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322章 游牧漁獵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322章 游牧漁獵

    大明聯邦二十八年的南熙洲,旱季與雨季的交替規律如同鐘表。虞元國的牧群在南元草原上形成流動的色塊,三百萬頭牛、五千萬只羊以及五百萬的優良馬匹按水草分布移動,牧民的帳篷隨著牲畜遷徙軌跡在高原上留下臨時印記。

    這個由蒙古殘余部眾演化而來的國家,已在這片土地上扎下根來,悠揚的牧歌傳遍了整個南熙洲大陸,只不過歌聲不再是用蒙古語,而是大明聯邦統一制定的聯邦普通話,至于蒙古語,虞元國的老人或許還會說,但是年輕人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記憶。

    南元草原的氣候數據清晰可查︰年均氣溫22c,最冷月均溫不低于15c,年降水量1200毫米,遠超漠北草原的300毫米均值。

    這種自然條件下,牧草全年生長周期達280天,比漠北延長一倍,牧群無需冬季儲備飼料即可越冬。脫脫不花在年度牧民大會上展示過對比數據︰遷徙距離從漠北的每年800公里縮短至300公里,牲畜存活率從65提升至92。

    人口增長是最直觀的變化。聯邦戶籍檔案顯示,大明聯邦十六年虞元國更名之年),該國登記人口為12.7萬,其中蒙古族佔93,其余為南熙洲土著俘虜。至二十八年,總人口達318萬,蒙古族佔比降至41,土著後裔佔38,混血人口佔21。

    增長源于三個渠道︰自然繁衍年均出生率3.2)、土著部落歸附累計接納23個部落)、從虞國境內遷入的蒙古裔年均約5000人)。

    經濟結構呈現多元特征。畜牧業仍佔主導,每年向虞國出口羊毛1200噸、牛皮80萬張、活畜20萬頭,換取棉布、鐵制工具和糧食。

    漁獵產值佔比15,亞馬遜河流域的漁業資源提供了穩定蛋白質來源,漁民采用虞國提供的漁網技術後,單船日捕獲量從15公斤提升至40公斤。

    農業處于粗放階段。牧民每年在遷徙間隙焚燒約500平方公里草地,撒下從虞國購入的玉米、木薯種子,不做田間管理。

    這種\"刀耕火種\"模式畝產僅80公斤,但無需固定勞力,收獲物作為儲備糧,彌補游牧經濟的季節性波動。虞國農業專家曾建議推廣輪作技術,只不過作為以游牧漁獵為主的虞元國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整個南熙洲足以供給虞元國的人吃馬嚼,也就沒有在意過這些。

    社會治理保留著蒙古傳統與聯邦制度的混合特征。全國分為六個千戶轄區,千戶長由部族首領擔任,但需經虞元國王室任命。

    司法體系采用\"習慣法+聯邦基本法\"雙軌制,民事糾紛按草原傳統調解,刑事案件則依據聯邦法典裁決。這種模式使治安案件年均發生率控制在每萬人3.2起,低于聯邦平均水平。

    與虞國的附屬關系體現在具體條款中︰虞元國無需繳納貢賦,但需每年向虞國提供3000匹戰馬;外交政策需與虞國保持一致,未經允許不得與其他聯邦國家單獨建交;虞國在南元草原保留三個貿易站,享有免稅特權。

    作為回報,虞國保障其領土完整,提供技術支持,並在聯邦議會中為其爭取第三級國家的應有權利,幫助虞元國的經濟發展。

    軍事力量維持最低配置。常備軍僅5000人,裝備虞國淘汰的制式火槍,主要職責是防範未歸附的土著部落和打擊跨境盜匪。

    脫脫不花的軍事理念是\"夠用即可\"︰\"我們草原上的人,生來就是打仗的,如果真正動員,虞元國數百萬人全民皆兵,但我們虞元國需要這麼多兵力嗎?我們是虞國的附屬國,是嘎扎爾汗的子民,我們偉大的嘎扎爾汗保障我們虞元國永遠和平安樂。\"

    文化融合在日常細節中顯現。牧民仍保留摔跤、賽馬等傳統活動,但節日歷法已改用聯邦通用紀年;蒙古語中混入大量漢語詞匯,\"鐵犁蒸汽船\"等新概念直接音譯;年輕一代普遍能讀寫簡體漢字,這是虞國援建的200所草原學校的成果。

    資源開發處于初級階段。虞國地質勘探隊發現的鐵礦、銅礦仍未開采,僅對表層金礦進行手工挖掘,年產出約50噸,全部用于向虞國換取機械零件。脫脫不花在御前會議上明確限制資源開發︰\"挖礦石會耽誤放牧,等牛羊多到放不下再說。\"

    這種發展模式引發過聯邦內部討論。越國曾提議在南熙洲修建跨國鐵路,被虞元國以\"會碾壓草場\"為由拒絕;洪州共和國希望進口南元草原的木材,也因\"砍樹會驚動神靈\"的理由擱置。

    虞國對此采取默認態度,朱昭熙在給駐虞元國專員的指示中寫道︰\"只要他們不違反聯邦憲章,保持人口增長和基本秩序,發展模式隨他們自己選擇。\"

    脫脫不花的案頭放著兩份地圖︰一份是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疆域圖,另一份是當前的虞元國版圖。

    他常對親近大臣說︰\"論疆域,我們不及當年十分之一;論日子,我們比當年好十倍。\"這種滿足感體現在政策上︰十六年未主動發起過戰爭,部族間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7,向聯邦申請的援助逐年減少。

    草原上的新變化仍在繼續。游牧學校開始增設算術課程,教授牧民計算牲畜出欄率;年輕牧民自發組織的貿易隊,已能獨立往返虞國邊境的貿易站。這些變化緩慢而持續,如同南元草原上的河流,在不改流向的前提下,悄然拓寬著河道。

    對這個國家而言,幸福的定義簡單直接︰牛羊數量每年增長10,冬季不再有凍餓,孩子能識文斷字,與周邊無戰事。脫脫不花在年度祭天儀式上的祝詞或許最能概括這種狀態︰\"感謝這片土地,讓蒙古人的鞭子只需要抽打牲畜,不需要指向敵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22章 游牧漁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22章 游牧漁獵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