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真定縣郊
一隊輕騎在官道上疾馳,為首的正是阿卓。她換下了繡衣使者的裝束,改作尋常商旅打扮。在確認趙雲老家所在後,她立即帶著王鏡的親筆書信啟程。
“前面就是趙家村了。”向導指著遠處炊煙裊裊的村落說道。
阿卓示意眾人下馬步行。村口的老樹下,幾個孩童正在玩耍。她上前溫聲問道︰“小兄弟,可知趙雲趙將軍家在何處?”
一個虎頭虎腦的孩童停下追逐,圓溜溜的眼楮盯著阿卓腰間半露的短刃,脆生生道︰“趙將軍家?順著巷子走到頭,門口掛著白燈籠的便是!”
阿卓從行囊掏出幾枚銅錢塞給孩童,腳步不自覺加快。小巷盡頭處兩扇木門虛掩,門環上纏著白麻,在風中輕輕晃動。她當即抬手叩門。
吱呀聲中,門後探出半張布滿皺紋的臉。
老僕眯起渾濁的眼楮打量眾人,見阿卓一行人衣著氣質,喉結動了動︰“貴客稍待。”
片刻後,門扉大開,穿過天井,正廳被布置成了靈堂,趙雲一身素服,正在為兄長守靈。
他清減許多,下頜冒出青色胡茬,唯有眉眼間的英氣不減。
忽聞門外傳來腳步聲,趙雲警覺地抬頭,只見一位陌生女子立于門前。
“在下丞相王鏡帳下繡衣使者阿卓,奉主公之命,特來拜會趙雲將軍。”阿卓恭敬地行禮,從懷中取出一封火漆封緘的書信。
趙雲瞳孔中燃起久違的熾熱,揚聲道︰“快請入座!”
阿卓望著趙雲眼中迸發的光芒,心中暗暗吃驚。傳聞中這位常山趙子龍性情孤傲,卻不想听到丞相之名竟會露出這般神色。她順從地在案前落座,看著趙雲小心翼翼地拆開書信,仿佛在開啟塵封多年的珍寶。
趙雲將書信細細瀏覽,王鏡于書中,非但言明對趙雲之傾慕,更細析時下天下大勢,言辭懇切,邀其共圖大業。
“……鏡雖不才,然廣納賢才,積粟屯兵,欲效光武中興之事。將軍乃人中龍鳳,若肯屈駕相助,共執牛耳,必能橫掃六合,還天下以太平。切盼將軍三思,勿負蒼生之望。”
趙雲沉默良久。阿卓見狀,輕聲道︰“主公常說,將軍乃當世難得的將才,不應埋沒于此。如今袁曹聯手,天下將更為動蕩,正是英雄用武之時。”
窗外微風穿堂而過,吹得趙雲散開的長發揚起,他將信箋貼在心口,看向阿卓的眼神已如出鞘利劍︰“勞煩使者回報主公——常山趙子龍,願為前驅。”
阿卓欣喜︰“主公若知此訊,定當欣喜萬分。”
趙雲鄭重地點頭︰“主公厚愛,雲感激不盡。只是在此之前,尚有兩件要事需妥善處置,方能安心追隨主公左右。”
“將軍請講。”
趙雲凝視著案頭兄長的靈位,燭火在他輪廓分明的側臉上明明滅滅︰“其一,公孫將軍曾予我棲身之所,縱使志不同道不合,臨行前也當當面辭行,盡足舊主情分。”
阿卓微笑道︰“將軍放心,公孫將軍早有承諾,絕不會阻攔。”
趙雲緊繃的肩頭微微松弛,繼續道︰“其二,家兄新喪,雲需守滿喪期,方能心安。”
話音未落,阿卓已撫掌贊嘆︰“我家主公早有預料。臨行前特意交代,若將軍提及此事,便說盡孝乃大義,守喪期滿再啟程不遲。”
趙雲指尖摩挲著信箋邊緣,想起從前與王鏡相處的場景。他們在田野間巡視,忽見幼童跌倒,她立刻翻身下馬,扶起孩子,將麥餅塞進其掌心,神色堅毅而溫柔,眼底盛滿對蒼生的悲憫。
這般仁善勇武的明主,既能在亂世中護百姓周全,又心懷匡扶天下的大義,不正是他多年來苦苦追尋的主公?
趙雲將信箋收入懷中,眸光愈發堅定。有公孫瓚的允諾在前,此番離去並非背主;守孝期滿再赴新主之約,更是忠孝兩全。想到即將追隨真正值得托付的主公,為天下太平盡一份心力,他不自覺心潮起伏,仿佛已經看到金戈鐵馬、建功立業的未來。
……
數日後,趙雲妥善處理完諸事,快馬加鞭趕赴翊京,正式投身王鏡麾下。王鏡親自出迎十里。
終于,官道盡頭,一騎白馬踏塵而來。銀甲映日,紅纓飛揚,正是趙雲。
王鏡眼中一亮,快步迎上前去。
趙雲遠遠望見王鏡親自出迎,立即翻身下馬,大步上前,單膝跪地,抱拳行禮︰“雲來遲了,請主公恕罪!”
王鏡伸手扶起他,笑意溫潤︰“何罪之有?得子龍相助,又添一員大將,如虎添翼!”
執手相看,兩人俱是感慨萬千。
趙雲凝視著王鏡,昔日舊識此刻身披戰甲立于旌旗之下,盡顯一方諸侯的威嚴。過往歲月在他心頭翻涌,千言萬語化作眼底的點點漣漪。王鏡回望趙雲,往昔守望相助、惺惺相惜的畫面歷歷在目,胸中豪情再度激蕩。
“這世上的事,千回百轉,原來該是誰身邊的人,終究會到誰身邊去。”王鏡輕嘆一聲,隨即展顏一笑,“子龍,這一次,我們終于可以並肩而戰了。”
天命輾轉,終不負故人重逢。
從丹陽時借糧的機緣,到今日旌旗之下的重逢,原來緣分早有定數。
趙雲重重點頭,眼中堅定︰“雲必竭盡全力,助主公平定亂世!”
二人相視一笑,攜手入城。
【叮——成功獲得信仰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