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兗州後,曹操立即下令分發袁紹提供的糧草,賑濟災民,穩定民心。同時,他暗中調集兵馬,整備軍械……
然而,他的一舉一動,卻早已被暗處的一雙眼楮盯上。
夜深人靜,司馬懿獨坐案前,將這些時日的見聞一一寫下,為防泄密,他使用的依然是王鏡傳授的密文。
“cao cao yi yu yuan shao jie eng, zheng zai tiao ji a, yu gong xu yu zhi di. qing zhu gong zao zuo zhun bei.”
曹操已與袁紹結盟,正在調集兵馬,欲攻徐豫之地。請主公早作準備。)
密信被小心封存,由心腹快馬加鞭送往翊京。
翊京
丞相府邸
王鏡看完密信,隨即召集謀士商議。
月明星稀,燭火明滅,案前眾人神色凝重,唯余檐角銅鈴在夜風里搖晃,發出細碎的聲響。
荀𨘥@嶸 鞠 骸按四嘶 侵 恕T 蘢 導街 覆藎 懿偈治召鷸菥 瘢 粽婧媳 舷隆 br />
話音未落,忽有爽朗笑聲穿透凝滯的空氣。
郭嘉只接過密信掃了一眼,淡然笑道︰“文若莫要長他人志氣。袁紹剛愎自用,曹操野心勃勃,二人本就因舊怨心生嫌隙。所謂聯盟,不過是因利而聚,遲早也會因利而散。”
他忽然傾身向前,眼中閃過銳利鋒芒︰“當年酸棗會盟,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表面同仇敵愾,實則各懷鬼胎。如今曹袁亦是如此。主公只需按兵不動,暗中派人離間,待其矛盾激化,再以雷霆之勢出擊。”
“真正的強者從不怕正面交鋒,倒是瞻前顧後、自亂陣腳,才會給敵人可乘之機。”
王鏡緩緩起身,伴隨著身上珠玉輕響。
她凝視著案上輿圖,冀州與兗州的疆域像兩道獠牙般逼近。
她聲音沉穩道︰“奉孝所言極是。與其自亂陣腳,不如以不變應萬變。”
她當即下令,回信司馬懿,命其繼續潛伏,密切關注曹操、袁紹聯軍動向,尤其是糧草調度、將領部署,及時傳遞情報。
派出密探,深入兗州、冀州,打探更多軍情,尤其是袁紹與曹操之間的嫌隙。
調動軍隊,加固邊防,以逸待勞,待敵來犯時給予迎頭痛擊,再伺機反攻。
此外,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王鏡派使者攜密信北上,意欲與公孫瓚達成合作,共同對抗袁曹。
……
盛夏的易京城外,蟬鳴聒噪,熱浪蒸騰。
城牆上,幽州軍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卻掩不住守軍疲憊的神色。
自界橋、龍湊兩戰慘敗後,公孫瓚的勢力已大不如前,如今困守易京,只能依靠堅固的防御工事勉強支撐。他修築高台、深挖塹壕,囤積糧草,試圖以龜縮之策拖延時間。然而,長期的圍困使得軍心渙散,部下漸生離心。
當親兵引著那位來自翊京的使者踏入廳內時,一陣穿堂風刮過,公孫瓚不自覺地坐直了身子。
來人一襲素白長袍,腰佩雙刀,懸掛繡衣使者令牌,衣袂隨步伐微微飄動,宛如踏雪而來的鶴。
她面容清冷,目光銳利,正是王鏡的心腹密使,繡衣台听風司司丞——阿卓。
“公孫將軍。”阿卓抱拳行禮,聲音不卑不亢。
公孫瓚注意到她行禮時衣領間露出的鎖骨,那里有一道淡得幾乎看不見的疤痕。這是個會武的女子,他想。而且是個見過血的。
當她抬眼時,公孫瓚對上了那雙眼楮。那里面沒有尋常使者常見的諂媚或畏懼,只有一片澄澈的冷靜,像雪夜里的湖面,映著刀光,卻不曾動搖。
這樣的使者,絕非尋常人物。王鏡手下,竟有如此人才……
公孫瓚不禁在心中暗自喃喃,眼中閃過一絲悵然。
他回過神來,微微頷首︰“丞相大人派你來,所為何事?”
