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

第404集︰竹扇的風痕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404集︰竹扇的風痕

    入伏的雨剛歇,青石板縫里還凝著濕涼,陳硯秋攥著那柄竹扇踏進“謙益號”當鋪時,掌櫃周存禮正用細布擦著櫃台上的銅鎮紙。竹扇邊緣的篾絲勾住了門簾穗子,帶起的風裹著院角梧桐的潮氣,讓周存禮抬眼時,先瞥見了扇面上那道斜斜的裂痕——像被貓爪撓過,又像被什麼重物碾過,把原本繪著的半枝荷攔腰截斷。

    “陳先生這扇,可是要當?”周存禮放下布,指了指櫃台後的高凳。他認得陳硯秋,是巷尾“硯秋書齋”的先生,平日里總穿件洗得發白的青布長衫,教幾個蒙童識字,偶爾也來當鋪當些舊墨寶,卻從不當貼身物件。這柄竹扇他見過,去年端午陳硯秋還拿在手里搖著,給學生講“扇裁月魄羞難掩”的詩句,扇面上的荷是他自己畫的,墨色濃淡里藏著幾分文人的雅致。

    陳硯秋把竹扇放在櫃台上,指腹輕輕蹭過那道裂痕,指尖沾了點竹屑。“不當,是想請周掌櫃看看,能不能修。”他聲音比往常低了些,眼角掃過櫃台里陳列的玉鐲、銀簪,最終落回扇面上,“這扇是先母留下的,竹骨是她當年從蜀地帶來的湘妃竹,扇面是我後來添的畫。前日學生打鬧,不慎把扇柄壓裂了,我自己用膠黏過,可扇面總也展不平。”

    周存禮拿起竹扇,迎著光看。湘妃竹的竹骨上布著淡褐色的斑紋,像淚痕般蜿蜒,扇柄處果然有一道半寸長的裂痕,膠痕隱約可見,把原本圓潤的弧度撐得有些變形。扇面是素絹的,邊緣已經泛黃,那道斜裂痕從扇骨處延伸到扇面中央,正好斷在荷花的花瓣上,像是好好的一朵荷被生生撕了個口子。“陳先生,修扇不難,難的是修得看不出痕跡。”周存禮放下扇,指尖敲了敲櫃台,“我認識個老匠人,姓甦,住在南城巷尾,專做竹器修補,尤其擅長修舊扇。只是他性子怪,只修他瞧得上的物件,若是他覺得這扇沒了修的必要,給多少錢都不接。”

    陳硯秋眼楮亮了亮。“那勞煩周掌櫃給個地址,我這就去找甦匠人。”他說著就要起身,卻被周存禮攔住了。

    “別急。”周存禮從抽屜里拿出張紙條,提筆寫了地址,遞過去時又多了句嘴,“甦匠人脾氣 ,你去的時候別提錢,也別多說煽情的話,就把扇給他看,讓他自己定。還有,他每天只修一件東西,去晚了就得等第二天。”

    陳硯秋接過紙條,疊好塞進長衫口袋,又把竹扇小心地裹進布帕里,道謝後匆匆出了當鋪。青石板路上的水窪映著他的影子,腳步比來時急了些,布帕里的竹扇偶爾蹭到腿,像是在輕輕提醒他——這不僅是柄扇,更是母親留給他的最後念想。

    母親走的時候,他才十五歲。那年蜀地鬧饑荒,母親帶著他逃到這江南小鎮,身上只帶了這柄竹扇和一個布包,包里是幾件換洗衣物和一本線裝的《詩經》。母親說,這扇是她嫁給父親時,外祖父送的嫁妝,湘妃竹在蜀地也少見,外祖父跑了三個集市才尋到的好竹料,請匠人做了這柄扇,扇面原本是空白的,母親說要留著讓他長大後畫自己喜歡的東西。後來他學了畫,第一幅像樣的畫就是扇面上的這半枝荷,畫好那天,母親拿著扇看了半天,笑著說︰“我兒的筆,比江南的荷還俊。”

