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治洛安民初奠基
景元七年深冬,洛陽城飄起初雪。姜維站在城牆上,望著城下正在清掃積雪的百姓。經過三個月的修繕,破損的城牆已煥然一新,城門口的“漢”字大旗在風雪中獵獵作響,取代了曾經的魏國旗幟。
“大將軍,”張虎抱著一摞文書走來,鬢角還沾著雪花,“各郡縣的戶籍清冊已整理完畢,洛陽周邊流民已登記造冊,共計二十三萬四千戶。”
姜維接過清冊,指尖劃過泛黃的竹簡︰“傳令下去,凡願意屯田的流民,每戶分田十畝,西羌勇士協助開墾。”他抬頭望向遠處的農田,那里曾是魏軍的馬場,如今已翻整成良田,“再從蜀地調派三百名農官,教百姓種植雙季稻。”
正說著,阿萊娜騎馬趕來,羌繡披風上繡著新的紋樣——左狼頭右漢星,正是漢羌融合的標志。“大將軍,”她遞上一卷羊皮圖,“老寨主已將西羌商路畫好,以後糧草可通過河西走廊直達洛陽。”
姜維展開地圖,看見蜿蜒的商路穿過隴右,直達西羌腹地︰“好,讓鐵匠司在商路沿途設驛站,備上改良的木牛流馬。”他忽然想起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圖紙,“告訴老寨主,開春後第一批蜀錦和鐵器就會運往西羌。”
皇宮偏殿內,姜維主持召開新政會議。殿中炭火熊熊,將眾人的面容映得通紅。老寨主的兒子帶來西羌特產的酥油茶,香氣彌漫整個殿堂。
“諸位,”姜維環顧羌族首領、蜀漢舊臣和洛陽士族,“如今漢羌一家,需共商治國之策。”他指向輿圖,“洛陽為天下中心,需廣納賢才,不論漢羌,唯才是舉。”
西羌大巫師起身,腰間的狼頭銀飾叮當作響︰“大將軍,我西羌勇士願為漢軍前鋒,鎮守北方邊關。”
原曹魏降臣王朗之子王肅拱手道︰“某願為大將軍起草新律,融合漢羌習俗,定立《中原令》。”
姜維點頭,目光落在蜀漢舊臣 正身上︰“子正,煩請你修訂戶籍制度,將西羌部落編入郡縣,設‘羌漢都尉’共治。”
散會後,姜維獨自來到太學遺址。斷壁殘垣間,他撿起半塊刻著“禮”字的秦磚,忽然听見身後傳來讀書聲。一群孩童在廢墟中背誦《論語》,為首的少年看見他,慌忙行禮︰“大將軍安好!”
姜維笑道︰“好好讀書,將來做漢家的棟梁。”他忽然想起自己在天水求學的時光,那時的夢想,不過是做個安守邊疆的小吏,如今卻肩負著復興漢室的重任。
回到將軍府,阿萊娜正在整理繳獲的魏軍典籍。“大將軍,”她舉起一本《魏律》,“司馬昭的苛法太嚴,百姓苦不堪言。”
姜維接過典籍,在“人頭稅”條目上畫了個叉︰“明日起,廢除人頭稅,改收田租。西羌的牛羊稅,按漢制十取其一。”他忽然看見阿萊娜手腕上的傷,“箭傷可好些了?”
阿萊娜臉紅地縮回手︰“早好了。老寨主說,等開春就讓我回西羌選夫婿……”話未說完,便匆匆離去,披風掃過案幾上的狼頭玉佩。
姜維望著她的背影,忽然想起在祁山堡時,她為救自己中箭的場景。搖了搖頭,將思緒拉回典籍,卻發現自己在羊皮圖上不知不覺畫了個羌漢交織的圖案。
第二折 東吳遣使探虛實
景元八年春日,洛陽城桃花盛開。姜維正在校場巡視新兵訓練,忽見南方快馬馳來,馬背上插著東吳的青鸞旗。
“報!東吳使者求見!”親衛大聲通報。
姜維皺眉,示意將使者帶入偏殿。來使是東吳中大夫諸葛恪,與他同出瑯琊諸葛氏,卻各為其主。“伯約兄別來無恙,”諸葛恪笑道,“我家陛下听聞你收復洛陽,特遣某來賀。”
姜維看著案上的東吳錦緞和明珠,淡淡道︰“多謝吳主美意,不知除了賀禮,還有何指教?”
諸葛恪收斂笑容︰“實不相瞞,我家陛下想與大將軍共分中原,劃江而治。”他展開輿圖,“淮河為界,北歸漢,南屬吳,如何?”
姜維拍案而起,七星劍鞘撞在案角︰“當年丞相六出祁山,為的是興復漢室,一統天下。如今司馬昭已誅,正是南北合璧之時,豈會劃江自守?”
