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想給他安排職位,他要求的是什麼?”
“從他這次給你出的主意來看,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
馬皇後突然想到一個當官的機會,驚喜不已。
“今年劉惟庸搞的官員招考很成功,六部反應也不錯。
”
胡大人把她當老嫂子看待,沒有一般君臣間的拘謹,再加上多年情誼,自然關系特殊。
“你明天趕緊和標兒商量,盡快組建內閣。
”
馬皇後著急地說︰“我們要定兩件事,你們仔細听著!”
這話讓眾朝臣吃了一驚。
“另一方面,他在來你那里之前,在謹身殿大發雷霆。
”
“具體細則我們會和六部商議,這事必須作為國策。
”
“我們真的很擔心你們的身體。
”
“像胡惟庸這樣的大才,你不趕緊讓他入朝效力,難道真讓他在家逍遙自在嗎?”
朱元璋沉思片刻後搖頭道︰“你有沒有考慮過將胡惟庸引入朝堂?”
“目前,我們絕對信任惟庸。
”
馬皇後突然想起一件事,看著朱元璋輕聲問︰“我相信他。
”
馬皇後話音未落,朱元璋果斷回答︰“不可能!”
他確實擔心,剛處理完李善長等人,胡大老爺就又出現了。
“妹妹啊,你以為我不想讓惟庸幫忙嗎?”
“打听一下就知道,不管禮部還是工部,他去過幾天差事嗎?”
“你什麼時候才能收斂你的壞脾氣?”
“重八,看你的樣子,內閣的事情你是鐵定要參與了。
”
“所以,我決定每年都要這麼做。
”
“以往,他總是躲在府中,我們的差事,他能推就推,推不了就敷衍了事。
”
她對胡大老爺的印象非常好。
說到這里,朱元璋真是哭笑不得。
但事實確實如此。
“就算勉強答應了,你覺得我們會在內閣見到他嗎?”
“天啊,他竟然當著我的面指責我不愛惜身體,胡亂行事!”
這一點毫無疑問!
“偶爾去幾次,也是快到中午才到,然後在衙門曬太陽喝茶。
”
但想到胡大老爺最近一兩年的“大膽”行為,她覺得丈夫的話確實有可能是真的。
擺爛,胡大老爺是認真的!
想起胡大老爺平日的行為,馬皇後也無語了,她苦笑著搖搖頭。
朱元璋的話可能有一點危言聳听。
馬皇後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朱元璋也坦率回應。
所以,馬皇後說完後,朱元璋才會猶豫。
朱元璋听完笑了點頭,這事對國家有利,對他也有好處,他當然不會錯過。
“第二件事,我們計劃設立內閣……”
這一天,大明朝堂徹底沸騰了。
大明洪武年間的官職,和中後期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平時當差就已經夠緊張的了,更別說朱元璋的政策常常是隨性而定。
盡管朱元璋有自己的考量,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做法完全打破了傳統。
儒家思想歷經千年傳承,官員體系早已根深蒂固。
即便元朝時外族入主中原,最終也不得不遵循舊制進行科舉和官制安排。
听到這個消息,所有人都立刻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
可以說,這套制度已延續千年。
因此,朝堂漸漸習慣了朱元璋偶爾的突發奇想。
這件事涉及到太多復雜因素。
而且,如果每年開考,職位數量和考試內容都可能變化。
這背後牽涉的問題數不勝數。
再看內閣,翰林出身的人需要幾年時間學習、修書,才能參與六部事務。
這不是將丞相權力分成了七份嗎?
雖然這樣說听起來不錯,但這兩件事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可以說,“位極人臣”這四個字,從前似乎是專為丞相而設。
然而現在,朱元璋不僅將科舉改為一年一次,連考試的內容都完全脫離了以往的四書五經。
原本三年一屆的科舉,需要反復參加多輪,過關斬將後才能獲得進士功名。
“咦,閣臣竟然有七人?”
這不僅幫助六部分別補充了可用的人才,還讓他們都參與其中,從禮部那里分到了一些功勞。
湯和、徐達二人代表的是勛貴階層,必須進入內閣。
畢竟,內閣在很多時候代表著皇上的意志,只安排文官豈不是另有深意?
就這樣,章善稀里糊涂地加入了內閣。
朱元璋不管儒家是如何傳承的,他認為好的就用,認為不合適的就必須改革。
更何況,根據朱元璋剛才的指示,科舉要改成一年一次。
經過朱元璋和他胖兒子朱標的長時間商議,最終決定下來。
這不是意味著丞相制雖然被廢除了,但換個形式又回來了嗎?
這個念頭一出,許多人心里都激動起來。
太爽了!
他只是工部尚書,但由于頂級朝臣大量流失,他意外得到了機會。
而且,所有閣臣加起來的權力也不過是原丞相權力的一半。
看似權力受到極大限制,實際上責任也輕了許多。
當然,還有配備的書吏。
對這次考試,大家都覺得挺不錯的。
好家伙,科舉可是三年才舉辦一次呢。
這雖然是對他們職權的一種削弱,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不也是一種保護嗎?
如今,這權力竟然落在了閣臣手里?