    想到這里,陳硯秋攥緊了布帕。穿過兩條巷,就到了南城巷尾,甦匠人的鋪子沒有招牌,只在木門上掛了個竹編的小燈籠,燈籠上刻著個“甦”字。他推開門時,听見屋里傳來“沙沙”的聲響,像是竹刀在削竹片。

    屋里不大,靠牆擺著一排竹筐,里面放著各種竹器——竹籃、竹碗、竹梳,還有些沒完工的扇骨,地上鋪著竹席,一個穿粗布短衫的老人正坐在竹席上,手里拿著一把小竹刀,在一段竹骨上細細雕琢。老人頭發花白,背有些駝,側臉的皺紋里沾了點竹屑,卻半點不在意,只盯著手里的竹骨,眼神專注得像在看什麼稀世珍寶。

    “請問是甦匠人嗎?”陳硯秋放輕腳步,怕打擾了老人。

    甦匠人沒抬頭,手里的竹刀依舊在竹骨上移動,“何事?”

    “我有柄竹扇,想請您修一修。”陳硯秋走到老人面前,把布帕打開,將竹扇遞了過去。

    甦匠人這才停下手里的活,抬起頭。他的眼楮很亮,不像尋常老人那樣渾濁,掃過竹扇時,先落在竹骨上,再移到扇面的裂痕處,最後又回到竹骨的斑紋上。“湘妃竹,至少有二十年了吧?”他接過竹扇,指尖在竹骨上輕輕摩挲,像是在感受竹紋的溫度。

    “是,這竹骨是先母二十多年前從蜀地帶來的。”陳硯秋站在一旁,大氣不敢出,生怕老人說“不修”。

    甦匠人沒說話,拿起竹扇走到窗邊,迎著光看扇柄的裂痕。陽光透過窗欞,落在竹扇上,把湘妃竹的斑紋照得更清晰,那道裂痕在光下顯得格外扎眼。他用指甲輕輕摳了摳膠痕,眉頭皺了皺︰“之前用的膠不行,太硬,把竹骨的紋路都撐變形了。”

    “是我自己瞎弄的。”陳硯秋有些不好意思,“我想著能粘住就好,沒顧上別的。”

    甦匠人轉過身,把竹扇放在桌上,又拿起剛才雕琢的竹骨,繼續用竹刀削著。“你這扇,扇骨裂了,扇面也破了,修起來要費些功夫。”他頓了頓,看了陳硯秋一眼,“你為什麼一定要修這扇?現在買柄新扇,也花不了幾個錢。”

    陳硯秋沉默了片刻,聲音有些發顫︰“這扇是先母唯一的念想。她走的時候,就囑咐我好好留著這扇,說看見扇,就像看見她在身邊。”他想起母親臨終前,躺在病床上,手里還攥著這柄扇,氣息微弱地說︰“硯秋,娘走了,你要好好活著,把書教好,把這扇留好……”

    甦匠人手里的竹刀停了停,竹屑落在竹席上,發出輕微的聲響。他沒再說話,只是把手里的竹骨放下,重新拿起那柄竹扇,仔細打量著扇面的裂痕。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開口︰“明天這個時候來取。”

    陳硯秋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連忙道謝︰“多謝甦匠人!不知修扇要多少工錢?我……”

    “工錢的事,明天再說。”甦匠人打斷他,又低下頭,拿起竹刀繼續削竹骨,“你先回吧,別在這礙著我干活。”

    陳硯秋知道老人性子怪,也不多說,又道了聲謝,輕輕帶上門走了。出門時,他回頭看了眼那扇木門,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不知道修好的扇,會是什麼樣子。

    第二天一早,陳硯秋沒去書齋,先去了南城巷。離甦匠人的鋪子還有幾步遠,就看見木門開著,甦匠人正坐在窗邊,手里拿著那柄竹扇,像是在端詳什麼。他加快腳步走過去,剛進門就看見扇面上的裂痕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幾縷淡綠色的藤蔓,從扇骨處延伸出來,纏繞著那半枝荷,正好遮住了原本的裂痕,藤蔓上還點綴著幾朵小小的白色花苞,像是剛冒出來的新芽。

