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

第132章 漢羌聯姻定乾坤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作家小郭 本章︰第132章 漢羌聯姻定乾坤

    第一折 治洛三年興百業

    景元十年春,洛陽城的柳樹枝條抽出新芽,護城河上的冰面剛化,便有西羌商隊的木筏順流而下,載著成捆的羊毛和獸皮。姜維站在新建的“互市署”前,看著羌族少女用羊毛交換漢人的鐵器和蜀錦,嘴角不禁揚起笑意——自去年頒布《互市令》以來,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洛陽八門上演。

    “大將軍,”張虎抱著一摞竹簡匆匆趕來,袖口還沾著墨跡,“各郡縣的《中原令》抄本已送達,隴西太守請示是否允許羌人擔任亭長。”

    姜維接過竹簡,指尖劃過“漢羌共治”的條目︰“傳我命令,凡羌漢通婚滿三年、能識漢字者,均可參選亭長。”他望向遠處正在教漢人放牧的西羌勇士,“讓漢羌百姓知道,在我漢軍治下,不分彼此。”

    阿萊娜騎著青騅馬馳來,馬鞍上掛著新制的羊皮地圖︰“大將軍,老寨主派人送來消息,河西走廊的屯田已開墾出萬畝良田,第一批小麥苗破土了。”她跳下馬來,羌繡靴底還沾著邊關的沙土,“軻比能的鮮卑部也派人來學牛耕,說是要在草原上種‘漢家麥’。”

    姜維點頭,忽然看見街角有孩童追逐嬉戲,其中一個羌人男孩穿著漢服,腰間卻掛著狼頭玉佩︰“阿萊娜,你看,漢羌的孩子已經玩在一起了。”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自己在太學看到的場景——羌漢學子共讀《周禮》,鮮卑少年研習《孫子兵法》,“或許,我們真的在創造新的時代。”

    互市署內,原曹魏治書侍御史王肅正在編纂《漢羌律》,竹簡上墨跡未干︰“大將軍,羌人‘以血還血’的習俗與漢律沖突,該如何處置?”

    姜維沉吟片刻︰“死罪可依漢律,其余罪責,允許羌人用牛羊贖罪。”他想起諸葛亮治蜀時“因地制宜”的策略,“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讓百姓安居樂業,便是好法。”

    午後,姜維來到洛陽城郊的屯田區。這里原是司馬昭的私人馬場,如今已被改造成良田,漢羌百姓合作耕種。一位羌族老漢正在教漢人青年搭建羊圈,看見姜維,連忙用生澀的漢語喊道︰“大將軍,今年的羊毛能換十擔鹽!”

    姜維笑著點頭,忽然听見遠處傳來爭吵聲。兩個漢子正在爭奪水源,一個是漢人士兵,一個是西羌牧民。他走上前,只見漢兵握著劍柄,西羌牧民攥著羊鞭,眼中都有怒火。

    “怎麼回事?”姜維沉聲道。

    漢兵搶先道︰“他搶我們屯田的水!”

    西羌牧民不服︰“河是天上下的,憑啥只給你們種田?”

    姜維蹲下身,指著田間的水渠︰“這條渠是去年冬天,漢羌百姓一起挖的。”他抽出腰間的狼頭玉佩,“老寨主說過,草原上的水,要分給所有牛羊;漢地的水,要灌溉所有良田。”他轉頭對隨行的張虎說,“在水渠中段建分水閘,漢田羌牧各取一半,再敢鬧事,按《互市令》論處。”

    兩人羞愧地低頭認錯,姜維卻拍了拍他們的肩膀︰“你們的孩子,說不定將來會一起打匈奴、通西域,現在怎能為這點小事傷了和氣?”

    夕陽西下時,姜維回到將軍府,案頭放著阿萊娜送來的禮物——一雙羌繡靴子,鞋面上繡著漢家的星象和西羌的狼圖騰。他撫摸著靴底的“定中原”三字,忽然想起諸葛亮臨終前的話︰“伯約啊,漢羌如左右手,缺一不可。”

    第二折 太學初開育英才

    景元十年夏,洛陽太學的匾額正式懸掛,漆色未干的“太學”二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姜維穿著朝服,親自迎接第一批學子,其中既有蜀漢舊臣的子弟,也有西羌首領的佷子、鮮卑貴族的幼子。

    “諸位學子,”姜維站在青銅孔子像前,手中捧著《春秋》竹簡,“這里不分漢羌鮮卑,只論學問高低。”他望向人群中穿著羌袍的少年,“當年孔子周游列國,教無類,今天的太學,也要成為天下英才的搖籃。”

    太學祭酒正走上前,低聲道︰“大將軍,有鮮卑學子問,為何要學漢人禮儀?”

    姜維朗聲道︰“鮮卑有鮮卑的勇士,漢人有漢人的典籍,但若想讓草原和中原永遠太平,便要懂彼此的規矩。”他忽然看見阿萊娜穿著漢服走來,腰間卻別著羌族的短刀,“就像阿萊娜將軍,既能騎射彎刀,也能背誦《出師表》,這才是漢羌的未來。”

    課堂上,一位西羌少年突然站起︰“先生,我們西羌的狼圖騰,為何不能刻在太學的牆上?”

