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從最近的戰役往前看,以前的戰船小得可憐,和我們現在用的戰船根本對不上號,沒有什麼參考的意義,還有就是,我們要看江南這一帶發生的戰役。”
這樣經過篩選,需要查閱的古籍,就少了一大半。
畢竟雄英裂土為王的時代,戰事最為頻繁,但能夠擁有強大水軍的王侯很少。
常茂恍然大悟,順嘴提議。
“那我們直接看我爹參與過的那幾次戰役不就行了嗎,特別是鄱陽湖戰役,陛下和陳友諒打的這一場,持續了數十天,打得可激烈了。”
別看常茂不愛看兵書,對古往今來的其他戰事不感興趣,可對自己親爹參與過的戰役,他是如數家珍。
特別是鄱陽湖之戰,當時還是陳友諒手下的猛將張定邊,他們制定了“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斬首行動。
用沖擊力強的戰船巨艦,把陛下所乘的戰船撞擱淺了,在陛下陷入重重包圍,情況十分危急的關頭,全靠父親指揮得當,並且不顧自己性命前去搭救,這才讓陛下得以脫險。
救駕首功,就是這麼來的!
常茂說到興頭上,語氣激昂起來。
“……後來陛下要實施火攻,還是我爹點了一支敢死隊,乘著小舟突擊闖進了敵營,我爹的小船雖然沒有陳友諒的戰船又大又猛,可我爹他靈活啊,而且他起到了帶頭作用,鼓舞了將士,分割、圍殲敵方的巨艦,陳友諒想率部殘逃時,還是我爹提前在封鎖了鄱陽湖通往長江的出口!”
一口氣說完,常茂腦中忽然靈光一現。
等等!
當時為什麼要火攻來著?
好像是陳友諒的水軍,因為所乘的船只巨艦,轉舵困難,擔心被小船圍攻,還有臨時征集的士兵,不適應水上作戰,這才把所有的船艦,全部拿鐵鏈鎖在了一起!
而在想出火攻的破解之法以前,陳友諒這樣的做法,可是讓陛下吃盡了苦頭!
“殿下,有了!”
“我也有了!”
朱棣和常茂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臉上豁然開朗的神色。
兩人異口同聲的說道︰“連鎖戰船!”
是的。
走敵人的路,讓敵人無路可走。
本身在朱棣的設想里,下海的戰船要更加高大,他也跟父皇提出了這一點。
鄱陽湖之戰過後,陳友諒身亡,後來陳理率張定邊等將領歸降,連同造船工匠一並歸屬了老朱家管轄。
但水軍如今在用的戰船,實際上沒有鄱陽湖之戰時那麼堅固與龐大,畢竟戰爭打起來,搞破壞容易,想要修復卻很難,再加上一些老匠師故去了,隱居了,隨著蒙古軍隊被打退到北地以外,朝廷對水軍的重視也不如當年。
如今重啟造船廠,朱棣還真不知道,這次造出來的是行動便捷的戰船,還是像小山包一樣,移動緩慢但堅不可摧的水上戰艦。
“常先鋒,走,我帶你去造船廠,咱們去看看船有多大,用上這連鎖戰術行不行,要是行的話,咱們就弄個加強版的戰艦。”
想到幾座山包大的戰艦,飄在海上。
估計倭寇的船只看到這樣的杰作,都不敢往前靠近!
想想就覺得威風!
“不是殿下,你說風就是雨,還真打算把船只鎖起來,讓它如履平地,來解決暈船的問題?”
別看提議有常茂的一份,但他還是提醒朱棣別太沖動。
“殿下,你難道忘記了陳友諒用這一招的時候,被火攻有多慘烈了嗎?”
朱棣找出關于鄱陽湖戰役記載的那本小冊子,往懷里一揣,自信十足的比劃著。
“鄱陽湖和海面上一樣嗎?河面上躲在不過去的暗箭,不代表海面上躲不過去,沒有實際看過試過,怎麼知道行不行,別磨蹭了,趁著天黑能看清船體和圖紙,咱們快走。”
朱棣抓住常茂的袖子,把人往外拽。
還沒走到大殿門口,迎面看到父皇抱著乖佷兒,和大哥一起走了進來,他腳步停頓了一下,但也僅有一下,但毫不猶豫地打算越過三人。
“乖佷兒,大哥,父皇,我和常先鋒有急事要去工部一趟,有什麼事,下次再說。”
“老四你等會兒……”
“等不及了,天要塌下來了!”