諸葛恪勸道︰“伯約兄可知,鮮卑軻比能已聚眾十萬,屯兵雁門?東吳願與你共抗鮮卑,否則……”
“否則便趁虛北伐?”姜維冷笑,“吳主若真心抗胡,便該率軍北上,而非趁火打劫。”他忽然想起周瑜當年的赤壁之火,“告訴吳主,若再提劃江,漢軍必順流而下,先取武昌!”
使者離去後,姜維立即召集眾將。阿萊娜氣得彎刀出鞘︰“東吳鼠輩,竟敢趁我們立足未穩來要挾!”
老寨主沉吟道︰“大將軍,鮮卑才是心腹大患,需早作準備。”
姜維點頭︰“傳我將令︰張虎率五萬大軍鎮守淮南,防東吳北上;西羌騎兵分駐雁門、雲中,築城屯田;我親率十萬大軍,巡視北方邊關。”
他望向輿圖上的鮮卑勢力範圍,想起諸葛亮《後出師表》中的“北定中原”,忽然對阿萊娜說︰“你隨我去雁門,讓老寨主坐鎮洛陽,統籌糧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雁門關上,姜維望著遠處的鮮卑營帳,炊煙裊裊升起。探馬回報︰“軻比能正在集結各部,看樣子要南下。”
“傳令下去,”姜維對阿萊娜說,“讓西羌勇士在草原上散播‘漢羌同心’的消息,許以互市之利。”他忽然看見關下有牧民遷徙,“打開關門,允許鮮卑百姓內附,設‘安民都尉’安置。”
阿萊娜疑惑道︰“大將軍,不怕他們是奸細?”
姜維笑道︰“人心如草原,春風吹過自會綠。當年丞相七擒孟獲,靠的不是刀劍,是仁德。”
第三折 鮮卑寇邊顯奇謀
景元八年夏,鮮卑軻比能率十萬大軍南下,鐵騎踏過長城,直逼雁門關。姜維登上關樓,看見鮮卑軍陣如潮水般涌來,旌旗上的狼頭圖騰與西羌的略有不同,多了幾分凶戾。
“大將軍,鮮卑騎兵擅長游擊,”阿萊娜握緊彎刀,“我們的弩箭在草原上施展不開。”
姜維望著關下的開闊地,忽然想起在隴右用過的火攻計︰“傳令下去,在關前二十里鋪設干草,灑上硫磺。”他轉頭對張虎說,“你率三萬步兵,佯裝敗退,引鮮卑軍深入。”
鮮卑軍見漢軍敗退,果然追擊。軻比能騎在白馬上,大笑道︰“漢人果然膽小,雁門關指日可下!”
話音未落,草原上突然燃起大火,西北風呼嘯,火借風勢,迅速蔓延。鮮卑騎兵陷入火陣,戰馬受驚,陣腳大亂。姜維趁機指揮弩手從兩側山頭射擊,倒刺弩箭專射馬腿,鮮卑軍死傷慘重。
軻比能大驚,正要撤退,阿萊娜率西羌騎兵從敵後殺出,彎刀在火光中劃出弧線。“軻比能,”姜維在關樓上大喝,“我漢軍不殺降者,若歸順,可保你鮮卑世代為漢臣。”
軻比能見大勢已去,下馬請降。姜維親自為他松綁,設酒款待︰“當年霍去病封狼居胥,漢匈親如一家。如今我漢軍願與鮮卑互市,牛羊換鐵器,如何?”
軻比能感動道︰“大將軍胸襟寬廣,某願率部內附,永為漢臣。”
戰後,姜維在雁門設“互市都尉”,允許鮮卑、西羌與漢人自由交易。他親自撰寫《互市條約》,規定“不得強買強賣,違者漢羌鮮卑共討之”。
消息傳回洛陽,百姓歡呼雀躍。老寨主派人送來賀信,附了首西羌民謠︰“漢家將軍善謀略,火攻退敵保邊疆,牛羊鐵器換和平,草原大漠皆安康。”
姜維看著信,忽然想起在祁山堡時,百姓用麥麩做“木牛餅”的場景。原來真正的勝利,不是斬殺多少敵人,而是讓百姓能安心放牧耕種。
第四折 南征武昌震江東
景元八年秋,東吳趁漢軍主力在北方,派大將軍丁奉率十萬大軍北伐,攻佔淮南重鎮壽春。姜維接到急報,拍案而起︰“果然趁虛而入,傳令三軍,南下伐吳!”
