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

第383章 歐羅巴的警鐘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靖翔 本章︰第383章 歐羅巴的警鐘

    亞歷山大港的唐旗,如同一塊投入歐洲池塘的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至每一個角落。來自東方的龐大帝國,不再僅僅是商旅口中遙遠的傳說或絲綢瓷器的來源地,而是實實在在將軍事力量投射到了地中海心髒地帶的龐然大物。一股前所未有的緊張感,開始在歐洲各國的宮廷和教會中彌漫。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教皇額我略二世手持來自威尼斯商人的密信,眉頭緊鎖。信中用近乎驚恐的筆調描述了唐軍戰艦的規模、士兵的紀律,以及他們在亞歷山大港展現出的強硬姿態。

    “異教徒的旗幟……竟然插在了亞歷山大港,那座曾經屬于羅馬帝國、毗鄰聖地的港口!”教皇的聲音在空曠的教堂內回蕩,帶著難以置信和深深的憂慮,“這是比阿拉伯人更可怕的威脅!他們來自遙遠的東方,信仰著未知的神只,其帝國的疆域據說廣闊無邊……”

    他召集了樞機主教們緊急商議。“我們必須發出警告!不能讓這些東方人在地中海為所欲為。這是對基督世界的巨大挑戰!”然而,教廷內部意見並不統一。有人主張立刻號召新一輪十字軍,將唐人趕回東方;也有人認為,當務之急是彌合與君士坦丁堡的裂痕,聯合拜佔庭的力量;更有現實派指出,法蘭克人、倫巴第人彼此征戰不休,北歐維京人威脅沿海,基督世界自身難保,何談遠征?教廷的號召力,已大不如前。爭吵持續了數日,最終只達成一項模糊的決議派遣密使,前往君士坦丁堡、法蘭克王國以及主要意大利城邦,探听各方態度,嘗試促成一種針對東方威脅的“共識”。這共識脆弱而遙遠,但警鐘已然敲響。

    在法蘭克王國,實權人物宮相查理•馬特接到了教廷的密信以及來自南法商人的類似報告。這位剛剛在普瓦提爾戰役中擊敗阿拉伯大軍、拯救了西歐的強悍統治者,對所謂的“東方威脅”表現得出奇冷靜。

    他的謀臣們爭論不休時,查理•馬特撫摸著戰斧的刃口,沉聲道“阿拉伯人從南邊來,這些‘唐人’從東邊海上來。听起來很可怕。但是,諸位,他們離我們太遠了。中間隔著意大利,隔著整個地中海,還有那個半死不活的拜佔庭帝國。”

    他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我們的威脅,近在眼前是萊茵河對岸那些不服管束的薩克森人,是南方的阿拉伯殘部,是那些蠢蠢欲動的阿基坦貴族!還有……羅馬的那個教皇,總想插手我們的事務。”

    他做出了務實的判斷暫時不必理會遙遠的唐人,但要加強情報收集,尤其是關于他們的武器裝備和戰術。同時,利用這個“東方威脅”作為借口,可以進一步整合法蘭克內部的力量,削弱不听話的貴族,並向教皇要求更多的政治和宗教支持,比如為自己未來的兒子丕平謀求國王名分。法蘭克的應對,充滿了現實政治的考量,他們將首先專注于統一高盧,而非貿然卷入地中海的紛爭。

    而在意大利,威尼斯和熱那亞等依靠地中海貿易繁榮的城邦,心情最為復雜。唐人的到來,意味著貿易規則可能改變,傳統的航線可能受到威脅。但另一方面,唐人所帶來的東方商品絲綢、瓷器、香料數量和質量可能遠超以往,如果能與唐人建立直接貿易關系,利潤將難以想象。商人們私下里已經開始活動,試圖繞過官方渠道,與亞歷山大港的唐軍都督府取得聯系。利益,往往比信仰和恐懼更能驅動行動。

    君士坦丁堡,拜佔庭皇帝利奧三世的宮廷。

    與教廷的恐慌和法蘭克的務實不同,拜佔庭感受到的是切膚之痛。亞歷山大港曾是帝國重要的糧倉和財富來源,如今卻飄揚著異國的旗幟,而且這個異國強大得令人窒息。

    “陛下,醫院騎士團的使者又來了,這次他們願意部分海圖,條件是我們必須盡快采取聯合行動,至少要將唐人的艦隊限制在亞歷山大港內!”大臣急切地匯報。

    利奧三世,這位以推行“破壞聖像運動”而聞名、性格剛毅的皇帝,內心充滿了矛盾。與騎士團合作,無異于與虎謀皮,這些十字軍騎士對拜佔庭領土的野心從未消失。但不合作,難道要獨自面對大唐的兵鋒嗎?

