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王子派出的探索艦隊在北熙洲沿岸遭遇虞國海軍截擊,三艘艦船被擊沉、兩艘被俘的消息通過沈國駐葡萄牙情報人員傳回里斯本時,葡萄牙王室已不再對大明聯邦的存在存疑。
這一消息如同導火索,讓阿方索五世與尼古拉五世意識到,戰爭的陰雲已切實籠罩在武洲上空,而籌備應對之策已刻不容緩。
他將情報副本連夜送往羅馬,附信中直言︰“大明聯邦已將武洲視為實質威脅,其軍事反應速度遠超預期。若再行觀望,武洲將無喘息之機。”
尼古拉五世在收到情報後,于梵蒂岡召開緊急樞機會議。會議持續三日,最終以絕對多數通過教諭︰“基督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異教威脅,大明聯邦以非基督信仰統治半壁寰宇,其擴張野心將危及所有基督徒的生存。
吾等當擱置紛爭,共御強敵。”教諭措辭激烈,首次將大明聯邦定義為“必須聯合對抗的敵人”,並宣布啟動“神聖海洋同盟”計劃,號召所有天主教國家向葡萄牙提供軍事、技術及資源支持。
教諭的發布,標志著武洲對大明聯邦的認知從“傳說”轉向“現實威脅”。阿方索五世與尼古拉五世並非對沈國的“借刀殺人”意圖一無所知——沈國試圖以武洲消耗大明聯邦大國實力的算盤,在情報分析中已被拆解清晰。
但在阿方索五世看來,這本質上是一場相互利用的博弈︰“沈國欲借我等之手破局,我等亦需借沈國之技術自強。雙方各取所需,無關道義,只關存亡。”
這種認知催生出更務實的戰略思考。阿方索五世命王室智庫深入研究大明帝國及聯邦的歷史檔案——這些資料部分來自沈國提供的情報,部分來自葡萄牙暗中收集的信息。
研究結論指向一個核心︰大明聯邦雖由多個藩國組成,內部矛盾重重,但“朱姓血緣”構成的家族紐帶,是維系其表面統一的關鍵。
從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開始,“家天下”的理念便深植于朱氏統治邏輯中,即便演化至聯邦體制,各藩國君主對“朱家正統”的認同,以及對“家族榮譽”的維護,仍是不可忽視的心理紐帶。
“他們內斗不斷,卻從不願將矛盾徹底擺上台面。”阿方索五世在戰略會議上指著大明聯邦世系圖分析。
“看看這些藩國君主的名字——朱瞻壑、朱瞻务、朱祁鈞……皆沿用大明皇室字輩,甚至在外交文書中仍稱彼此為‘皇兄’‘皇弟’。他們或許自己都未察覺,但這種血緣羈絆,正是聯邦得以維持的隱形支柱。”
智庫成員補充道︰“據沈國情報,虞國皇帝朱昭熙在處理聯邦事務時,仍會顧忌‘朱家顏面’;越國與揚國在爭奪資源時,亦會避免使用‘分裂聯邦’的措辭。這種心理慣性,恰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弱點。”
基于此,阿方索五世形成核心戰略︰“軍事對抗非短期可勝,大明聯邦的技術與資源優勢仍具壓倒性。但我們若能精準打擊其‘家族紐帶’,使其內部矛盾從‘暗斗’轉為‘明爭’,聯邦或將自行分崩離析。”
他以歷史為鑒︰“羅馬帝國的崩潰,非因蠻族強入侵,實因內部權力撕裂。大明聯邦若重蹈覆轍,武洲便有破局之機。”
具體策略被拆解為三步,第一步是情報滲透與輿論分化,通過沈國及其他渠道,向大明聯邦各藩國散布“他國私通武洲”的虛假情報,激化大國與小國、大國與大國之間的猜忌。
例如,偽造“越國暗中向葡萄牙出售技術”的文件,或散布“虞國欲獨吞北熙洲資源”的謠言,讓血緣信任在利益懷疑中瓦解。
第二步是扶持聯邦內部反對勢力,資助大明聯邦內對中央權威不滿的地方貴族、新興資產階級或失意官員,支持其組建“地方自治同盟”,從內部動搖聯邦的統治基礎。
沈國作為“新聯邦同盟”的核心,可被包裝為“反抗大國壓迫的典範”,吸引更多中小藩國效仿。
第三步是精準打擊“朱家象征”,分析大明聯邦內具有標志性的“朱家符號”——如朱元璋的畫像、南京明孝陵的祭祀活動、聯邦議會中的“朱氏宗祠”象征等。
策劃象征性破壞行動如偽造褻瀆事件),刺痛朱氏家族的集體榮譽感,將內部矛盾上升為“家族尊嚴”的斗爭。
“我們或許無法在海戰中擊敗虞國艦隊,”阿方索五世對亨利王子強調,“但我們在武洲經歷了數百年的宗教戰爭、王位繼承戰、城邦博弈,對‘人心操控’與‘合縱連橫’的理解,絕不亞于大明聯邦的權謀家。他們的優勢在硬實力,我們的優勢在‘攪局’。”
教皇尼古拉五世對這一戰略表示默許。他深知,若直接與大明聯邦進行軍事對抗,武洲勝算渺茫,唯有激化其內部矛盾,才能為基督教世界爭取生存空間。
因此,梵蒂岡不僅通過教諭動員軍事力量,更秘密啟動“聖言傳播計劃”——派遣傳教士潛入大明聯邦控制區,以宗教傳播為名,暗中收集情報並散播分裂思想。
教諭發布後的一個月內,武洲的戰爭準備迅速推進︰
葡萄牙啟動全國造船計劃,將沈國提供的技術圖紙與本土工藝結合,在里斯本、波爾圖等地新建船塢,目標一年內建造20艘配備長射程火炮的三桅帆船。同時,成立“武洲海圖局”,整合沈國情報與葡萄牙航海經驗,繪制更精準的世界海圖。
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雖仍專注于收復失地運動,但迫于教皇壓力,同意向葡萄牙提供鐵礦與火藥資源,並派遣海軍教官協助訓練炮手。
意大利城邦里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邦意識到海上貿易可能受大明聯邦威脅,主動向葡萄牙提供商船改裝技術,並出資參與組建“地中海護航艦隊”。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雖深陷諸侯內斗,但仍象征性地撥款支持葡萄牙的航海技術研發,並允許德意志工匠前往里斯本參與造船。
與此同時,大明聯邦內部的反應印證了阿方索五世的預判。自坤澤城六大國達成合作後,大國和小國的情報部門的明爭暗斗愈發明顯。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