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

第166章 天哪,還有這樣的制度!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愛吃葡萄皮 本章︰第166章 天哪,還有這樣的制度!

    “惟庸啊,我覺得你說得很對,我也覺得重八確實缺少這樣一個部門。

    ”

    “那你認為這個部門應該怎麼設置呢?”

    “現在就咱們倆聊天,不用藏著掖著了!”

    胡大老爺暗暗皺眉,這話說得真是天真。

    事情哪有這麼簡單?

    不過他並未遲疑,稍作思考後便鎮定地說︰

    “依我看,最好設立一個叫內閣的新機構,歸陛下直接管轄,不隸屬任何部門,也與上下級無關。

    ”

    “職位級別不用太高,四品就夠了。

    進入內閣的人稱為閣臣,初步定為七人。

    ”

    “其中六人分別對接六部,另一人專管地方事務。

    ”

    “以後所有奏折都要先經內閣流轉一遍。

    ”

    “閣臣沒有決策權,不能直接批示,但可根據負責領域在奏折上提出建議。

    ”

    “這樣,奏折就多了一道處理環節,皇帝閱後能輕松不少。

    ”

    “更重要的是,有了閣臣的意見做參考,皇帝也可以少費心神。

    ”

    “待皇帝批復後,奏折返回內閣,由相關閣臣監督六部或地方執行。

    ”

    “不過,閣臣僅有監督權,沒有實際決策權,他們只是皇帝的眼楮和耳朵罷了。

    ”

    “這相當于將丞相權力完全分散了。

    ”

    “在這種制度下,沒人能做到一言九鼎,也無法制約君主。

    ”

    “因為閣臣同級,誰會甘願听命于某一人?”

    “這樣一來,皇帝便可高枕無憂。

    ”

    馬皇後听得愈發歡喜,最後竟起身笑道︰

    “惟庸啊,我們把你請來真是太明智了!”

    “你的辦法太棒了!”

    “我覺得這麼做肯定沒問題!”

    “你就放心吧,我都記下了,回去慢慢勸說重八采納!”

    胡大老爺听完後長舒一口氣,他可不想卷入這檔事。

    給出建議尚可,真要親自參與勸諫,誰知道朱元璋會怎麼想。

    還是離朱元璋遠點好,在家陪姐打牌吃飯,或者去教坊司看表演,豈不愜意?

    于是,馬皇後這邊的事快結束了,胡大老爺便迅速離開,那逃離的模樣像是在躲避什麼。

    深夜,謹身殿內,朱元璋依舊皺眉批閱奏折,蠟燭的光芒照亮整個大殿。

    但他的臉上滿是倦意,盡管如此,他仍堅持坐著。

    不久,腳步聲傳來,馬皇後端著羹湯走進來。

    “重八,先休息下,我給你準備了些吃的。

    ”

    只有馬皇後能勸動朱元璋。

    他其實已很累了,見到皇後,便順從地過去。

    接過熱騰騰的羹湯,一邊喝一邊听皇後慢慢講述。

    “今天李善宗不是被你召進宮了?我得知後,將他帶到坤寧宮。

    ”

    “我當時沒別的意思,只是想試試能否說服他幫你一段時間,讓你父子輕松些。

    ”

    “結果呢,他雖沒答應幫你做事,但給了你個主意。

    ”

    “說實話,我覺得這主意不錯,我給你詳細說說……”

    朱元璋起初對這所謂內閣的提議不以為然,但听著听著,覺得事情有些門道。

    )

    朱元璋這個人,是個十足的工作狂。

    或許更準確地說,他是個控制欲極強的人。

    在他看來,只有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的事物,才能讓他感到安心。

    正因如此,他果斷廢除了丞相制度。

    對于那些流傳千年的傳統、朝廷的穩定以及輔佐君王的說法,他根本不在意。

    他只有一個簡單的信念︰絕不能讓子孫後代吃虧。

    當然,因為見識和觀念的局限,他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傷害了子孫後代。

    但至少他的出發點是善意的。

    然而,這個固執的人現在也開始感受到壓力了。

    尤其是白天胡大人進宮後大發雷霆的情景,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他知道自己的辛苦沒人能替代,但還是得硬撐著。

    原本以為自己就要這樣一直堅持下去。

    沒想到,他的妻子悄悄地給他帶來了一個驚喜。

    “喂,你突然搞出這麼大動靜,是想嚇死我嗎?”