阿卓從懷中取出一封密信,雙手奉上︰“我家主公听聞袁紹與曹操結盟,欲分割天下,故特遣我來,與將軍共商抗袁之策。”
公孫瓚展開密信,細細閱讀,眼中神色變幻。
信中,王鏡言辭懇切,不僅提及昔日相助之恩,更提出聯手抗擊袁曹聯軍的提議——若公孫瓚願出兵牽制袁紹,待事成之後,王鏡願助他奪回冀州失地。
“王鏡……倒是有心。”公孫瓚輕笑一聲,但心中卻已動搖。
阿卓察言觀色,繼續道︰“袁紹如今與曹操聯盟,看似勢大,實則各懷鬼胎。只要將軍與我主合力,必能使其首尾難顧。”
公孫瓚沉默片刻,終于緩緩點頭︰“好!王鏡數次助我,此番我便信她一次。你回去告訴她,我公孫瓚願與她結盟,共抗袁曹!”
公孫瓚原本黯淡的眸光逐漸泛起銳芒……
燕趙子弟豈甘蟄伏?
是啊!他曾是威震塞北的白馬將軍,怎能困在這日漸逼仄的營壘里坐以待斃?
那些被他刻意遺忘的崢嶸歲月突然翻涌,當年率數十騎硬闖鮮卑大營,白馬義從令胡人聞風喪膽,此刻王鏡遞來的橄欖枝仿佛成了燃燒的烽火,點燃他血脈里沉寂已久的野性。
與其困死在袁紹的包圍圈里,不如賭這一把!成,則重奪冀州雄主之位;敗,大不了如當年般提槍再戰!
隨後,阿卓話鋒一轉︰“公孫將軍,趙雲將軍可在?主公特意命我問候。”
公孫瓚神情微微凝滯,“子龍……他已經不在此處了。”
阿卓聞言微微一怔,隨即追問道︰“趙雲將軍何時離開的?可曾說過去向?”
公孫瓚語氣中帶著幾分惋惜︰“就在半月前。他兄長病逝,走得甚是匆忙。”
他頓了頓,若有所思地補充道︰“不過臨行前,他倒是提起過要回常山真定老家。子龍此人最重情義,想必此刻正在家中守孝。”
阿卓立即抱拳道︰“多謝將軍相告。我家主公素來敬重趙雲將軍為人,若有機會,定當親自登門拜訪。”
公孫瓚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丞相大人倒是好眼光。想來子龍雖在我帳下,卻始終未能盡展其才。若他願意投效丞相麾下……只要他開口,我公孫伯 絕不阻攔!”
此刻的公孫瓚心中五味雜陳。他既有對已然離去的趙雲的悵然若失,又帶著幾分不以為意的灑脫。
趙雲在麾下時,雖武藝高強,卻未得他全然重用,只覺是眾多部將中普通一員,他甚至暗自覺得趙雲過于清高,未能完全融入麾下勢力。
當提及若趙雲願投王鏡,他故作豪爽地應允“割愛”,實則內心暗藏算計。一來,展現自己愛才惜才、胸襟寬廣的主公氣度,以籠絡王鏡等人的心;二來,他心底隱隱存著一絲僥幸,認為趙雲與自己也算有些情誼,未必真會轉投他人,如此大方表態,反倒能博個好名聲。
但心底深處,也有一絲難以察覺的不安。他隱約意識到,趙雲這樣的良將或許真有不凡之處,只是自己尚未完全發掘,如今放任其離去,日後若趙雲嶄露頭角,不知是否會成為憾事。
可這種念頭一閃而過,他很快又將注意力轉回眼前爭霸大業,握緊拳頭,暗暗發誓定要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番名堂,將那轉瞬即逝的疑慮拋諸腦後。
當夜,公孫瓚親筆回信,交由阿卓帶回翊京,信中再次確認了聯盟之事。
阿卓收好密信,向公孫瓚抱拳一禮︰“將軍高義,我家主公必銘記于心。”
公孫瓚淡淡一笑︰“告訴丞相,我公孫瓚雖困守易京,但絕非坐以待斃之人。此番聯手,定要讓袁紹付出代價!”
阿卓點頭,隨即悄然離開易京,消失在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