阿萊娜擔憂道︰“大將軍,北方剛安定,此時南下,鮮卑若反叛……”
“鮮卑新附,需以仁德撫之,”姜維笑道,“而東吳背信棄義,需以兵威震之。”他指向輿圖,“壽春為江淮要沖,若失壽春,中原不穩。”
漢軍南下途中,姜維采納 正的建議,廣發檄文︰“東吳鼠輩,趁我抗胡之際偷襲,實乃不義。今漢軍南下,只為討逆,百姓勿驚。”
壽春城下,丁奉列陣迎敵。看見漢軍陣中的西羌騎兵,他大吃一驚︰“西羌竟助漢,看來姜維羽翼已成。”
姜維親率中軍,七星劍直指敵陣︰“丁將軍,當年丞相與吳主結盟抗曹,如今吳主卻背約,不怕天下人恥笑?”
丁奉羞愧道︰“某乃奉命行事,大將軍若退軍,某願說服陛下重修舊好。”
姜維冷笑︰“遲了!”他揮劍下令,西羌騎兵從兩翼包抄,蜀軍弩手齊射。丁奉軍不敵,敗退壽春城內。
姜維並不強攻,而是讓士兵在城外屯田,修建水利。“圍而不攻,”他對阿萊娜說,“讓東吳百姓看看,漢軍是王師,不是賊寇。”
三月後,壽春百姓開城投降,丁奉無奈撤退。姜維入城後,開倉放糧,罷免東吳的苛捐雜稅,百姓跪地感恩。
消息傳到建業,吳主孫休大驚,連忙遣使求和。姜維親書一封︰“漢吳本為唇齒,當共抗胡虜。若再背約,下一站便是建業!”
第五折 定策興漢萬年基
景元九年春,洛陽太極殿內,姜維主持召開首次漢羌大會。殿內坐滿了各族首領、文武大臣,牆角的銅鼎中,酥油茶與漢地茶香交織。
“諸位,”姜維展開新制的輿圖,“經過兩年治理,中原已穩,南抵長江,北至大漠,皆為漢土。”他指向地圖中央的“司隸校尉部”,“接下來,我們要做三件事︰”
“第一,”他望向老寨主,“廣開商路,讓西羌的羊毛、鮮卑的皮毛,通過絲綢之路運往西域,換來回紇的戰馬、波斯的香料。”
“第二,”他看向蜀漢舊臣,“恢復太學,漢羌子弟皆可入學,習《詩》《書》《禮》《樂》,懂忠孝節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三,”他按住腰間的狼頭玉佩,“設立‘天下都尉’,漢羌鮮卑輪值,共議天下大事。”
殿中掌聲雷動,西羌首領獻上狼頭金冠,鮮卑軻比能送來汗血寶馬,蜀漢舊臣則呈上《興漢九策》。
阿萊娜忽然起身,捧著一卷羊皮走上前︰“大將軍,這是我西羌少女們繡的‘漢羌同心圖’,中心是洛陽,四周環繞著羌寨、漢城、鮮卑牧場。”
姜維接過圖,看見繡著自己與阿萊娜並轡而行的場景,忽然想起在祁山堡的初遇。他清了清嗓子︰“最後一事——”他看向阿萊娜,“老寨主說要給你選夫婿,不知你可有心儀之人?”
阿萊娜臉紅到耳根,低頭不語。殿中眾人會心一笑,老寨主大聲道︰“大將軍若不嫌棄,我西羌願與漢家聯姻,讓漢羌親上加親!”
姜維愣住,忽然明白老寨主的深意。他望向殿外飄揚的漢旗,想起諸葛亮臨終前的囑托,終于鄭重點頭︰“好,待天下一統,我便與阿萊娜結為夫妻,讓漢羌之盟,世代相傳。”
殿中歡呼雀躍,鐘聲長鳴。姜維走出殿門,望著洛陽城蒸蒸日上的景象,忽然看見當年在祁山堡遇見的老嫗帶著孫子前來,孩子手中舉著新繡的“漢”字香囊。
“大將軍,”老嫗笑道,“我孫兒說,長大了要當您的親衛。”
姜維抱起孩子,看見他眼中的崇拜,忽然想起自己的初心。原來所有的征戰與謀略,都是為了讓這樣的笑容,永遠綻放在漢家土地上。
景元十年,姜維頒布《興漢令》,正式定都洛陽,大赦天下。西域諸國遣使來朝,絲綢之路重新繁榮,長安、洛陽商賈雲集,漢羌鮮卑通婚者比比皆是。
而在定軍山諸葛亮的墓前,姜維親自栽種的柏樹已亭亭如蓋。他撫摸著丞相的墓碑,低聲道︰“丞相,您看,漢家的火種,終究還是保住了。伯約雖不才,卻始終記得您的教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秋風拂過,墓碑上的“漢丞相諸葛武侯之墓”字跡清晰,仿佛在回應他的誓言。姜維站起身,望著遠處的洛陽城,那里傳來孩童的讀書聲,夾雜著西羌的笛聲,交織成一曲壯麗的漢家樂章。
喜歡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請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