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悄無聲息地推著帝國的步伐走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這是一個連後世都無法忽視的篇章——土地在擴張,船帆在獵獵作響,浩浩蕩蕩的大移民如洪水猛獸般席卷而來,也像春風一般溫柔地撫慰著這片土地上積壓已久的痛與勞。
朱棣在位之時,將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戰爭之中,縱橫北地,三十年間幾乎傾盡國力,打得蒙古諸部節節敗退,但國庫也跟著空空如洗。戰火燒得連北風都帶著硝煙味兒。
到了朱高熾繼位,朝野一度以為終于能喘口氣了,剛開始他確實只是想要做一個守成之君,回到南京,過著安穩的日子,讓國家停下戰爭的腳步,與民休息,恢復在長期戰爭中疲憊不堪的國力。
然而,命運的軌跡往往會因為一些看似微小的因素而發生巨大的改變。朱昭熙就如同一只振翅的小蝴蝶,她的一些舉動和想法,在不經意間影響了整個局勢的發展。
在朱昭熙的影響下,在朱棣外封藩王的影響下,朱高熾不得不順應時代的潮流,對自己的政策走向做出調整。
隨著朱高煦被分封到印度次大陸,朱高燧控制滿剌加馬六甲),海禁被徹底打破。這一舉措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海外那巨大的利益瞬間展現在眾人眼前,讓整個南方為之沸騰。
原本神秘又遙遠的南洋,忽然成了商賈與朝臣口中的熱詞。傳說中的香料島、金銀礦、黑木林,還有無數尚未被命名的港口與島嶼,像星辰一樣等著被大明的旗幟插上。
一開始,朝堂上也曾有反對之聲。有人說南洋瘴癘太重,有人說航路艱險,有人說藩王遠封恐生異心。
但很快,反對聲就淹沒在時代的浪潮之中。當第一批回歸的海船,滿載香料、珍珠和黃金和白銀回到大明之後,連最頑固的士大夫也閉了嘴。
在朱高熾的平衡與引導之下,南方所有人都積極地加入到了南洋開拓的事業當中。
從洪熙二年開始,全國範圍內的造船廠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為了降低海船在遠洋航行中的風險,造船技術不斷地進行改進。
工匠們日夜鑽研,嘗試著各種新的材料和設計。他們改進了船體的結構,使其更加堅固耐用;優化了船帆的設計,提高了船只的航行速度;還增加了一些防護設施,增強了船只對抗風浪的能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船只不僅僅具備了遠洋的能力,其對抗風浪的能力也大幅增加。在南海之上,中型船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的事物,甚至大型船只也隨處可見。這些船只成為了連接大明與南洋的重要紐帶,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和希望,在廣闊的海洋上穿梭往來。
由于藩王們陸續外封,他們為了鞏固自己在封地的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方面,他們不斷地向朝廷請求移民,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人口來充實自己的領地,發展當地的經濟。
另一方面,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利誘大明人前往南洋生活。他們宣傳南洋那肥沃的土地、豐富的資源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了許多大明人背井離鄉,前往南洋尋求新的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的移民活動開始了。五年之內,陸續已經遷移出了兩千萬人口。這一龐大的人口遷移數量,對大明的人口分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初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區,人口壓力得到了極大的減輕。曾經讓朱高熾十分擔心的江南人地矛盾,也因為大量人口的遷出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原來根據朱高熾估計的南方7000萬人口,現在差不多只有五千萬左右了。
看著江南地區人口壓力的減輕,朱高熾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內部不出現不可挽回的問題,那麼大明朝的壽命至少要增加二十年。
不僅僅是南方,北方的人口遷移也在轟轟烈烈地展開。隨著東北五省的開發,北方將大批人口遷移到了那里。
陝西、山西等西北之地,原本就是歷代王朝的兵源地和移民庫。為了騰出生態修復的空間,也為了邊關不再是吃人的黑洞,在三王的命令下除了保留必要駐軍和耕種戶,其余人口一律整編遷出,分批送往東北五省。
再加上山東等地陸續遷出的人口,以及從倭國陸續貿易得來的倭女,在與當地人結婚入籍後,東北五省的人口已經快達到了千萬之多。
在東北五省,這些新遷移來的人口迅速投入到了開發建設當中。一邊接收著之前倭奴開墾出來的土地,一邊也繼續開荒,種植糧食,建立起了一個個新的村莊和城鎮。
再加上朝廷的鼓勵,一些人利用自己的手藝和技能,發展起了手工業和商業。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東北五省逐漸繁榮起來。
這一次的洪熙大移民,比起當年的洪武、永樂大移民規模更大,效果更好。在洪武、永樂時期,雖然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但是由于當時的條件限制和各種因素的影響,移民的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不同于洪武、永樂那種半被迫半救濟式的移民,這次的洪熙大移民更像是一場有章有法、有人有願的“國家級搬家”。
移民不僅得了實惠,還得了尊重。他們不是被丟出去的累贅,而是被歡迎的新血。無論是在南洋熱帶雨林邊緣,還是在東北針葉林與黑土地之間,這些人真正安下了心。
為了確保移民們能夠在新的地方安居樂業,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無論是中央還是海外藩地,都竭力保障這些移民能在新的地方扎下根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不再是之前那個從一開始就顯得有些死氣沉沉的封建帝國,人們的臉上不再是麻木,對于未來有了更多的期望。在南洋,在東北五省,那些城市和港口,比起洪熙元年要繁榮了不止十倍。
朱高熾看著南北人口遷移和地區發展的情況,他清楚只要能夠穩定住當前的局勢,再持續十年的時間,南北差異將徹底消除,每個地區的人口將會處于一個合理的狀態。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