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

第138章 同樣是做官,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愛吃葡萄皮 本章︰第138章 同樣是做官,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如果是關于我個人的事情,或許胡相是在開玩笑。

    ”

    “但涉及國家大事,胡相所說必然屬實。

    ”

    “畢竟以您的性格,是不會拿正經事開玩笑的。

    ”

    胡大人愣了一下,隨後哭笑不得地指著章善說︰

    “你這老狐狸倒是機靈得很!”

    “如果沒有別的事情,那就先告辭吧?”

    章善環顧四周,隨即便點頭同意。

    胡大人毫不遲疑地轉身離開。

    工部的一眾官員看著胡大老爺急匆匆離去的身影,心中滿是無奈。

    為何這位胡大人總要顯得如此特別呢?

    待眾人在尚書辦公處商議後走出,途經侍郎辦公室時。

    只見胡大老爺悠閑地躺在躺椅上,抱著茶壺,翹著二郎腿,偶爾輕啜一口,懶洋洋地享受著陽光。

    這一刻,眾人仿佛體會到了現實的殘酷。

    同樣是做官,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第二天早朝時,朱元璋如往常一樣和群臣討論江南水患問題。

    戶部撥款調糧,工部築堤建房,這些都是應對天災的必要措施。

    面對這樣的災難,沒人能置身事外,該承擔的職責必須承擔。

    就在大家商討之際,新上任的章善嚴肅地站了出來,高聲說道︰

    “陛下,臣有奏疏。

    ”

    朱元璋眉頭微蹙,語氣略顯不滿︰“章善,何事奏報?”

    “可是工部對此次事務有所異議?”

    這話帶著幾分質問之意,隱隱含有警告意味。

    意思是讓工部安分守己,別添麻煩。

    然而章善卻出乎意料地強硬回答︰

    “陛下,工部確實有不同看法。

    ”

    朱元璋尚未發怒,章善已將昨日胡大老爺所言詳細匯報。

    朱元璋聞言,立刻起身追問︰

    “章善,此話當真?”

    “真有這般神奇之事?”

    只要不是狂妄自大、無視權威之人,稍微不那麼恭敬也無傷大雅。

    在朱元璋看來,有才華的人有些個性是正常的。

    看吧,剛才章善的表現就像完全沒領會朱元璋的暗示一樣,直來直去。

    但朱元璋非但沒生氣,反而興奮地問︰

    “哈哈,章善,太好了!”

    “沒想到你剛到工部就發現了人才!”

    “這個主意是誰想的?”

    “這麼重要的事情,為何到現在才被發現?之前那些工部官員都在干什麼?”

    朱元璋就是那種吃飽喝足還挑毛病的人。

    在他眼里,有能力的人就該拼盡全力為他效力。

    章善確實有功有才,可明明有人就在工部,也有能力,為什麼之前的工部官員都沒發現呢?

    他們該死!

    他們怎麼就不能向章善學習呢?

    看看章善,才剛去幾天啊。

    遇到這種困難,不但沒退縮,還提出了新辦法。

    這就很好嘛。

    朱元璋對章善一陣猛夸。

    夸得章善面露尷尬。

    但他不敢打斷朱元璋的話。

    直到朱元璋說完,他才苦笑著說︰

    “陛下,您的夸獎讓我無地自容!”

    “這事實在不是我的功勞,我只是照搬罷了!”

    “混凝土的事,其實是工部侍郎胡惟庸提出的。

    ”

    “我只是復述而已,實在擔不起這樣的夸獎!”

    又是惟庸?

    朱元璋听到這里都呆住了。

    不對!

    怎麼又是胡惟庸!

    對了!

    胡惟庸在哪?