    “甦匠人!”陳硯秋快步走過去,接過竹扇,指尖輕輕拂過扇面,藤蔓的墨跡很淡,卻和原本的荷花渾然一體,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這里曾有過一道裂痕。再看扇柄,那道裂痕也不見了,竹骨被打磨得光滑圓潤,和沒壞的時候一模一樣,甚至比之前更亮了些,湘妃竹的斑紋在光下顯得格外溫潤。

    “扇骨我用了蜀地的竹膠,比普通的膠軟,不會撐壞竹紋,也粘得牢。”甦匠人坐在竹席上,手里拿著個竹編的小筐,慢悠悠地說,“扇面的裂痕太大,光用膠補會皺,我就添了幾縷藤蔓,正好順著裂痕的方向畫,這樣既遮住了痕,也不破壞你原本的畫。”

    陳硯秋拿著竹扇,眼眶有些發熱。他想起小時候,母親拿著這扇,給他扇風解暑,扇面上的荷在風里輕輕晃動,像是真的開在眼前。如今扇修好了,藤蔓纏繞著荷花,像是母親的手,輕輕護著他。“多謝甦匠人,這扇修得太好了……”他聲音有些哽咽,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謝意。

    甦匠人擺了擺手,指了指竹扇的扇柄︰“你再看看扇柄。”

    陳硯秋低頭看扇柄,才發現竹柄上多了個小小的刻痕,是個“秋”字,刻得很細,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這是……”

    “你姓陳,名硯秋,‘秋’字正好配你扇面上的荷。”甦匠人拿起竹筐,開始往里面放竹梳,“我修扇,不只是修物件,更是修人心。這扇對你重要,我就多花點心思,讓它能陪你更久些。”

    陳硯秋攥著竹扇,心里暖得發燙。他從口袋里掏出錢袋,剛要取錢,卻被甦匠人攔住了。“不用給錢。”甦匠人說,“我修這扇,是因為我瞧得上這扇的情義,不是為了錢。你是教書先生,好好教那些孩子識字,比給我錢強。”

    陳硯秋愣住了,手里的錢袋停在半空。“可這怎麼好意思……”

    “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甦匠人站起身,把竹筐放進櫃里,“你要是過意不去,下次路過,給我帶本你教孩子的書就行。我老了,眼楮不好,想看看小孩子讀的書,回憶回憶小時候的事。”

    陳硯秋連忙點頭︰“好!我明天就給您帶過來,帶最好的本子!”

    從甦匠人的鋪子出來,陳硯秋拿著竹扇,沿著青石板路慢慢走。風從巷口吹過來,他輕輕搖了搖扇,竹扇發出“沙沙”的聲響,扇面上的荷和藤蔓在風里仿佛活了過來,淡淡的墨香混著竹的清香,縈繞在鼻尖。他低頭看扇柄上的“秋”字,又想起母親的笑容,眼眶忍不住濕了。

    回到書齋時,學生們已經到了,正坐在桌前背書。看見陳硯秋進來,都停下背書,齊聲喊“先生好”。陳硯秋笑著點頭,把竹扇放在講桌上,拿起課本,卻沒立刻開始講課,而是拿起竹扇,對學生們說︰“今天先不講書,給你們講個關于這柄扇的故事。”

    學生們好奇地圍過來,盯著講桌上的竹扇。陳硯秋指著扇面上的荷和藤蔓,慢慢說起了母親的故事——說起母親帶著他從蜀地逃荒到江南,說起母親拿著這扇給他扇風,說起母親臨終前的囑咐,也說起了甦匠人修扇的事。他說得很輕,卻讓每個學生都听得入了神,有的學生甚至悄悄抹了抹眼楮。

    “這扇上的裂痕,原本是道疤,可甦匠人用藤蔓把它遮住,讓它變成了風景。”陳硯秋放下竹扇,看著學生們,“就像我們的生活,總會有不如意的事,就像這扇上的裂痕,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彌補,用情義去守護,那些不好的事,也能變成美好的回憶。”