    授課的博士愣在當場,姜維卻笑道︰“為何不能?”他轉頭對正說,“在太學側殿,闢出一間‘四夷館’,陳列各族圖騰與典籍,讓學子們知道,漢家的天下,是五方之民共築的。”

    課後,姜維帶著阿萊娜巡視太學藏書閣。書架上不僅有漢家經典,還有西羌的《狼圖騰經》、鮮卑的《穹廬記》。阿萊娜忽然指著一卷竹簡︰“大將軍,這是老寨主口述的西羌歷史,我讓人翻譯成漢文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姜維翻開竹簡,看見第一句寫著︰“狼行千里,不離草原;漢人千世,不忘桑田。”他忽然想起在祁山堡的日子,那時他還是曹魏的中郎將,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成為漢羌融合的紐帶。

    “大將軍,”阿萊娜忽然湊近,“老寨主又派人催婚了,說秋高馬肥時,正是辦喜事的好時候。”她的耳墜輕輕晃動,那是去年鮮卑首領送來的賀禮,“他還說,羌漢聯姻,要辦得比單于的婚禮還要熱鬧。”

    姜維笑了,想起三年前在虎牢關,老寨主將狼頭玉佩交給他時的場景︰“老寨主怕是等不及抱外孫了。”他忽然看見藏書閣的陰影里,有個少年正在臨摹《出師表》,字跡雖稚嫩,卻筆筆有力,“先讓太學走上正軌,婚事……等擊退南中叛亂再說。”

    阿萊娜臉色微變︰“南中又有動靜?”

    姜維點頭,從袖中取出密報︰“孟獲的佷子孟虯聯合東吳,在郡煽動叛亂,還打著‘復蜀’的旗號。”他望向窗外的漢旗,“當年丞相七擒孟獲,如今這些後人卻忘了,漢家待南中如兄弟。”

    第三折 南中平叛顯仁威

    景元十年秋,南中腹地的郡陰雨連綿。姜維率軍抵達時,正看見叛軍在關前豎起“復蜀”的大旗,旗上卻繡著東吳的青鸞紋。他勒住戰馬,望著關樓上的孟虯,大聲道︰“孟虯!你叔父孟獲當年與丞相盟誓,永不反叛,你竟背信棄義?”

    孟虯冷笑道︰“蜀漢已亡,我南中為何要受漢人管轄?”他揮劍指向漢軍陣中的西羌騎兵,“你竟讓羌人助戰,分明是數典忘祖!”

    姜維按劍上前,七星劍在雨中泛著寒光︰“我漢軍此次南下,只為討逆,不傷百姓。”他轉頭對阿萊娜說,“讓西羌勇士在關前放牧,展示我們的糧草輜重。”

    三日後,關下的草原上,西羌牧民悠然放牧,漢軍屯田兵則在遠處耕種。孟虯登高觀望,只見漢軍的糧草堆積如山,蜀地的鐵器、西羌的牛羊、中原的糧食,應有盡有。他忽然想起叔父曾說︰“漢軍的厲害,不在刀劍,在讓百姓心服。”

    “大將軍,”阿萊娜指著關樓,“孟虯派使者來了。”

    來使呈上降書,卻在遞信時突然抽出短刀。阿萊娜眼疾手快,彎刀出鞘,架住刺客的手腕︰“雕蟲小技!”

    姜維卻擺手示意放了刺客︰“回去告訴孟虯,明日開城投降,可保南中百姓平安。否則——”他指向遠處的漢軍陣營,“我的弩車能讓關樓變成廢墟,但我更想讓南中成為第二個西羌,與漢家互通有無。”

    當夜,關樓火光通明,孟虯召集各部酋長商議。一位老酋長嘆道︰“漢軍有糧草、有鐵器、有太學,跟著他們,我們的孩子能讀書,能吃飽飯。”

    次日清晨,關門大開,孟虯跪地請罪。姜維親手扶起他︰“當年丞相赦免你叔父,不是因為怕他,是因為漢家要的是人心。”他指著隨行軍中的太學博士,“我會在南中設官學,讓你的兒子去洛陽讀書,如何?”

    孟虯叩頭不止︰“願為漢臣,永不再叛。”

    平定南中後,姜維頒布《南中令》,允許部落自治,卻必須通商納稅。他在郡設立“夷漢互市”,讓蜀錦、鹽巴換取南中的象牙、孔雀,又從西羌調來擅長山地作戰的勇士,幫助南中百姓修建梯田。

    離開南中時,一位彝族老婦人獻上刺繡,上面繡著漢家的耕牛和南中的孔雀,中間是大大的“和”字。姜維收下禮物,對阿萊娜說︰“當年丞相在《出師表》中說‘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如今我們不僅要深入,還要讓不毛之地變成沃土。”