    朱元璋突然抬起頭,在朝臣中尋找胡惟庸。

    他已經找了兩遍,仍不見胡惟庸的身影。

    于是他轉向宋利問道︰“胡惟庸呢?他是不是告假了?”宋利聞言愣住,額頭冒汗,急忙解釋說胡惟庸之前提到無要事不上朝,朱元璋已經同意了。

    朱元璋听後臉色陰沉,但隨即釋然,認為即使胡惟庸不上朝,也能為國家效力。

    想到這里,他甚至覺得不讓胡惟庸上朝是自己的英明決定。

    要是胡惟庸知道,恐怕會感激得鼓掌,但也可能要求辭職。

    此刻,胡惟庸正想著回家打麻將、釣魚,覺得在家比在工部輕松多了。

    他喝茶、曬太陽的樣子讓人羨慕,但他心里卻覺得委屈,不明白為何不能繼續享受這種悠閑的生活。

    話說朝堂之上,朱元璋終于回過神來。

    “嗯,若真是胡惟庸搞出來的,倒也不奇怪。

    ”

    “畢竟他雖懶散了些,但立下的功勞不少。

    ”

    “所以這事若出自他手,我們倒是很期待。

    ”

    “這樣吧,你們工部先試試這個東西,看看效果如何。

    ”

    “要是真像他說的那樣,咱們再大規模推廣!”

    朱元璋此言一出,在場的大臣們心里直翻白眼。

    這便是皇帝對老兄弟、老臣子的待遇?

    還是因為胡惟庸成了皇親國戚才這般優待?

    為何他們要勤勤懇懇,胡惟庸卻可以悠閑度日?

    不過,朱元璋剛才提到的一點讓眾人心服口服——

    胡惟庸雖然懶散,但功勞卻不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然,有些官員還是忍不住羨慕嫉妒。

    在他們眼里不算什麼的事,到了朱元璋那里就成了功績。

    唉,人與人之間終究不同啊!

    散朝後,章善回到工部立即召集人手準備試驗。

    工部上下對此事充滿期待,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然而,作為這件事的核心人物,剛到工部任侍郎卻從未實際操辦過的胡惟庸,卻毫無激動之色。

    胡大老爺悠然自得地站在人群,盡管周圍的人情緒激動,臉漲得通紅,他卻從容不迫地端起茶壺,輕輕啜飲一口。

    斯哈……

    這樣的天氣喝口枸杞茶,倒也能暖暖身子。

    嗯,雖然我已經被系統強化過。

    不過保養身體總歸是好事。

    更何況,現在這年頭的枸杞,哪有半點純野生的好啊。

    這些還是我從宮里帶出來的呢。

    對他來說,只要看看情況,說說話就行了。

    難道還得讓這位前丞相、現工部侍郎親自上陣干活?

    其他人到時候的功勞怎麼算?

    因此,眾人對胡大老爺的表現感到十分滿意。

    這樣挺好!

    胡大老爺指揮著,其他人埋頭苦干!

    到時候有功勞下來,大家都有份,挺不錯!

    對于胡惟庸而言,水泥這種東西,上輩子見得多了。

    但他具體如何制作土水泥,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如何生產,他也只是略知一二。

    這一點知識,還是他在一本據說作者查資料相當仔細、謹慎的網絡小說中得知的。

    這不,胡大老爺此時正指揮著手下開始試驗生產。

    “嗯嗯,生石灰,就是這個,先把它磨碎!”

    “要磨得越細越好!”

    “還有黏土,也要用碾子多碾幾遍,總之這兩樣東西都要弄細,快動手吧!”

    胡大老爺此刻也只是負責指揮而已。

    他也在嘗試。

    畢竟,雖然他知道大致的方法,但實際操作還是第一次。

    確實,具體的配比他並不是特別清楚。

    而且如今的測量設備實在難以令人信賴,要是想要精確測量,恐怕還得用那種小秤一點點慢慢來才行。

    不過大致嘗試一下還是可以的。

    雖然前期制作的水泥效果不如記憶中理想,但肯定比現在用黏土作為粘合劑要好。

    此時正在干活的都是工部技藝最精湛的工匠,旁邊還站著幾位官員幫忙,既是助手,也是監督和學習者。

    對這些官員而言,他們很享受親手做些事情的過程。

    看到生石灰和黏土被碾成像可食用的面粉一樣細膩,胡大老爺滿意地點了點頭。

    “嗯,那煤渣和鐵渣準備好了嗎?拿來,也要碾碎,和剛才一樣,必須碾得非常細。

    ”

    “至于剛剛碾好的生石灰和黏土,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後放進窯里燒制!”

