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里的生計
晨光剛漫過院角的菊叢,柳如氏就系上藍布圍裙,把前一晚晾透的菊花瓣倒進瓷盆。最近她的菊花糕生意越發紅火,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在攤子前等,昨天甚至有鎮上的雜貨鋪老板來問,能不能長期供貨。正揉著面團,院門外傳來輕輕的拍門聲,是隔壁的王婦人。
“如氏妹子,忙著呢?”王婦人掀著門簾進來,手里攥著塊藍布帕子,眼神里帶著些猶豫。柳如氏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擦手請她坐“剛準備蒸今天的糕,嫂子有事?”王婦人坐下,手指絞著帕子,小聲說“看你這糕賣得好,我也想做點小生意,可琢磨來琢磨去,不知道做啥合適,想問問你……”
柳如氏聞言,笑著往灶里添了把柴火“嫂子別愁,我倒有個主意。你看鎮上的針線鋪就兩家,賣的鞋墊、布鞋樣式都老氣,你針線活本來就好,不如做這個。鞋墊吸汗耐穿,布鞋舒服,肯定有人買。”王婦人眼楮亮了亮,又很快垂了頭“我也想過,可我做的布鞋樣式不好看,怕沒人要。”
“這有啥難的?”柳如氏起身去里屋,翻出個木匣子,里面放著她平日里繡花樣的紙樣,“你看,我這兒有鞋樣,還有些簡單的花紋,我教你怎麼剪、怎麼繡,保準好看。”說著就拿起一張鞋樣,鋪在布上,用粉餅沿著邊緣畫輪廓“先把鞋幫剪出來,針腳要密,這樣不容易開線。繡花紋的時候,用回針繡,簡單又結實,你看這朵小菊花,繡在鞋頭,多俏。”
王婦人湊過去仔細看,柳如氏又拿起針線,手把手教她繡針法。指尖穿過布里,細細的線慢慢勾勒出花瓣的形狀,王婦人學得認真,不知不覺就到了正午。臨走時,柳如氏把鞋樣和幾塊碎布塞給她“先試著做兩雙,有啥不懂的隨時來問我。”王婦人攥著東西,連聲道謝,腳步都輕快了不少。
接下來幾天,王婦人一有空就來柳如氏家請教。有時候柳如氏正忙著蒸糕,她就坐在旁邊看,等柳如氏歇口氣,再問剪鞋幫的技巧;有時候柳如氏收攤回來,她已經拿著做好的鞋幫在院門口等,眼里滿是期待。柳如氏從不嫌麻煩,哪怕自己累了一天,也會仔細幫她挑毛病“這里的針腳再密點,不然穿久了會松;這朵花的顏色可以再淺點,看著更清爽。”
過了五天,王婦人捧著三雙布鞋來敲門,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如氏妹子,你看,我做好了!”柳如氏接過鞋,只見青布面的鞋頭上繡著淺粉的菊花,鞋幫針腳整齊,鞋底納得厚實,忍不住夸道“嫂子手真巧,這鞋做得比鎮上賣的還好!”王婦人被夸得臉紅,又有些忐忑“真能賣出去?”“肯定能!”柳如氏打包票,還幫她把鞋用干淨的布包好,“明天你去集市口,那里人多,準能賣個好價錢。”
第二天傍晚,王婦人幾乎是跑著來的,一進門就拉著柳如氏的手,聲音都帶著顫“賣完了!三雙都賣完了!有個老太太說我這鞋舒服,還問我明天去不去,要再買兩雙給她閨女!”說著就從布包里掏出錢,數了幾文遞給柳如氏“妹子,這錢你拿著,要不是你,我哪能做成生意。”柳如氏趕緊推回去“嫂子這是干啥?大家都是鄰居,互相幫襯是應該的,你自己留著,以後多做幾雙,生意會更好。”
王婦人做布鞋賺錢的事,很快在鎮上的婦人間傳開了。沒過幾天,就有住在東頭的李婦人來找柳如氏,說想做些針線活賣,可不知道選啥樣式;又過了兩天,南頭的張婦人也來了,手里拿著塊花布,想請教怎麼做小孩穿的虎頭鞋。柳如氏都一一應下,每天收攤回來,院子里總能聚著幾個婦人,有的拿著鞋幫問針法,有的拿著布料選花樣,柳如氏耐心地教,偶爾還會拿出自己的紙樣分給她們。
有次李婦人做的虎頭鞋,眼楮繡得歪了,看著不精神,急得差點哭了。柳如氏拿過鞋,用溫水把線拆了,重新教她怎麼定位“先在鞋頭畫兩個小圓,再沿著圓邊繡,針腳要勻,這樣眼楮才圓溜。”李婦人跟著學,很快就繡好了,看著虎頭鞋精神的樣子,她抹了抹眼角“如氏妹子,你真是個好人,要是沒你,我這鞋肯定賣不出去。”
漸漸地,鎮上做針線活的婦人多了起來。集市上,王婦人的布鞋攤旁邊,多了李婦人的虎頭鞋攤,張婦人則在另一邊賣繡著花樣的鞋墊,有時候她們還會互相幫襯——王婦人忙不過來,李婦人就幫著招呼顧客;張婦人缺了線,王婦人就從自己的布包里拿給她。她們的生意都不錯,每天賺的錢,足夠貼補家用,有的還能給孩子買些零嘴。
這天柳如氏收攤回來,剛走到院門口,就看見王婦人、李婦人她們站在門口,手里還提著東西——王婦人拿著雙新做的布鞋,李婦人拿著塊花布,張婦人則提著一籃剛蒸好的饅頭。“如氏妹子,”王婦人把布鞋遞過去,“這是我給你做的,你每天跑攤辛苦,穿這個舒服。”李婦人也把布遞過來“這布軟和,你做件新衣裳。”張婦人笑著說“我蒸了些饅頭,你明天早上熱著吃,省得再做飯。”
柳如氏看著她們手里的東西,心里暖暖的。她推辭不過,只好收下,又轉身去屋里,把剛蒸好的菊花糕拿出來,分給她們“大家別客氣,嘗嘗我新做的糕,里面多放了些菊花,更甜了。”婦人們接過糕,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吃著,聊著各自的生意,菊叢里的香氣飄過來,混著她們的笑聲,滿院都是溫馨的味道。
後來,鎮上的婦人們還商量著,把每天做的針線活集中起來,在集市上擺了個“姐妹攤”,誰有空誰就去照看,賺的錢各自分。每次有人問起這個攤子的由來,她們都會指著不遠處柳如氏的菊花糕攤,笑著說“要是沒有如氏妹子,就沒有我們這個攤子,她可是我們的大恩人。”
柳如氏听了,總是笑著擺手“都是街坊鄰居,互相幫襯是應該的。”她依舊每天賣她的菊花糕,只是偶爾路過“姐妹攤”,看到婦人們忙碌又歡喜的樣子,心里就格外踏實——她知道,這菊香里的生計,不僅讓她自己的日子好了起來,也讓更多人的日子,變得有了奔頭。
喜歡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