    第四折 聯姻大典驚天下

    景元十一年春,洛陽城張燈結彩,朱雀大街鋪滿羌漢兩族的花紋地毯。姜維穿著特制的婚服,上衣是漢家的玄色禮服,下裳卻繡著西羌的狼紋,腰間的狼頭玉佩與七星劍交相輝映。

    “大將軍,吉時已到。”張虎穿著嶄新的鎧甲,充當迎親使,“老寨主帶著西羌使團到了。”

    城門外,老寨主的車隊浩浩蕩蕩,最前方是八匹白犛牛拉的婚車,車身上瓖嵌著漢羌兩族的圖騰。阿萊娜坐在車內,穿著融合漢羌特色的婚服,紅色的嫁衣上繡著金色的狼頭和漢星,發間戴著老寨主親自打造的銀冠。

    “阿萊娜,”老寨主輕撫女兒的手,“你嫁給大將軍,不是西羌的損失,是漢羌的福氣。”他轉頭對姜維,“若敢讓她受委屈,我西羌的彎刀不認人。”

    姜維鄭重行禮︰“岳父放心,我定當與阿萊娜共守漢羌盟約,讓兩家世代交好。”

    婚禮在太極殿舉行,殿內擠滿了各族使者︰東吳的青鸞旗、鮮卑的狼頭旗、西域的駱駝旗,還有南中各部落的孔雀紋幡。正作為司儀,用漢羌雙語宣讀婚書︰“自今日起,漢羌聯姻,永結同好,分則兩傷,合則天下安。”

    當姜維與阿萊娜飲下交杯酒時,殿外忽然傳來馬蹄聲。快馬送來急報︰“大將軍,匈奴單于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已過雲中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殿中嘩然,老寨主拍案而起︰“怕什麼?我西羌騎兵隨時可戰!”

    姜維卻笑道︰“正好,讓匈奴看看漢羌聯姻的威力。”他轉頭對阿萊娜,“抱歉,婚禮要提前結束了。”

    阿萊娜卻抽出彎刀,婚服下擺露出藏在里面的鎧甲︰“早就準備好了,我西羌新娘,可不是只會繡花的。”

    三日後,漢軍在雲中郡外列陣。姜維與阿萊娜並轡而行,身後是漢家的重弩兵、西羌的輕騎兵、鮮卑的游騎,三色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匈奴單于望著這樣的陣勢,長嘆一聲︰“漢羌合璧,天下無敵,某願罷兵求和。”

    姜維接受求和,卻提出條件︰“匈奴可入塞互市,但須送王子到洛陽太學讀書。”他指著阿萊娜,“我與西羌聯姻,為的不是打仗,是讓草原和中原的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單于叩頭應允,從此,匈奴與漢家的互市之路暢通無阻,洛陽太學里又多了匈奴王子的身影。

    第五折 定策萬年開新篇

    景元十一年冬,洛陽城迎來第一場雪。姜維站在城牆上,看著阿萊娜教羌族孩子堆雪人,漢家孩童則教他們寫“福”字。城樓下,鮮卑的商隊、南中的使團、西域的僧人來來往往,好一派盛世景象。

    “大將軍,”張虎捧著《興漢萬年策》走來,“正大人已將您的治世方略整理成書,共分《屯田》《互市》《官制》《教育》四篇。”

    姜維接過書冊,看見開篇寫著︰“漢家之興,在包容;漢家之盛,在同心。”他忽然想起在南中看見的景象——漢羌百姓共修水利,鮮卑少年苦讀漢書,匈奴商人學習漢語,“這才是丞相當年想要的天下吧。”

    阿萊娜抱著剛出生的兒子走來,孩子的襁褓上繡著漢羌兩族的圖騰︰“給孩子取個名字吧,要漢羌都听得懂的。”

    姜維望著漫天飛雪,想起諸葛亮的《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他忽然笑道︰“就叫‘維興’吧,漢羌同興,天下咸寧。”

    雪越下越大,太極殿的鐘聲響起,那是太學放學的信號。姜維看見一群學子踏雪而來,其中有羌人、鮮卑人、漢人,他們背著竹簡,唱著漢羌雙語的歌謠。

    “大將軍,”阿萊娜輕聲道,“老寨主說,等開春,要在西羌建第一所漢羌官學。”

    姜維點頭,忽然看見遠處的商道上,一隊木牛流馬正駛向西域,車上裝滿了洛陽的鐵器和西羌的羊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還未結束,還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去治理,更多的百姓需要去安撫。

    但此刻,他望著懷中的孩子,望著身邊的妻子,望著城樓下的盛世景象,忽然覺得,所有的征戰與謀略,都有了最溫暖的意義。諸葛亮的理想,漢家的火種,正在他手中,在漢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漸漸變成現實。

    雪停了,太陽出來了,洛陽城的漢旗在晴空下飄揚。姜維手按七星劍,望著遠方,仿佛看見一個更廣闊的天地——那里沒有羌漢之分,沒有胡漢之隔,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漢人。而這個名字,將在他和無數人的努力下,永遠屹立在天地之間。

    喜歡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請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方便以後閱讀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第132章 漢羌聯姻定乾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第132章 漢羌聯姻定乾坤並對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