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菊院
晨光剛漫過院角的菊叢,帶著露水汽的金黃花瓣還沾著星子似的露珠,柳如氏就系上藍布圍裙進了廚房。灶膛里的柴火 啪作響,火星子偶爾躥出來,映得她臉頰泛紅。她從陶罐里舀出前日炖得酥爛的老母雞,連湯帶肉倒進粗陶砂鍋,又從竹篩里抓了把曬干的黃菊花瓣撒進去——這菊花是去年秋天在院子里摘的,曬透了收在罐里,炖肉時添一把,既能去膩,又能添股清香味。小火慢煨著,砂鍋蓋縫里漸漸冒出白汽,雞肉的鮮香混著菊香飄出來,繞著屋梁轉了圈,又飄向院外。
柳如氏擦了擦手,轉身揉起面團。做月餅的面要醒得透,她按先前跟鎮上點心鋪老板娘學的法子,在白面里摻了些糖和融化的豬油,雙手反復揉搓。面粉簌簌落在案板上,她彎腰用力,額角漸漸滲出細汗,直到面團變得光滑柔韌,才停下來蓋上濕布,放在灶邊借熱氣醒著。
“ 當”一聲,是陳遠醒了,正掀著門簾往外走。他剛一抬頭,就看見柳如氏踮著腳夠櫥櫃上的糖罐,腳尖踮得老高,藍布裙擺都繃直了。陳遠趕緊上前,一把接過糖罐“我來我來,你歇會兒。”柳如氏直起腰,擦了擦額角的汗,笑著搖頭“你難得歇一天,鏢局忙了大半個月,再睡會兒,午飯還得等陣子。”
陳遠卻不肯,挽起袖子走到案板邊,拿起蒜臼子幫著剝蒜。他的目光落在案板上碼得整齊的菊花糕胚子上,那些糕胚子方方正正,表面撒了層細糖,還沒蒸就透著甜意。“今年的菊花長得旺,”陳遠指了指院外,“後院那幾株白菊開得比去年大,糕里多放些花瓣才香。”柳如氏應著,指尖捏起一撮曬干的黃菊,輕輕撒在糕胚上,細碎的花瓣落在米白色的糕胚上,像撒了層碎金。
臨近正午,院門外傳來“砰砰”的拍門聲,還夾雜著孩子的笑聲。柳如氏擦了擦手去開門,是隔壁的王婦人,手里牽著五歲的小兒子狗蛋。王婦人手里拎著個布包,里面裝著半袋自家種的紅棗,笑著進門“如氏妹子,我早上就聞著你家香味了,想著你肯定在做中秋吃食,特意帶了點紅棗來,給你添個餡。”
狗蛋早就掙開母親的手,像只小泥鰍似的鑽到廚房門口,踮著腳往里面瞅,鼻子還不停嗅著“嬸子,好香呀,是糕嗎?”柳如氏被他逗笑,趕緊從蒸籠里拿出剛蒸好的菊花糕,用油紙包了兩塊遞過去“剛出鍋的,小心燙,趁熱吃。”狗蛋接過去,先吹了吹,才咬了一大口,豆沙餡混著菊香在嘴里散開,他含糊地喊“好吃!比鎮上點心鋪的甜!”
王婦人也湊過來嘗了一塊,嚼了兩口眼楮就亮起來“這菊香真濃,還不膩人,你手也太巧了。我家那口子昨天還說,想買些像樣的中秋禮送給他掌櫃的,我說不如買你做的糕,又實在又好吃。”柳如氏听得歡喜,又去屋里端出剛烤好的月餅,竹盤里擺得滿滿當當,有裹著芝麻的五仁月餅、油亮的豆沙月餅,還有幾塊表面印著菊花紋的,是她特意試做的新花樣。
“嘗嘗這個,”柳如氏遞過一塊菊花紋月餅,“第一次在餡里摻了菊花碎,不知道合不合口。”王婦人掰了半塊放進嘴里,慢慢嚼著,菊香混著豆沙的甜在舌尖散開,她連連點頭“合口!比鎮上買的還香,你這手藝要是擺攤,肯定搶著買。”兩人坐在院中的石凳上聊天,狗蛋捧著糕,蹲在菊叢邊看蝴蝶,陽光透過菊葉的縫隙灑下來,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
午後,陳遠換了身干淨的青布衫,領口還細心地系得整整齊齊,又幫柳如氏理了理衣襟“走,帶你去鎮上趕集市。”柳如氏笑著應了,把剛晾好的菊花糕裝進竹籃,又拿了塊布蓋在上面,跟著陳遠往鎮上走。
中秋的集市格外熱鬧,街口的老槐樹底下,賣月餅的攤子排了長隊,攤主是個絡腮胡大漢,一邊用布巾擦著手,一邊大聲喊“剛出爐的自來紅!五仁、豆沙的都有,買兩斤送半斤嘍!”旁邊的水果攤前也圍滿了人,紅通通的隻果堆得像小山,黃澄澄的梨用草繩串著,還有少見的石榴,攤主正掰開一個,露出里面像紅寶石似的籽兒,引得路過的人都駐足看。
柳如氏牽著陳遠的手,慢慢逛著。走到一個銀飾攤前,陳遠突然停住腳步。攤位上擺著各式各樣的銀飾,手鐲、耳環、發簪,在陽光下閃著淡淡的光。他拿起一支素面銀簪,簪頭是朵小小的菊花,花瓣打磨得光滑發亮,邊緣還帶著細微的紋路。“這個好看,”陳遠把銀簪遞到柳如氏眼前,“你戴著肯定襯。”