    學生們似懂非懂地點頭,其中一個叫小豆子的學生,怯生生地問︰“先生,那甦匠人是不是很厲害?他能把壞了的東西修好,還不要錢。”

    陳硯秋笑了,摸了摸小豆子的頭︰“是,甦匠人很厲害,但他的厲害不是因為他手藝好,是因為他心里裝著別人的情義。他知道這扇對我重要,所以才願意花心思修,還不要錢。你們以後也要做這樣的人,心里裝著別人,願意幫別人,這樣才是真正的厲害。”

    那天的課,學生們听得格外認真。課後,陳硯秋把自己最珍愛的一本《詩經》找出來,這本書是母親當年帶過來的,扉頁上還有母親的字跡。他把書仔細包好,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甦匠人的鋪子里。

    甦匠人接過書,翻開扉頁,看見上面的字跡,眼楮亮了亮。“這字寫得好,有風骨。”他輕輕摸著書頁,像是在撫摸老朋友的手,“多謝你了,陳先生。”

    “該多謝您的是我。”陳硯秋說,“這扇修好了,我母親要是知道了,肯定會很高興。”

    甦匠人笑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像老竹的紋路。“只要你好好待這扇,你母親就會高興。”他把書放進櫃里,又拿起那柄竹扇,遞給陳硯秋,“再搖搖看,是不是比之前更順手了?”

    陳硯秋接過竹扇,輕輕搖了搖。風從扇面吹出來,帶著竹的清香,扇柄握在手里,溫潤得像母親的手。他看著扇面上的荷和藤蔓,又看了看甦匠人,心里忽然明白——有些物件,之所以珍貴,不是因為它本身有多值錢,而是因為它承載著情義;有些匠人,之所以讓人尊敬,不是因為他手藝有多高超,而是因為他願意用手藝守護別人的情義。

    後來,陳硯秋常常帶著那柄竹扇去書齋,夏天給學生扇風,冬天就把扇放在講桌上,像個老朋友一樣陪著他。學生們也漸漸知道了這扇的故事,每次看見扇,都會想起先生說的“情義”二字。

    有一次,小豆子不小心把墨汁灑在了扇面上,嚇得哭了起來,以為先生會生氣。陳硯秋卻沒生氣,只是拿起竹扇,笑著說︰“沒關系,墨汁灑了,我們可以再添幾筆,讓它變成新的風景。”他拿起毛筆,在墨汁處畫了只小小的蜻蜓,正好落在藤蔓的花苞上,原本的墨漬瞬間變成了畫的一部分,比之前更生動了。

    小豆子看著扇面上的蜻蜓,破涕為笑︰“先生,您真厲害,就像甦匠人一樣!”

    陳硯秋摸了摸小豆子的頭,又看了看手里的竹扇。扇面上的荷、藤蔓、蜻蜓,還有那道被遮住的裂痕,都像是在訴說著一個個關于情義的故事。他知道,這柄竹扇會一直陪著他,就像母親的愛,就像甦匠人的善意,永遠不會消失。

    入秋的時候,陳硯秋帶著學生去南城巷,給甦匠人送了一幅畫,畫的是巷尾的竹鋪子,鋪子里掛著個竹燈籠,燈籠下坐著個老人,手里拿著柄竹扇,扇面上是半枝荷,荷邊纏繞著藤蔓,藤蔓上停著只蜻蜓。甦匠人接過畫,看了半天,笑著說︰“你把我畫得太年輕了。”

    陳硯秋也笑了︰“在我心里,您就是這樣的,永遠有精神,永遠願意幫別人。”

    風從巷口吹過來,卷起地上的落葉,也吹動了甦匠人手里的竹扇。扇面上的荷在風里輕輕晃動,像是在點頭,又像是在微笑。陳硯秋看著那柄扇,忽然覺得,扇面上的風痕,不是裂痕,也不是墨痕,而是人心底最溫暖的情義,是歲月里最珍貴的回憶,會一直陪著他,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第404集︰竹扇的風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第404集︰竹扇的風痕並對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