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約一炷香的時間,翁老帝師看完了。等得早就不耐煩的代老將軍直接搶過他手上的那份奏章,把自己的那份塞到對方的手里。
翁老也顧不上皇上與君後是不是在場了,迫不及待地看起了另一份。
等到兩位老爺子都看完,皇上已經換過一茬菊花了。
翁老帝師先問︰“皇上、千歲,老臣看這兩份奏章,似是出自蔣康辰之手!”
君後道︰“是康辰代筆。這兩份奏章上所寫的內容,出自另一人所想。”
老帝師已從蔣康辰那里听說了這兩份奏章的存在,但他不能直接說他知道是那位奇人所想,蔣康辰只是代筆。
但他是當真沒想到那位奇人的想法竟是如此的……“膽大”!
這兩份奏章是邵雲安引入“未來”理念的對于商業的構想以及基金會的構架模式,具體該怎麼落實,還需要結合燕國的實際情況來完善。
但即便這兩份奏章有些地方不符合燕國的現實,但其所表述的意思還是引得翁老極為的震撼。
代老將軍打斷翁老,直接道︰“皇上,千歲,老臣不懂什麼‘經濟’、‘商業’的,皇上和千歲需要老臣怎麼做,老臣便怎麼做,全由皇上和千歲定奪。可這‘救助基金’……”
代老將軍站起來就要下跪,卓金一個箭步過去,眼疾手快地扶住老將軍。
永明帝也給嚇了一跳︰“老將軍這是作甚,有什麼話您坐著說。”
卓金扶著代老將軍坐下,代老將軍急切地說︰“皇上、千歲,這‘救助基金’一定要辦!若有這‘救助基金’,邊關的將士們將再無後顧之憂,這是積福積德的大善事!”
翁老帝師也跟著說︰“此事大善!大善!皇上、千歲,老臣願捐1000貫錢給‘救助基金’!”
代老將軍︰“老臣也捐1000貫錢!”
兩位老爺子都不是家有萬金的人,尤其是老將軍一家還負擔著許多傷殘將士的生活,這1000貫錢于老將軍而言算得上是巨款了。
君後又豈不清楚兩位老爺子府中能有多少錢,他道︰“捐錢的事不急。要先把這‘救助基金’辦起來,還要擬定更詳細的章程。這也是皇上請兩位閣老進宮的原因之一。
這‘救助基金’的來歷,倒是與將軍府有些關系。”
代老將軍神色一震。
君後朝卓金點了下頭,卓金打開放在鳳椅旁的箱子。看到箱子里滿滿的銀票,兩位老臣都是面露不解。
君後這時候感懷地說︰“這里是三萬兩銀子的銀票,是嫁入秀水村的一位名喚邵雲安的妻郎,代他的夫君王石井送給戰驍的。”
代老將軍的臉色驚變,騰地站了起來︰“使不得!千歲,此事萬萬不可!”
心知伯父這是誤會了,君後道︰“伯父莫急,本君還未說完。這新茶和新酒就是出自邵雲安之手。”
代老將軍因為身體的原因,也因為避嫌,君後並沒有跟他提過邵雲安。只是給將軍府送去了新茶、新酒還有阿膠膏。
將軍府的三位老人家都十分喜歡,感念君後心里記掛著他們,也不會多問。
見翁老帝師一副早知道的模樣,代老將軍不說話了,等著君後解釋。
君後先把這三萬兩銀票的來歷解釋了一番。一听這麼多錢居然是那夫夫二人從茶酒上分到的紅利,那二人竟然是把大頭都捐出來了,代老將軍與翁老帝師的臉上都有著動容。
君後也直言,這3萬兩銀與其說是邵雲安與王石井兩人送給翼虎軍先鋒軍的,不如說是那兩人願意為皇上分憂,為朝廷盡力。
他們當時決定捐出這麼大一筆銀子時,想得也很簡單。王石井曾是先鋒軍的一員,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捐給先鋒軍。
這些銀子作為軍餉就太少了,但若是買糧草、買御寒的棉衣、買羊卻是可以買到不少。至少,也能讓昔日的還在軍中的袍澤們多吃幾口肉,多得一個窩窩。
他們兩人如此大義,蔣康辰深受所感,也想捐銀。但若都捐給先鋒軍,勢必會引來其他將領的不滿。
可若捐給其他將領,又怕捐出的銀兩最後不知飽了誰的私囊。
君後︰“因著這些顧慮,那邵雲安才想出了‘救助基金’這麼個法子。再由岑月白、蔣康寧、康瑞與蔣康辰四人一道商議出來這份‘救助基金’的章程。”
原來這些銀票和這“救助基金”是這麼來的!
翁老帝師馬上說︰“此事大善!那邵雲安雖說是妻郎,卻有著並不輸夫郎的氣度,有情有義!這救助基金,老臣願盡全力!”
