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316章 明國心思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316章 明國心思

    明國松京皇城的御書房里,朱祁鈞對著攤開的《聯邦各國工業產值對比表》已經坐了兩個時辰。

    表格上,虞國的鋼鐵產量、鐵路里程、電報線路長度等數據用紅筆圈出,每個數字後都附著同比增長率,最低的一項也超過了三成。他指尖在\"虞國\"二字上反復摩挲,紙面已泛起毛邊。

    作為與朱昭熙一母同胞的弟弟,他比聯邦任何一位君主都更清楚這個姐姐的行事邏輯。從武洲清除行動到《玄中城公約》簽署,從勞工管理制度到基礎科學研究,虞國的每一步都透著精準的算計。

    朱祁鈞桌上的密檔里,詳細記錄著虞國近半年的人事變動︰二十七個工業重鎮的技術骨干被調往中央黨校,十五名基層農莊管理者進入行政委員會見習,甚至連統計局的篩選標準都被錦衣衛探得七七八八。

    \"她在找繼承她權力的人了。\"朱祁鈞對侍立一旁的錦衣衛指揮使說。密檔中提到的\"技能等級政治參與度\"等篩選維度,與明國嫡長子繼承制形成鮮明對比。

    他拿起其中一份關于虞國青年技術骨干的記錄,上面寫著\"能獨立設計井下電路組織過五次技術交流會\",這類描述在明國的皇子考核冊里從未出現過。

    指揮使躬身道︰\"錦衣衛在坤澤城的眼線回報,虞國最近三個月的夜間黨課出勤率提高了兩成,授課內容多涉及"制度延續性"與"技術傳承"。\"

    朱祁鈞不置可否,轉而翻開另一份卷宗——《明國南方工業區現狀報告》。江南的紡織作坊已普遍采用蒸汽動力,甦州的機床廠能生產精度達0.5毫米的零件,松江的碼頭配備了機械起重機。

    這些進展源于他過去十年的鐵腕推動︰將反對革新的三家世襲織造府抄家,把江南士紳的田賦轉為工業投資,甚至親自坐鎮甦州府,監督第一台蒸汽機的安裝調試。

    但報告的後半部分暴露了隱憂︰紡織廠的蒸汽鍋爐仍依賴虞國進口的耐熱鋼,機床廠的刀具壽命僅為虞國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碼頭起重機的鋼絲繩每月需更換七次。技術瓶頸像一道無形的牆,擋住了明國工業化的腳步。

    \"去把江南制造總局的最新圖紙取來。\"朱祁鈞下令。半個時辰後,一疊繪制著蒸汽機的圖紙擺在桌上。

    與虞國的標準化圖紙不同,這些圖紙上的零件尺寸標注混亂,有的用\"寸\",有的用\"分\",甚至有工匠在旁標注\"按經驗調整\"。制造總局的附言寫道︰\"工匠技藝參差,同一批次零件誤差可達3毫米,需逐件打磨適配。\"

    這種差距讓朱祁鈞想起三年前與朱昭熙的會面。當時他提出引進虞國的機床制造技術,姐姐的回復是︰\"明國的工匠還沒學會用卡尺,給了圖紙也造不出合格的零件。不如先從統一度量衡、培訓基礎技工做起。\"這話當時听著刺耳,現在卻成了現實。

    他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指劃過明國的疆域。北方的燕山、太行山,西北的祁連山,乃至中亞的天山,都被標注為\"封山區\"。自對偽明戰爭結束後,這些區域便實施\"禁伐令\",牧民遷離,墾荒停止,僅保留少量護林哨所。

    這份堅持源于姐弟倆的共識。朱昭熙在戰後會議上曾說︰\"北方的山林是明國的水塔,砍光了,黃河、淮河就要泛濫,南方的良田遲早變成鹽堿地。\"

    朱祁鈞深以為然,即便江南的士紳多次上書要求開放北方林場,他也從未松口。如今北方的植被覆蓋率已恢復不少,甚至已經有了隋唐時期的場景,黃河的汛期洪峰較十年前降低了四尺。

    但南方的壓力與日俱增。隨著人口增長,江南的耕地已逼近極限,工業擴張又擠佔了大量農田。甦州府的奏報顯示,去年因工廠佔地引發的民變達十七起,比前年增加五成。朱祁鈞推行的\"攤丁入畝\"雖緩解了部分矛盾,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地與發展的沖突。

    \"皇三子在虞國的近況如何?\"他突然問。

    指揮使遞上密報︰\"殿下還是在基層做事。\"

    朱祁鈞盯著照片看了許久。這個兒子是他送到虞國的\"觀察員\",名義上參與虞國皇位繼承人的競爭,實則是要親身體驗虞國的制度。

    從傳回的消息看,效果遠超預期——皇三子已經成熟穩重了很多。

    這讓他想起自己的五個兒子。除了在虞國的皇三子,其余四人分別掌管京營、江南稅賦、北方邊軍和宗人府。

    每個人都有支持者︰皇長子背後是軍功集團,皇次子依附江南士紳,皇四子與邊將關系密切,皇五子則得到宗室擁護。這種派系分割是朱祁鈞刻意為之,他需要在平衡中觀察誰能真正駕馭這個畸形的國家。

    \"把四位皇子的近期政績拿來。\"他下令。

    皇長子的卷宗里,記錄著京營換裝新式火槍的進展,但附注明示\"射程較虞國陸軍裝備短五十步,故障率高兩成\";皇次子的稅賦改革雖使江南稅收增加,但引發了三次商幫罷市。

    皇四子在北方邊軍推行的\"屯田新政\",因軍官侵佔土地而收效甚微;皇五子負責的宗室改革,僅削減了三成俸祿便因阻力太大而停滯。

    朱祁鈞將卷宗一一摞起,指尖在最上面的卷宗上停頓。虞國的篩選標準突然在腦中清晰起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制度的理解深度,跨派系協作的手腕。這些恰恰是他的兒子們最欠缺的。

    \"也許真該試試另一種法子。\"他自語。明國的嫡長子繼承制延續了三百年,但歷史證明,按出身定儲君,往往選出的是庸才。朱昭熙那種從基層篩選、在實踐中淘汰的模式,看似冒險,卻能確保最終站在頂端的人具備真才實學。

    他走到書架前,取出一本泛黃的《皇明祖訓》。翻開\"立儲\"篇,\"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字樣映入眼簾。

    這是明國的立國根基,也是束縛改革的枷鎖。朱祁鈞突然想起朱昭熙曾說︰\"制度不是祖宗定下的死規矩,是活的,要跟著時代變。\"

    \"傳旨。\"他轉身對指揮使說,\"命皇長子前往江南制造總局,協助解決鍋爐鋼國產化問題,為期一年,不得調用京營資源。

    皇次子調任北方護林總管,負責燕山區域的林木養護,所需經費自行籌措;皇四子去甦州府處理工廠佔地糾紛,限三個月內拿出方案,不得依靠軍隊鎮壓;皇五子繼續推進宗室改革,但要拿出具體的產業轉型計劃,讓宗室子弟自食其力。\"

    指揮使愣住了︰\"陛下,這樣會不會...\"

    \"照辦。\"朱祁鈞打斷他,\"告訴他們,誰能解決實際問題,誰就能在朕這里拿到更多籌碼。\"

    他沒有明說這是一場\"養蠱\",但每個兒子的任務都直指明國的核心困境——技術瓶頸、生態保護、社會矛盾、體制僵化。能在這些泥潭中趟出一條路的人,才配得上繼承這個國家。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16章 明國心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16章 明國心思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