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映照著滾滾長江和硝煙彌漫的金陵城。
城牆上下,尸骸枕籍,血流漂櫓,破損的軍械、燃燒的殘骸、無主的戰馬,勾勒出戰爭最殘酷的畫卷。
李從嘉在親衛精銳的簇擁下,通過洞開的城門,踏入了這座終于被征服的帝都。
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焦糊和硝煙的味道。他面色沉靜,目光掃過街道兩旁緊閉的門窗和偶爾可見的伏尸,最終望向皇宮的方向。
戰爭的代價是巨大的,但目標已經達成。
大軍如同決堤的洪水,從洞開的城門和無數雲梯上涌入金陵城內。巷戰隨即展開,但抵抗微乎其微,大部分守軍早已失去斗志,或逃或降。
這座江南第一堅城,在南唐內耗、主昏臣庸、士氣崩盤,以及李從嘉王師雷霆萬鈞的新式打法下,轟然陷落!
李從嘉在親衛的簇擁下,通過打開的城門,踏入這座熟悉的城市。
一隊隊永定軍士兵快速通過,清剿零星抵抗,控制要地。
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但秩序已然迅速建立。
他抬頭望向皇宮的方向,目光深邃。
他知道,李弘冀的末日到了,而一個屬于他的新時代,就在這片廢墟與硝煙之上,正式開啟。
金陵,終于回到了手中。
金陵城,這座人口逾三十萬的江南第一城,在經歷了一日的血火洗禮後,終于陷入了另一種喧囂與混亂交織的詭異平靜。
城門洞開,永定軍的主力部隊開始有條不紊地開進城中,但戰爭的創傷與權力真空期的動蕩,卻讓這座都城呈現出光怪陸離的眾生相。
逃與留,各懷心思。
城內,許多與李弘冀政權捆綁過深的權貴豪強,深知大勢已去,新主李從嘉絕不會輕饒他們。
趁著城破初期的混亂,他們攜帶細軟家眷,乘坐馬車,在家丁護衛的簇擁下,驚慌失措地試圖從尚未被完全封鎖的城門逃離,奔向他們認為可能安全的鄉野或他州。
車馬塞道,哭喊叫罵聲不絕,一派樹倒猢猻散的淒惶景象。
然而,更多的普通百姓和中下層官員,則對李從嘉的歸來抱持著歡迎或至少是觀望的態度。
他們受夠了李弘冀篡位後內部的傾軋和混亂,更記得李從嘉昔日鎮守地方時的仁政與力抗外敵的威名。
許多人家悄悄打開了緊閉的門窗,甚至膽大者走上街頭,簞食壺漿,夾道歡迎王師入城。
他們好奇又敬畏地看著這支軍容整肅、紀律森嚴的軍隊,看著那些衣甲染血卻眼神銳利的將士,低聲議論著,期盼著這位新主能帶來久違的太平。
這一日悲與喜,交織踫撞。
先帝李 駕崩的哀訊尚未被完全消化,國喪的悲戚氛圍還籠罩著城市。
篡位者李弘冀倉皇逃亡的消息已不脛而走,引得人心浮動。
而此刻,勝利者李從嘉率軍入主金陵的現實,又帶來了新的希望與恐懼。
各種情緒在這座城市上空踫撞、交織,形成了一種極其復雜而壓抑的氛圍。
李從嘉在王師精銳的嚴密護衛下,穿過歡呼與寂靜並存的街道,直抵皇城宮闕。
皇宮大門敞開,宮內一片狼藉,隨處可見丟棄的文書、散落的珍寶和驚慌失措的宦官宮女。
“稟國主!偽帝李弘冀已于城破之時,在內侍及少數死忠護衛下,從宮中西苑密道潛逃!此刻應已出城!”
先期控制皇宮的將領立刻上前稟報。
李從嘉面色沉靜,對此似乎並不意外。
他目光掃過這熟悉的宮殿,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波瀾,隨即化為冰冷的決斷。
“傳令!”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前響起,清晰而威嚴,“著暗衛指揮使李元清、萵彥,即刻調動所有能動用的精銳探哨、江湖人手,並簽發海捕文書,繪影圖形,全力追緝李弘冀! 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絕不可任其逃逸,遺禍無窮!”
“遵命!”
傳令兵飛速離去。
命令迅速下達,早已待命的各路追兵如同,從數個城門蜂擁而出,沿著不同方向展開拉網式的搜捕。
馬蹄聲如雷,打破了城郊的寂靜,一場大規模的追亡逐北就此展開。
處理完迫在眉睫的追捕事宜,李從嘉深知,穩定人心、恢復秩序乃是當前第一要務。
他並未急于享受勝利,而是立刻移駕至尚算完整的政務殿。
“即刻擬旨,昭告全城,安撫百姓!”
李從嘉對隨行的中書令趙普及一眾文書官員口述旨意,思路清晰,措辭嚴謹︰
重申李弘冀囚父、篡位、禍國之罪,闡明己方起兵乃“奉天討逆,解民倒懸”之正義之舉。
安民心,宣布王師入城,秋毫無犯,有趁亂劫掠、奸淫、殺人者,無論軍民,立斬不赦!命各部嚴格約束士卒,並組織巡邏隊維持街面秩序。
穩秩序,命令所有原南唐文武官員,暫留原職,各安其位,等候甄別任用。打開官倉,平價售糧,穩定市場,防止饑荒和物價飛騰。
示恩典,宣布除李弘冀及其核心死黨外大赦天下,減免部分地區賦稅,以此收攏人心,宣布將依帝王禮制,隆重為太上皇李 發喪,並令全國舉哀。
一道道措辭有力、意圖明確的詔書從宮中發出,通過快馬和告示迅速傳遍全城。
混亂的局勢開始逐漸得到控制,恐慌的情緒逐漸被安撫。
兩三日後……
商鋪嘗試著重新開業,百姓們小心翼翼走出家門,發現王師確實紀律嚴明,並未騷擾平民,懸著的心才慢慢放下。
李從嘉站在宮殿的高處,俯瞰著漸漸恢復生息的城市,目光深邃。
拿下金陵只是第一步,如何消化勝利果實,如何應對北方的巨變,如何真正穩固這江南江山,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而追捕李弘冀的那張網,已然撒向常州、潤州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