永明帝嘆道︰“朝廷現在拿不出足夠的餉銀,若我們多一些如他二人這樣的慷慨之士,邊關的將士們也不至于忍饑挨餓。說來說去,還是朕這個皇上無能啊。”
“皇上!”
君後、翁老帝師和代老將軍都站了起來,要怪也只能怪先帝!
永明帝擺擺手,讓三人坐下,隨後道︰“那二人如此大義地捐出這麼多的銀兩,朕,深感欣慰。他二人不要封賞,但朕卻不能如此欣然接受。”
他看向因為他剛才的那句話仍然眉頭緊鎖的人,伸手握住對方的手,“不如君後替朕想想,朕該如何賞賜他們。”
君後用力握住皇上的手,想了想說︰“不如待國庫充盈一些後,皇上下旨為他二人建功德碑?”
翁老帝師出聲︰“老臣附議。皇上,岑月白托蔣康辰給老臣帶了幾本書和幾篇文章與詩詞,也是那邵雲安奇遇所得。
安全起見,那幾本書老臣還需抄錄完畢後再為皇上進獻上來。老臣帶來了岑月白抄錄的那幾篇文章與詩詞。”
“哦?給朕與君後瞧瞧。”
翁老帝師從袖袋里掏出折起來的一沓子紙張,雙手遞上,卓金接過後送到皇上的手里。
蔣康辰帶回來的書與岑月白抄錄的這些紙張上的內容給翁老帶來的震蕩,就好比“救助基金”給心中始終掛念著邊關將士們的代老將軍帶來的影響。
而對肩負著一個國家重擔的永明帝與君後來說,無論是這些詩詞文章、還是“救助基金”,以及那份“商業”發展計劃書,都不是簡單的幾張紙、兩份奏章。
代老將軍不懂經商,對詩詞文章也沒有研究,他最關心的是“救助基金”何時能開辦且發揮起來。
翁老帝師則對那份商業發展計劃書大為贊賞。朝廷沒錢,這份計劃書哪怕只能落實下去三成,只要能給朝廷掙銀子,能緩解國庫空虛的壓力,那邵雲安于燕國就是大功臣!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包括很多方面,不是幾句話就可以簡單說明的,也不是一份奏章就能發展起來的。
邵雲安只是從“農業”、“手工業”、“商業”、“教育”等提了一點小小的建議。真的只是建議。畢竟燕國是農業社會封建王朝,不可能一蹴而就到工業發達國家。
這一天,永明帝、君後、翁老帝師和代老將軍在東臨殿,就這兩份奏章及邵雲安這位“奇人”,暢談到深夜。
自然地,翁老帝師與代老將軍就在宮中住了下來。密切注意著宮中動向的諸方都在暗自揣測這其中的深意。
入夜了,永明帝卻依然精神抖擻。懷中是早已精神不濟,入睡的君後代齊攸。可以說,這是永明帝登基以來最輕松的一天。
盡管他現在所面臨的困難依舊擺在眼前,但他至少看到了重振燕國的希望。
永明帝一直以來都是求賢若渴。奈何那些世家大族看不上他,朝中的大臣也是各有各的小心思。如老帝師、老將軍這樣的忠臣、能臣太少太少。
現在,他得了一位奇人,還是一位不看重名望權勢,只想做個泥腿子的奇人。單就這一點,永明帝就要重賞發現了那位奇人的蔣康寧。
永明帝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那人召進宮來。那人可以不制茶、不釀酒,不做那些稀罕的東西,只要為他出謀劃策即可。
不過最終,永明帝在君後和翁老帝師的建議下,還是按捺住了這個念頭。
把邵雲安召進宮做謀士,邵雲安就等于是被推到了台前。他是皇上,本應是手握天下蒼生生殺大權的至高存在,但那是在他鏟除了所有的障礙,真正手握大權的時候。
且君後所說的也有道理。那人不願進京,若是強求反倒很可能適得其反。
那人如今是蔣康寧的義弟,岑月白又意圖收他為義子,至少在永修縣的安全是有保障了。以那人目前的所為,那人是有心為朝廷、為他這個皇上出力的。
他不如就順水推舟,先讓那人做幾年閑散農家子。
想到這里,永明帝摟緊懷里的人。其實他對那邵雲安最大的希望是對方能治好他的齊攸。每每想到代齊攸腹痛難忍和體內余毒發作的痛楚,永明帝就心如刀割。
這一生,除了這個人,他無愧于任何人!可是他身為皇帝,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最愛的人受苦,卻無能為力……
在代齊攸的臉上輕輕落下一吻,永明帝繼續深思。現在的他充滿了干勁,只想明日燕國就能如那奏章最後所憧憬的那樣,進入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