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294章 聯邦未來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294章 聯邦未來

    六大強國的首領們在敲定聯邦事務總理的權限框架後,仍然沒有離開。朱昭熙在玄中城的私人官邸的書房當中,朱昭熙和朱祁鈞、朱祁鋰、朱祁鑄、朱奠培、朱祁鏞六人小聚。

    這間書房陳設極簡,除了滿牆的典籍,只有一張長案和六把木椅,連茶具都是最普通的白瓷,與眾人的身份顯得有些違和。但大家對于這間書房並沒有什麼意見朱家人對于勤儉節約,那是當成終身的事來辦的。

    朱昭熙親手煮茶,沸水注入茶壺時發出細微的聲響。她的動作不疾不徐,將茶湯分入六個茶杯,推到各人面前。“嘗嘗看,這是虞國雲隴省的新茶,去年雨水足,味道比往年醇些。”

    朱祁鈞端起茶杯,淺啜一口,點頭道︰“是不錯。虞國的茶田管理得越來越精細了,這還是從明國遷種過去的茶株呢,現在又被咱們引了回來,在明國試種了三年,始終差些滋味。”

    他口中的“試種”,是指明國去年在江南推行的“經濟作物改良計劃”,試圖將虞國的茶葉、棉花品種引入本土,卻因土壤適配問題收效甚微。

    朱祁鋰接過話頭︰“農業講究‘土法與新法結合’。越國的稻田去年用了虞國的化肥,畝產提了兩成,但蟲害也多了,最後還是得靠老農的法子配藥。”

    他說的是越國推廣化學肥料時遇到的波折,新式肥料雖能增產,卻破壞了稻田的生態平衡,最終不得不恢復傳統的“稻鴨共生”模式,才穩住收成。

    朱祁鑄放下茶杯,指尖在案上輕輕敲擊︰“這倒和揚國的科舉改革有些像。添了算學、海商法,卻發現考生連弟子規都背不全了,只得再把經書佔比提回去一成。”

    揚國的科舉調整曾引發爭議,保守派認為舍本逐末,改革派則主張與時俱進,最終在朱祁鑄的主導下達成了平衡︰經書仍是揚國的精神內核,但實用科目佔比不得低于六成。

    朱奠培一直沒說話,這時才開口︰“寧國接管夏國舊地後,也遇到類似的事。那些被雲瑗留下來想要投機倒把的商人習慣了自由通商,突然要按寧國的稅法繳稅,鬧了三個月才平息。

    後來發現,還是得讓他們自己推個代表出來議價,官府只定個總數,反倒順了。”他說的是寧國對夏國舊地的治理策略,放棄直接照搬本土制度,轉而采取“總量控制、自主分配”的彈性模式,才化解了商民抵觸。

    朱祁鏞笑了笑︰“洪州的牧民更直接。去年推行定居放牧,他們嫌圈地太小,直接把柵欄拆了。最後沒辦法,改成‘夏季輪牧、冬季定居’,才算沒鬧起來。”

    洪州的畜牧業改革本想效仿虞國的“集約化養殖”,卻忽略了牧民世代延續的游牧習慣,最終的妥協方案反而讓牲畜存活率提高了一成。

    幾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話題從農業、科舉、稅收轉到了更具體的瑣事上︰朱祁鈞提到明國工匠仿制虞國機床時,因尺寸誤差返工了三次。

    朱祁鋰說起越國議會里,貴族與商人代表為關稅稅率吵了整整一天,最後靠擲骰子定了個折中數;朱奠培則苦笑寧國的海軍都督為了爭奪一艘新艦的命名權,差點在朝堂上動起手來。

    這些瑣碎的爭執與妥協,若是放在之前的玄中城會議上,多半會引發理念之爭。但此刻,書房里只有輕松的笑聲。他們都清楚,無論各國制度標簽如何不同,治理的本質都是在“原則”與“現實”之間找平衡,既不能完全拋棄傳統,也不能不顧實際硬推新法。

    茶過三巡,朱祁鈞放下茶杯,忽然開口︰“說起來,我們幾個圍著聯邦折騰了這麼久,到底圖什麼?”

    這話一出,書房里瞬間安靜下來。

    朱祁鋰先接話︰“最初是為了穩住局面。為了應對偽明的壓力,為了團結咱們這些出海的藩王,這才組建了大明聯邦。”

    他說的是洪熙十年萬壽節之變後的亂局,朱瞻基叛亂引發的連鎖反應,讓聯邦各國陷入相互猜忌,若不是當年的朱權和朱高燧牽頭建立協調機制,很可能爆發全面內戰。

    朱奠培點頭︰“寧國的根基在南洋,離中原太遠。沒有聯邦,單靠一國之力,既擋不住偽明的大舉進攻,也護不住太平洋的商路。聯邦是寧國的安全網。”

    寧國的地理位置特殊,北接明國,南鄰南洋諸國,若失去聯邦的軍事協作,單靠本國艦隊根本無法維持漫長的海岸線防御。

    朱祁鑄則從文化角度補充︰“揚國的藏書樓里,有一半典籍是靠聯邦各國互通有無才集齊的。若散了,很多孤本可能就此失傳。”

    揚國“崇文館”的藏書量能居聯邦之首,正是得益于各國的文化交流,明國的《永樂大典》抄本、虞國的工業圖譜、洪州的草原志,都是通過聯邦渠道才得以保存。

    朱祁鏞看著案上的茶杯,語氣平靜︰“洪州更簡單。五脈後裔能坐到一起,靠的不是血緣,是‘洪州人’這個身份。

    沒了聯邦,恐怕又要回到相互提防的老路上。”洪州共和國的五脈後裔本是競爭關系,正是“聯邦成員”的共同身份,讓他們在資源分配、政策制定時能優先考慮“洪州整體利益”,而非各自派系的得失。

    輪到朱昭熙時,她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道︰“虞國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除了幾百萬熙洲土著之外,都是從各地遷移過來的。他們背井離鄉,圖的是能安穩做工、養活家人。聯邦在,他們就還有一份念想。”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漸漸理清了思路。聯邦對他們而言,從來不止是一個政治框架。它是寧國商路的安全保障,是越國議會的制衡基礎,是揚國文化的傳播載體,是洪州五脈的凝聚紐帶,是明國工業的技術來源,也是虞國移民們的精神寄托。

    但朱祁鈞的問題並未完全解答。“可現在的聯邦,越來越像個包袱了。”他直言不諱,“明國想擴軍,得顧及聯邦的軍備限額;寧國想壟斷太平洋的貿易權,得給小國留股份;就連虞國搞技術革新,都得按聯邦專利局的規矩來,不能獨享成果。”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294章 聯邦未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294章 聯邦未來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