他憎恨的是這個職位本身,而非某個具體的人。
他們的職房設在皇宮內,方便隨時與朱元璋溝通。
朱元璋廢除丞相後,許多人心中不安。
表面上看似新增一項四品職務,但實際上涉及事務繁雜,每個臣子都有過宰輔夢。
朝臣逐漸明白,李善長被殺僅因他擔任丞相。
此事若成,參與者必能青史留名。
不久,關于內閣七人名單的討論在朝堂掀起波瀾,盡管非傳統“清貴官”,但其品級和地位不容忽視。
七人收到聖旨後立即前往任職之所。
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官員招錄考試,章善接到聖旨時差點笑出聲。
這些人雖未必擅長其他事務,但對局勢洞察清晰,負責文字工作與跑腿。
不少官員因此眼露光芒。
朱元璋解釋道,內閣直屬皇帝,不受其他衙門管轄。
若有不服從者,會被處以極刑並迅速替換新人。
三司由對應地方官員兼管,眾人對此次招考普遍滿意,部分原因是未實現的宰輔夢得以以新形式重燃。
此外,七人中有四人為朱元璋的老臣。
這種通過考試即可入仕的方式令人興奮,而職責包括審閱奏折、撰寫建議及監督六部執行事務,讓人驚嘆不已。
如今他雖為兼任的內閣大臣,但仍需兼顧工部尚書的事務。
以往內閣的職責繁重,而如今在表面上已經輕松了許多。
要知道,這三項權力在古代屬于丞相的範疇。
能參與國家大事,監督六部三司,這樣的角色無疑是天子身邊的親信。
然而,大明開國皇帝的做法卻令人意外。
不少人不僅知情,甚至直接參與其中,即便非主要負責人也對內情有所了解。
這是皇帝為自己尋找的助力。
所有人都認真聆听朱元璋關于內閣制度的解釋。
這件事他們才剛經歷。
能在李善長一案後仍立足朝堂的,沒有一個是愚蠢之人。
但前提是這種狀況只會出現一次。
僅僅試運行兩天,朱元璋就幾乎喜極而泣。
真是輕松多了!
七個內閣大臣雖非全然出自文臣,但皆為老成持重之輩,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堪稱一流。
重點在于,這些人並非僅憑身份地位,而是歷經艱辛一步步走到現在。
可以說,即便是徐達、湯和這樣的武將,也能妥善處理政務。
因此,所有奏折交由他們處理,結果令人滿意。
更重要的是,這些官員無需像朱元璋之前那樣處理大量政務,空閑時間充足。
盡管宋利說得不錯,但胡大人依舊滿臉疑惑地看著他。
兩天過去,朱元璋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睡眠時間變多了,甚至還能抽空去妃子那里歇息。
內閣試行兩天後,幾位閣臣漸漸熟悉了運作方式。
忙嗎?忙著享樂嗎?這種話實在難以啟齒。
宋利雖見多識廣,也只能苦笑端起茶杯。
然而,步子邁得太快,丞相制剛廢除,連睡個覺的時間都沒有。
這一番操作下來,朱元璋輕松了不少。
宋利差點一口茶噴出來,總算能喘口氣了。
看看奏折,憑借經驗寫個條陳,夾進去等太監收齊後再呈給皇帝。
畢竟,外面的野花雖美,家里的花朵也要常澆水。
可別弄出“一枝紅杏出牆”的鬧劇。
再說,御案空了,他竟然有閑心打麻將了。
即使有些事拿不準,謹身殿還有他父親把關。
朱元璋拉下臉勉強來到正堂,只見宋利已坐在客位喝茶。
作為監國太子的朱標,雖無內閣大臣的權力,但仍是朱元璋的心腹。
他與宋利、徐達都是老兄弟,加上馬皇後,正好湊成一桌。
遇到不滿意的奏折,他們會直接去找對方理論,指著鼻子責罵。
如今,他身邊都是頂級謀士,不必事事親力親為。
朱元璋還叫來了徐達打麻將。
胡大人此刻正在府中悠閑。
簡單交代規則後,不管徐達是否明白,便開始了第一局。
說實話,現在還能和這對夫妻一起打麻將的,大概就這幾個人了。
胡大老爺極不情願地換了衣服,坐上馬車進宮,連聲保證才讓他勉強答應。
“別在這兒說得天花亂墜,進了宮還不是一堆麻煩事等著我。
”
朱元璋的話讓胡惟庸有些意外,“這麼說,這個東西是你弄出來的?”
內閣雖然只有七人,但實際上還有一個隱藏的成員,那就是朱標。
最終的結果由他決定即可。
這次進宮,他們依然去了謹身殿。
這些都是最貼心的老友,尤其是胡惟庸,他很會調節氣氛,這樣打麻將才更有意思。
“臣胡惟庸參見陛下、皇後!”
這是真的在玩嗎?還是和皇帝、皇後以及胡惟庸一起玩?
正在高興的時候,胡義跑來說宋利來了,胡大老爺的臉一下子垮了下來。
很快,四人各自落座,開始了第一局。
盡管如此,朱標還是感到輕松了不少。
這幾天他沒打算去教坊司。
當胡大老爺走進謹身殿,看到殿內的這些人時,他頓時松了一口氣。
“老宋,怎麼了?陛下又有什麼事找我?”
胡大老爺這時向旁邊揮了揮手,“天德兄,好久不見!”
他對麻將真是欲罷不能。
當初麻將剛傳入宮中時,他日夜想著要玩。
他萬萬沒想到,內侍上次說陛下叫他進宮一起玩樂不是玩笑,是真的。
朱元璋看完後同意的文件,他會直接畫圈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