多數人拿不到足額獎金。這些措施的目的很明確︰讓工人\"過得下去\",但絕不能\"過得好到想改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