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295章 大明烙印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295章 大明烙印

    這話戳中了所有人的心思。六大強國的改革都已進入深水區︰明國的鋼鐵產能剛有起色,卻要按聯邦配額向小國低價供應;越國的紡織業想搶佔武洲市場,卻因聯邦關稅同盟的限制,不能隨意降價。

    虞國研發的新型鋼軌,按聯邦技術共享協議,必須以成本價向寧國、洪州出口,損失的利潤足以再建兩個梅鋼聯合體。

    “拋開小國,六大國自己組個同盟,效率會高得多。”朱祁鋰半開玩笑地說,“關稅統一、技術互通、軍事協作,少了那些無休止的磋商,五年時間咱們就可以把整個世界滌蕩一遍,也就不用和那些小國扯皮了。”

    這可不是什麼空談,六大強國的工業產值佔聯邦總量的八成,軍事實力更是遠超中小藩國總和,若真要撇開聯邦單干,完全有這個底氣,朱祁鋰心里恐怕還真的有這個想法,拋開那些小國,由這些大國統治這個世界,在他看來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朱祁鑄卻搖頭︰“沒那麼簡單。當初沈國的朱佶俽,就靠聯合三十多個小國,在議會里逼得六大國讓步。如果咱們大明聯邦真的被架空到形同虛設,這些小國未必會服軟,反而可能閉關鎖國,或者自己抱團起來,封堵整個南洋地區的航路。

    切斷越國、揚國和其他大國之間的聯系,到時候咱們這些大國在日積月累之下,也會分崩離析。”揚國在南洋地區的文化滲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聯邦的“宗藩體系”,如果大明聯邦體系瓦解,南洋諸國很可能轉而扶持本土文化,削弱揚國的影響力。

    “更麻煩的是宗室內部。”朱奠培的語氣嚴肅起來,“聯邦在,至少有個規矩︰皇位繼承要過聯邦備案,軍隊調動要通報聯邦秘書處。真散了,各國手里的軍隊可就沒了約束。別忘了,周天子是怎麼失勢的,春秋戰國是怎麼形成的,中央的存在是必要的。”

    這話像一塊石頭投入水中,激起層層漣漪。他們都是朱家宗室,對“內斗”的記憶遠比旁人深刻。建文年間的藩王之亂,永樂年間的靖難之役,洪熙年間的萬壽節之變,每一次動蕩都源于朱家的自己人。

    聯邦這個中央機構雖不能完全杜絕沖突,卻至少提供了一個緩沖,各國的矛盾可以拿到玄中城的議事大廳里討價還價,而不是直接兵戎相見。

    朱祁鏞補充道︰“洪州的五脈能和平共處,就是因為聯邦制度作為榜樣,咱們洪州的‘五年競選制’有明確規則。

    如果在聯邦層面上就破壞了規矩,相信咱們洪州共和國國內的規矩也將不復存在,光是王和鄧王爭奪鐵礦開采權,就能把草原翻過來。”他親身經歷過派系斗爭的凶險,清楚沒有外在約束的宗室競爭,最終只會走向分裂。

    朱昭熙看著眾人,緩緩開口︰“我們都是從大明帝國走過來的人。太祖皇帝從濠州起兵,帶著二十八人打天下,圖的是什麼?不是為了朱家佔多少地盤,是為了讓百姓能安穩種地、經商、讀書。

    太宗皇帝五征蒙古,修《永樂大典》,也是想讓‘大明’這兩個字,能成為所有人的依靠。”

    她頓了頓,繼續道︰“洪熙盛世為什麼能成?因為仁宗皇帝知道,江山不是朱家的私產,是天下人的。

    現在的聯邦,道理也一樣。它或許是個包袱,但這個包袱里,裝著的是不讓宗室自相殘殺的規矩,是不讓小國淪為魚肉的底線,是讓百姓能在這片土地上安穩生活的依托。”

    書房里再次安靜下來,這次的安靜里沒有了之前的糾結。

    他們想起太祖朱元璋的“鐵律”︰凡宗室子弟,不得擅動刀兵;想起太宗朱棣的“祖訓”︰凡大明疆域,需輕徭薄賦;想起仁宗朱高熾的苦口婆心︰凡治國者,需念百姓疾苦。這些刻在血脈里的記憶,讓“大明”兩個字有了更重的分量。

    朱祁鈞拿起茶壺,給眾人續上茶︰“道理是這個道理,但路該怎麼走?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小國拖慢腳步。”

    “或許,聯邦不必是‘一個模子’。”朱昭熙提出一個新思路,“六大國可以搞‘核心圈’,負責制定工業、軍事的高標準。

    中小國搞‘協作圈’,按能力參與;實在跟不上的,咱們也不能不伸出援手,畢竟咱們都是老朱家的後代,總不可能真的讓咱們聯邦里的國家有人活不下去。”

    朱祁鋰點頭︰“可以試試。比如鋼鐵產業,六大國定個統一標準,小國達不到的,就只能做粗鋼,不能參與精密器械生產。這樣既保證質量,又給他們留了口飯吃。”

    朱祁鑄補充︰“教育也一樣。核心圈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協作圈先搞六年,剩下的國家在咱們這些國家的幫助下,至少保證識字率到三成。聯邦基金的傾斜,按圈劃分,既不浪費,也能逐步提升整體水平。”

    朱奠培總結︰“說到底,聯邦不能丟,但也不能讓大明聯邦變得僵化。得像治水一樣,既能擋住洪水,又得給水流留出路。”

    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了,玄中城的燈火次第亮起。書房里的六人沒有再繼續深談具體方案,卻都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聯邦的未來,或許不會是他們最初設想的“大一統”,但也絕不會是“一盤散沙”。它會像一棵老樹,主干是六大強國的核心利益,枝椏是中小國的生存空間。

    而根系,則深深扎在“大明”這兩個字承載的記憶里,那是太祖的篳路藍縷,是太宗的開疆拓土,是仁宗的休養生息,是所有宗室子弟都無法割裂的根。

    朱祁鈞站起身,理了理衣襟︰“該回去了。明國雖然離玄中城最近,但是總不可能一直待在這,遠程操控明國吧。”

    “我也得走了,越國離得更遠,我這個虛君雖然沒什麼大用,但在越國終究是一根定海神針啊。”朱祁鋰跟著起身。

    眾人陸續告辭,朱昭熙送到門口,看著他們的馬車消失在夜色里。玄中城的風帶著一絲涼意,吹動著官邸門前的聯邦旗幟。旗幟上的“明”字在燈光下格外清晰,仿佛在提醒著所有人︰無論未來如何變,有些東西,終究是要守住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295章 大明烙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295章 大明烙印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