    “這事听著挺新鮮的,咱們得好好听听。

    ”

    “剛才你說得太快了,我們沒听明白,再說一遍吧。

    ”

    說完,他完全不顧馬皇後的反應,急忙跑到御案前拿起了紙筆,又匆匆回到座位。

    緊跟在他身後的是宋利,手里還端著墨條和硯台。

    這些東西都堆到了兩人中間的小桌子上。

    朱元璋拿起筆,鋪開紙張,滿懷期待地看著馬皇後。

    馬皇後無奈地看著丈夫這輕率的樣子,瞪了他一眼。

    不過她明白這件事很重要,也就沒有反對,只是語氣帶著不滿說道。

    “哼,現在不提後宮干政的事了吧?”馬皇後的話讓朱元璋有點尷尬,他摸了摸下巴才開口說道︰“哎呀,那都是我一時沖動說的氣話。

    當初我們剛起兵時,好多事還得靠你出主意呢!我只是想給子孫定個規矩罷了。

    ”

    看著朱元璋難得服軟的樣子,馬皇後笑了笑,在他肩上輕輕捶了一下,然後開始講述胡惟庸跟她提到的事情。

    馬皇後自幼受過良好教育,出身名門。

    當年朱元璋能娶到她,可以說是高攀了。

    從小她記憶力就好,這些年對政務和國事也形成了自己的見解。

    平時她給朱元璋留足面子,讓他隨心所欲,但從不插嘴。

    今天難得認真討論正事,她侃侃而談,毫無保留。

    朱元璋一邊听一邊飛快地記錄。

    听著听著,他越寫越激動。

    天哪,還有這樣的制度!

    這簡直是太好了!光是想到這一點就能讓自己和胖兒子輕松許多。

    表面上看,這只是多了個內閣預審的步驟,但實際上,內閣會根據奏折內容將事情分成輕重緩急幾類。

    這樣一來,朱元璋就不必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而且,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建議,卻能大大減輕他的負擔。

    很多事情他獨自思考時,往往需要費盡心機才能想出辦法。

    可一旦有人給出一點提示或建議,對他而言就如同抓住了一根線頭,順著這條線就能輕易找到解決之道。

    這樣的結果讓他十分滿意。

    其次,這件事對朱元璋來說最大的益處在于權力的分配。

    雖然馬皇後沒有將胡大老爺關于閣臣安排的所有想法都告訴朱元璋,但朱元璋怎會猜不到?

    所有閣臣均為四品官職,各自分管不同的事務。

    對上,他們只有建議權,只能呈遞條陳,無法做出最終決定;

    對下,他們只有監督權,只能上傳下達,不能干預六部及地方的正常運作。

    這樣一來,除非後代子孫一時沖動完全放權,否則按照這種方式運轉,絕不會出現權臣獨大的局面。

    畢竟,朱元璋比馬皇後更清楚這些朝臣的底細。

    當然,內閣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威望極高的閣臣,其他人會向他們請教。

    但誰願意頭頂再加一個能說會道的長輩?

    大家都是四品官,誰又能真正高出誰太多?

    因此,不管閣臣入閣前關系如何,入閣後都會立刻樹立自己的旗幟,彰顯個威。

    這些朝臣在意的不就是這點嗎?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這件事可行。

    他真心認為,有了這樣一個內閣,自己往後的生活可以輕松許多,雖談不上完全無憂,但也輕松不少。

    想到未來的安逸生活,朱元璋也不禁松了一口氣。

    這段時間真是把他累壞了。

    光明就在眼前,朱元璋心情放松,笑著握住馬皇後的手說︰

    “還是我妹妹最懂我!”