    胡大老爺雖是只負責指揮的人,但他幾句話就安排好了全場的工作。

    由于之前已經提到會有煆燒這道工序,所以工部早已將原材料和所需工具搬到窯爐附近。

    因此,胡大老爺剛吩咐完,那邊就已經開始仔細稱量合適的生石灰和黏土分量,隨後混合攪拌起來。

    工部這次試制十分嚴謹,每一步完成後都要讓胡大老爺檢查確認。

    只有得到他的認可,他們才會繼續下一步。

    此外,旁邊還有兩名專職記錄員。

    他們手拿紙筆,只要胡大老爺有任何指示,都會認真記錄下來。

    顯然,這就是最初的試驗記錄了。

    對于工部這樣的安排,胡大老爺覺得還算滿意。

    至少對他來說,只需動口指揮就能完成工作,已經是件好事了。

    這次試制只要能成功,之後的事就和胡惟庸沒什麼關系了。

    胡惟庸深知自己的能力。

    他不過是個擅長吃喝玩樂的混混罷了。

    雖然前世的經歷給了他超越時代的見識和雜亂無章的知識,但他從不因此輕視古人。

    在朱元璋的督促下,這些人一定能做好這件事。

    不論是找礦、備料還是建工坊,這些工部官員比從未涉足工部的胡惟庸更熟悉這些事。

    這樣挺好的。

    只要這次順利,剩下的工作和功勞都是他們的。

    胡惟庸毫不在意。

    接著,他又讓工匠重新煆燒煤渣和鐵渣,這兩種東西也要加入。

    等到一切都準備好後,胡惟庸難得地激動起來。

    在細致的叮囑下,一位手最穩的老匠人按比例將四樣東西放入大盆,慢慢攪拌。

    反復攪拌多次後,他才松了一口氣。

    “嗯,我覺得差不多了,拿點水來,我們試試效果!”

    一听這話,一直等待的工部官員們立刻精神起來。

    不管胡惟庸之前說得多麼好,結果還是要靠實際效果。

    不少人心里也在想,這會不會是個笑話?

    但實際上,可能是運氣好,也可能是胡惟庸前世的知識太精準了。

    大家午休回來後,發現一切已經準備妥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原本松散的水泥已初步硬化。

    胡大老爺查看後點頭,叮囑要適量澆水。

    交代完畢,他返回自己的房間。

    至于記錄和設置對照組這類細節,工部早就著手處理。

    作為大明六部之一,工部經驗豐富,不容小覷。

    胡大老爺只是提出概念,工部迅速制作出數百份樣品,並開始多變量測試。

    次日,工部尚書章善在朝會上匯報喜訊,朱元璋听後立刻前往工部查看。

    他親眼見到成品經受刀斧劈砍,甚至親自敲擊後仍完好無損,震驚不已。

    這材料若能廣泛使用,大明將受益匪淺,不僅限于堤壩橋梁,還可用于邊關防御及房屋建設。

    朱元璋感慨萬分,對胡惟庸贊不絕口。

    朱元璋注視著眼前的水泥樁,震驚得一時說不出話。

    片刻後,他突然大笑起來。

    “哈哈,好!太好了!”

    能在臣下面前如此開懷大笑,朱元璋實屬少見,可見他此刻心情極佳。

    笑聲平息後,朱元璋興奮地在章善肩上用力拍了一下。

    “干得好,章善!我沒看錯你這個工部尚書。

    ”

    朱元璋身強力壯,手掌寬厚,經歷過戰場的磨煉。

    即便登基為帝多年,他也時常練習武藝。

    而章善則是典型的文官。

    因此,朱元璋這一拍雖是贊賞之意,卻差點將章善拍倒在地。

    見章善齜牙咧嘴的樣子,朱元璋險些笑出聲。

    但為了維持皇室威嚴,他隨即收起笑意,轉向那熾熱的火窯。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138章 同樣是做官,差距怎麼這麼大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138章 同樣是做官,差距怎麼這麼大呢?並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