以前朱元璋就絆不住朱棣的腳,連想阻止朱棣上房掏鳥都困難。
何況現在朱棣急著去辦正事。
朱標伸手去攔,結果抓了個空。
眼看朱棣帶著常茂要跑,還是朱雄英急得大喊了一聲。
“四叔!”
“……”
朱棣猛地停下腳步,倒吸一口涼氣,轉身白了一眼沒收住腳,撞到他後背上的常茂,又把人往回拖。
一直拖到朱雄英的面前,他欣喜若狂的問道︰“乖佷兒,你終于不叫我撕書了,快說快說,你喊四叔有什麼事,餓了嗎?”
“不是。”
朱元璋沒想到,現在老四連標兒的話都不听,只有乖孫能治住他。
他閑言沒有講,直入主題。
“老四,茂兒,賽龍舟時,參加比試的神機營士兵里,有三成士兵暈船了,咱沒說錯吧?”
“這……”
常茂沉吟不語,用眼神求助朱棣。
他可不敢在陛下的面前撒謊。
朱棣如今有了破解之法,也沒再藏著掖著,重重地一點頭。
“父皇你沒說錯,但你別擔心……”
“咱沒擔心,咱是來告訴你,龍舟窄又長,遇水容易打漂,但戰船體積寬大,只要拿鐵鎖將它們綁起來,就能夠讓戰士在上面如履平地般,就算是架了火炮上去,有炮彈落在附近,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朱棣心中狂喜。
“父皇,咱們想到一起去了!”
朱棣連忙把剛才常茂提起鄱陽湖之戰時,想到陳友諒依靠這一招,讓父皇他們久攻不下,望著船艦興嘆,從中得到靈感的說了。
既然父皇也同意這麼做,說明這個方法可以嘗試。
而且,朱棣不光想要借鑒,他還要加強。
“父皇,我想讓造船廠按照陳友諒當時那些最強的船艦來造,不多造,來三艘就行,到時候拿鐵鎖一綁,讓神機營的全體將士帶著火器在前方,給所有海軍開道,絕對能夠稱霸海上!”
鄱陽湖大戰,最後決定生死的那一役,發生在至正二十三年夏1363年),當時朱棣才三歲,自然沒有親眼見識過,陳友諒那些巨艦,究竟有多麼龐大、多麼堅固!
別說造三艘了,就算是造其中最差的那一艘,都要耗費三五萬兩白銀。
朱元璋倒不是心疼錢,而是忽然意識到,船艦連鎖戰術,確實能夠解決暈船,還有削弱海上敵方來襲的戰力。
但同樣,它暴露出來的目標太大了。
“老四,你想沒想過,你開著這樣的戰艦去海上打倭寇,那些倭寇可能還沒和你交手,就先因為自知不敵,逃之夭夭了,而戰艦越大,行動起來越緩慢,想追上那些小船,簡直是大海里撈針。”
而海上的倭亂不除,有它們通風報信,想要追根溯源,追去倭國的近海,那就是給人當活靶子。
“咱覺得,這戰艦既要平穩,又不能讓倭寇的船只隔著老遠看到就跑,綁三艘不行,要不綁一艘加一些戰船,讓暈船的將士上去算了。”
只是這樣一來,作戰行動起來,難免束手束腳,疏于配合。
暈船的兄弟們也不想因為得到額外的照顧,拖了大家的後腿,可能會自行決定脫離神機營。
朱棣抿緊嘴。
常茂面色為難。
就連朱標都眉頭緊鎖,思考著父皇說的問題,要如何破解。
由于有了提防火攻的心理,都不用怕倭寇火攻來襲,只要多涂一些防火油,加強巡防即可。
但海軍是去抗倭的,倭寇見到巨艦就逃跑了,那還抗什麼倭?
那不成了在大海里玩老鷹捉小雞了嗎?
就在眾人愁眉不展之際。
“啪!”
朱雄英猛地一拍小手,又張開雙臂,臉上帶著憨態可掬的笑容。
【爺爺,格局打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