    “看看標兒那孩子,只知道埋頭干活,也沒想個法子讓我輕松點。

    ”

    “哈哈,我這輩子最驕傲的就是娶了你!”

    馬皇後聞言一笑,輕輕推了推朱元璋︰

    “你又拿這話哄我!”

    “怎麼能怪標兒?”

    “標兒都被你累壞了,連小月兒都來向我訴苦好幾次了!”

    “這事還得感謝惟庸,不然你還不知道要把兒子累成什麼樣!”

    朱元璋听後點頭笑道︰

    “我對胡大老爺的才華從不懷疑。

    ”

    “也只有他那樣的腦子,才能想出這麼出色的主意。

    ”

    不僅讓自己免受勞累之苦,還讓朝堂上其他人無話可說。

    畢竟,這多了一個值得期待的助力。

    提到胡惟庸,朱元璋不禁感嘆。

    他揮退眾人,只留宋利在一旁伺候。

    看著馬皇後低聲說道︰

    “妹子,惟庸確實有才,但也很懶。

    ”

    “這次他提出這個主意,一是因為你出面,他給面子。

    ”

    “但他地位特殊,聲望很高。

    ”

    “毛驤幫忙查看過,他在教坊司的生活愜意得很。

    ”

    這樣的身份和能力,誰能不感到壓力?

    “你知道嗎?他第一天當差就敢請假,回家玩樂去了!”

    馬皇後听後並未附和,反而白了朱元璋一眼。

    如今李善長、楊憲、汪廣洋等幾個丞相都不在了,胡大人便成了文臣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再加上胡馨月已經是東宮太子妃,他與朱家也算是親家了。

    “這種話,現在也只有他敢說!”

    “胡惟庸這個人,有才華卻懶散,不過跟我們的關系一直很好。

    ”

    想到這里,朱元璋苦笑著握了握馬皇後的手。

    “罷了,我們原本希望你們父子輕松些,看來胡惟庸短時間內是靠不住了。

    ”

    “下午別人還在忙碌,他已經溜了。

    ”

    “你這性格,難道自己不清楚?”

    “這事又能怪誰?”

    “朱重八,你現在倒是有本事了?”

    “他現在只想著享樂。

    ”

    本來以為這只是權宜之計,沒想到竟成了國策,這讓朱元璋有些猶豫。

    “思來想去,我們決定不再勉強了。

    ”

    僅僅三天後,在朝會上,朱元璋正式宣布了這件事。

    “你說像這樣的人,即使我們不顧忌什麼避諱,將他留在內閣,他能同意嗎?”

    馬皇後沒有多言。

    “其他人都怕你如老鼠見貓,還敢罵你?恐怕連重話都不敢說吧。

    ”

    “他根本不在乎我們是否會罷免他。

    ”

    “他曾是丞相,出身淮西,又是我們的老兄弟、親家。

    ”

    “雖然胡惟庸沒有攬權的想法,但難保其他人不會阿諛奉承。

    ”

    “照這樣下去,恐怕連胡惟庸都會對我們隱瞞實情了。

    ”

    馬皇後疑惑地問︰“那些朝臣到底什麼樣子,你難道不清楚嗎?”

    朱元璋笑著回應︰“妹子,你想啊,劉惟庸的身份擺在那里,如果他進入內閣,哪個朝臣敢在他面前挺直腰桿說話?”

    “教坊司!”馬皇後脫口而出,但隨即意識到不妥,急忙改口,“絕對不可能!”

    朱元璋原本笑眯眯地與馬皇後交談,听到這里卻愣住了︰“難道你真的擔心他會威脅到你和標兒?”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166章 天哪,還有這樣的制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166章 天哪,還有這樣的制度!並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