柳如氏一看,趕緊擺手“不用不用,這銀簪不便宜,我有發繩就夠了。”說著就要把銀簪放回去,卻被陳遠按住手。“難得過節,給你買個念想,”陳遠轉頭對銀匠師傅說,“師傅,這個我要了。”銀匠師傅是個五十多歲的老人,笑著接過銀簪,又拿出一面小銅鏡“姑娘戴上看看,這簪子配你正好。”柳如氏接過銀簪,輕輕插在鬢邊,對著銅鏡一看,鬢邊的銀菊映著她的笑,襯得眉眼都溫柔了許多,她臉頰微紅,小聲說了句“謝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往前走了幾步,柳如氏看見一個鞋攤,攤主是個中年婦人,正坐在小馬扎上納鞋底,手工納的布鞋擺了一地,青布面、黑布面的都有,鞋底上還納著細密的花紋。柳如氏拉著陳遠走過去,拿起一雙青布面的布鞋,比了比陳遠的腳“你這雙鞋都快磨破了,前幾天我還看見鞋底有個小洞,換雙新的。”
陳遠低頭看了看自己腳上的舊鞋,鞋邊確實有些磨損,鞋底也露了線,卻還是說“不用,補補還能穿,別浪費錢。”柳如氏卻不依,從布兜里掏出銅錢遞給攤主“掌櫃的,就要這雙。”說完把新鞋塞給陳遠“押鏢走路多,穿新鞋舒服,不然腳磨破了,我還得給你上藥。”陳遠接過鞋,手指摸過細密的針腳,心里暖烘烘的,兩人手里提著包裹,在人群里慢慢走著,偶爾相視一笑,滿是踏實的歡喜。
傍晚回到家,柳如氏先把竹籃里的菊花糕收好,又拿出下午買的石榴,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剝。她把石榴籽一顆顆剝下來,盛在白瓷碗里,紅瑩瑩的籽兒堆在碗里,像撒了滿碗的紅寶石。陳遠則搬了張小桌到葡萄架下,架上的葡萄藤爬得滿,綠葉間垂著幾串紫瑩瑩的葡萄,風一吹,葉子沙沙響,偶爾有熟透的葡萄掉下來,落在地上發出輕輕的聲響。
柳如氏把炖雞和炒肉熱好,端到小桌上,又擺上月餅、菊花糕和石榴碗。這時,月亮慢慢升起來了,先是掛在東邊的屋檐上,像個淡金色的圓盤,後來漸漸爬高,顏色也變成了銀白,灑在院子里,把菊叢的影子拉得長長的,落在地上像一幅淡淡的畫。
兩人坐在桌前,面前的飯菜還冒著熱氣。柳如氏拿起一塊五仁月餅,掰了一半遞給陳遠,自己咬了口菊花糕,糕里的豆沙餡甜而不膩,還帶著淡淡的菊香。“今年的中秋,比往年都好,”柳如氏看著院中的菊叢,輕聲說,“有自己的家,有你在身邊,還有滿院的菊花。”
陳遠接過月餅,咬了一口,五仁的香混著餅皮的酥在嘴里散開。他放下月餅,握住柳如氏的手,她的手因為常年做家務,指腹有些粗糙,卻很溫暖。“以後會更好,”陳遠看著她的眼楮,認真地說,“等明年春天,我就去鎮上牙行問問,買幾畝好地。你喜歡種花,咱們就留半畝種菊花,剩下的種麥子和豆子,收了糧食,咱們的日子就更有保障了,就算我偶爾押鏢晚回來幾天,你也不用愁吃的。”
柳如氏靠在陳遠肩上,抬頭看著月亮,月光落在她臉上,溫柔得很。“好啊,”她輕聲說,“到時候我在地里種些青菜,蘿卜、白菜、豆角都種點,你押鏢回來,就能吃新鮮的。要是收成好,咱們還能腌些咸菜,冬天就不用去鎮上買了。”
葡萄架下,兩人的說話聲輕輕的,混著菊香和月光,飄在院子里。遠處偶爾傳來幾聲狗叫,還有鄰居家孩子的笑聲,隱約能听見王婦人在喊狗蛋回家吃飯。一切都那麼安穩,沒有押鏢時的奔波,沒有攢錢買房時的焦慮,只有眼前的飯菜、身邊的人,還有滿院的月光和菊香。
柳如氏心里想著,要是每天都能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陳遠在身邊,有自己的家,有滿院的菊花,就再好不過了。她輕輕嘆了口氣,不是愁緒,而是滿心的滿足。陳遠似乎看透了她的心思,緊了緊她的手,聲音很輕卻很堅定“會的,以後每年中秋,咱們都這樣團圓,就算我老得走不動路了,也陪著你在院子里看月亮、吃菊花糕。”
月亮越升越高,銀輝灑滿了整個院子,菊叢里的花,在月光下像是鍍了層銀,花瓣上的露珠還沒干,閃著細碎的光,好看得很。兩人坐在葡萄架下,吃著月餅,聊著天,偶爾伸手摘顆葡萄放進嘴里,甜絲絲的汁水在舌尖散開。直到夜深了,院外的聲音漸漸靜下來,只有蟲鳴聲和風吹過菊葉的沙沙聲,兩人才收拾起碗筷進屋。
屋門關上,滿院的月光和菊香卻還在靜靜流淌,落在青石板路上,落在菊叢的花瓣上,也落在兩人心里——這是他們在自己家里過的第一個中秋,也是往後無數個團圓日子的開始。
喜歡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