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五世攥緊沈國使者呈上的密信。密室的燭火在地圖上投下晃動的光影,將大明聯邦那片觸目驚心的紅色疆域切割成扭曲的色塊。亨利王子在一旁低聲分析著技術圖紙上的水密隔艙參數,而阿方索的思緒早已飄向千里之外的羅馬。
沈國使者的話語如重錘般敲打著他的認知︰一個橫跨半個地球的超級聯邦,用技術封鎖將武洲隔絕為信息孤島。
那些消失的葡萄牙船隊、無法解釋的航海障礙,此刻都有了殘酷的答案。更讓他脊背發涼的是使者描述的聯邦對異族的態度——"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邏輯下,武洲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待征服的蠻荒之地。
"必須去羅馬。"阿方索突然開口,打斷了亨利的講解,"立刻準備行程,我要面見教皇。"
一個月後,阿方索五世抵達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在晨光中巍峨聳立,而他心中所想並非宗教虔誠,而是十六年前那場改變葡萄牙命運的對話。1438年,尼古拉五世繼位不久便頒布詔書,授權葡萄牙王室"征服非洲異教徒的土地,並壟斷其貿易"。
那些以"傳播福音"為名的敕令,為葡萄牙的殖民擴張披上了神聖外衣。如今面對大明聯邦這個前所未有的威脅,阿方索需要再次借用宗教的力量——不是征服異教土地,而是統合分裂的武洲。
教皇尼古拉五世在梵蒂岡宮的書房接見了他。這位精通古典文獻的教皇,听完阿方索關于"大明聯邦"的陳述後,指尖不自覺地劃過《聖經》的封皮。
"一個統治半個世界的帝國?"尼古拉五世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他們自稱由朱氏皇族統領,疆域遠超羅馬帝國?"
阿方索將沈國提供的地圖展開︰"陛下,這是他們標注的疆域。紅色區域內的所有土地,皆屬大明聯邦。他們封鎖武洲,視我們為蒙昧之民。沈國作為聯邦內的小國,因不堪壓制而向我們求助。"
他刻意淡化了沈國試圖借武洲消耗大國的意圖,轉而強調︰"這是上帝給予武洲的考驗。大明聯邦的存在,恰如《啟示錄》中描述的巨獸,唯有團結在基督的旗幟下,我們才能抵御這滅頂之災。"
阿方索深知,統合武洲的難度遠超想象。沈國使者口中"聯邦內部矛盾重重"的判斷,在武洲同樣適用,甚至更為尖銳︰
天主教與東正教的裂痕自1054年大分裂後從未彌合。拜佔庭帝國雖已覆滅,但東正教在俄羅斯、巴爾干等地仍根深蒂固。而大明聯邦若真如沈國所言信奉某種"朱氏正統",其意識形態與基督教的沖突將遠超伊斯蘭教。
英法兩國從1337年持續至1453年的戰爭,雖以法國收復失地告終,但民族仇恨已深入骨髓。英國對大陸事務的干預、法國對霸權的追求,使兩國難以在共同威脅面前輕易聯手。
波西米亞的揚•胡斯引發的宗教改革運動,已在德意志、瑞士等地激起漣漪。正統天主教與改革派的對立,隨時可能演變為武裝沖突,如1415年胡斯被處以火刑後引發的胡斯戰爭。
德意志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立陶宛聯邦因普魯士領地的爭奪,戰爭陰雲始終不散; 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佛羅倫薩、米蘭之間的權力游戲,摻雜著美第奇、斯福爾扎等家族的世仇;
瑞典與丹麥為爭奪斯堪的納維亞霸權,多次爆發海戰與陸戰,1448年瑞典脫離卡爾馬聯盟後矛盾更顯。
"陛下請看,"阿方索指著桌上的歐洲地圖,"當大明聯邦的艦隊出現在里斯本港時,這些矛盾可能讓武洲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沈國皇帝幻想我們能成為"對抗聯邦的領導者",但連統一武洲的第一步都難以邁出。"
尼古拉五世沉默良久,指尖敲擊著地圖上的地中海區域。他清楚阿方索的訴求︰借教皇的權威,將分散的基督教勢力整合為軍事同盟。但這意味著打破數個世紀以來的政治平衡。
"你需要什麼樣的授權?"教皇的聲音帶著審慎。
"三項敕令。"阿方索立刻回應,"第一,宣布大明聯邦為"基督世界的共同威脅",號召所有天主教國家擱置爭議,組建"神聖同盟";第二,授權葡萄牙王室作為同盟的軍事統帥,統籌武洲海軍力量;第三,承諾對參與同盟的國家給予"十字軍東征"同等的宗教赦免。"
這是赤裸裸的政治交易。阿方索深知,宗教赦免對歐洲君主的吸引力——既能洗刷戰爭罪孽,又可借此凝聚國內貴族。但他也明白,這紙敕令的實際效力取決于各國的利益考量︰
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正忙于收復失地運動,對遠洋威脅的感知最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深陷德意志諸侯的內斗,難以調動足夠力量;威尼斯與熱那亞等商業城邦,更關心地中海貿易路線是否會被大明聯邦切斷。
"沈國說聯邦六大強國每一個都堪比整個武洲的實力。"阿方索的語氣沉重,"即便我們成功整合天主教國家,實力對比仍可能懸殊。但沈國也提到,聯邦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小國與大國的矛盾、資源分配的不均,都是可利用的縫隙。"
他頓了頓,說出最現實的考量︰"沈國希望我們做"馬前卒",消耗聯邦大國的實力。但對武洲而言,這或許是唯一的生路。若坐以待斃,待聯邦騰出手來,我們的結局不會比南洋的土著更好。"
尼古拉五世凝視著阿方索,試圖從這位葡萄牙君主眼中找到隱藏的野心。他清楚,一旦授予軍事統帥權,葡萄牙將借機崛起為武洲的主導力量。但比起可能被異教帝國征服的威脅,教權與王權的博弈只能暫時擱置。
"我需要時間與樞機團商議。"教皇最終表態,"但你必須先做兩件事︰第一,向我提供大明聯邦存在的更多證據,而非僅憑沈國一面之詞;第二,說服至少三個以上的天主教君主支持同盟計劃。"
阿方索點頭應允。他知道,這只是漫長談判的開始。離開梵蒂岡時,羅馬的鐘聲正響徹雲霄,而他心中盤算的,是如何將沈國的技術圖紙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艦船,如何用"上帝的旨意"包裝現實的生存博弈。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