    他召見了負責情報的官員“我們派往埃及的細作,有什麼新消息?唐軍的數量、戰斗力究竟如何?穆斯塔法那個傀儡,內部是否穩固?”

    “回陛下,唐軍數量不多,但極其精銳,裝備奇特而精良,紀律嚴明。穆斯塔法依靠唐軍支持才坐穩王位,但其內部阿拉伯舊貴族和馬穆魯克將領中,不滿者大有人在。”

    利奧三世沉思良久,最終下令“告訴騎士團的使者,聯合行動可以商議,但拜佔庭帝國不會首先挑釁。我們需要更詳細的情報,也需要等待時機。讓他們先拿出足夠的誠意來!”他決定采取拖延策略,一方面與騎士團虛與委蛇,獲取情報和潛在盟友,另一方面加緊整頓軍備,特別是海軍,並密切關注埃及內部的矛盾,期待其從內部瓦解,或者至少制造出可供利用的機會。拜佔庭的應對,顯得更加老謀深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長安,大明宮。

    拉什米卡公主自從上次被召見後,似乎找到了在後宮立足的新方式。她不再僅僅被動地信息,而是開始主動整理、分析來自印度方面的零星消息,並附上自己的判斷,通過上官婉兒呈送給李琰。這些簡報雖然簡短,但往往能切中要害,顯示出她對政治和軍事的敏銳直覺。

    這日,李琰收到了一份關于印度中部一個名叫“波羅提訶羅”的王國正在崛起的簡報,拉什米卡在末尾備注道“……此國勢大,好征戰,與周邊諸邦不睦,若其統一中天竺,恐對天朝商路不利。然其內部亦有權貴傾軋,或可從中斡旋,使其無力北顧。”

    李琰看完,對一旁的上官婉兒笑道“這位公主,倒是頗有見地。她所慮,與朕和兵部所議不謀而合。看來,讓她閑著是浪費了。”

    他沉吟片刻,道“傳朕口諭,賞拉什米卡公主錦緞五十匹,珍玩若干。另……準許她可至弘文館借閱有關西域及天竺的地理志、風物志等書籍,若有見解,可隨時通過你呈報。”

    這道旨意,等于正式承認了拉什米卡“顧問”般的身份,給了她更大的活動空間和獲取知識的權限。拉什米卡接到賞賜和口諭後,心中欣喜萬分。她知道,自己終于憑借能力,在陛下心中贏得了一席之地,雖然這距離男女之情還很遙遠,但至少是一條穩固的、有價值的紐帶。她更加勤奮地投入到對故國及周邊局勢的研究中。

    太子李琮主持的水利工程進展順利,但也遇到了小麻煩。

    工程進行到一半時,負責采購石料的小吏發現,原本談好價格的石場突然提價,理由是開采不易。若接受提價,預算將超標;若更換石場,則工期必然延誤。李琮察覺事有蹊蹺,命人暗中調查。結果發現,是當地一家與工部某位員外郎有姻親關系的豪商,企圖壟斷石料供應,趁機抬價。

    李琮沒有聲張,而是采取了巧妙的手段。他一面派人快馬加鞭,從更遠的、但價格公道的石場調貨,以解燃眉之急;另一面,則通過上官婉兒,將調查到的證據直接遞給了御史台一位以剛正不阿著稱的御史。很快,那位工部員外郎和地方豪商勾結牟利的事情被揭發,受到了嚴厲懲處。

    李琮此舉,既保證了工程進度,又打擊了貪腐,樹立了威信,還避免了與工部官員的直接沖突,手段可謂老練。李琰得知後,對太子的處理方式頗為贊賞,認為他懂得了如何運用規則和權力來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依靠身份強壓。

    波斯,莎赫爾娜茲女王的西進行動,在取得初步成果後,引起了更西邊勢力的警惕。

    一支來自敘利亞沙漠深處、自稱“黑羊部”的騎兵,襲擊了波斯西部邊境的一個小鎮。他們來去如風,燒殺搶掠後迅速消失在沙漠中。雖然造成的實際損失不大,但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波斯的擴張,已經觸及了某些勢力的利益。

    莎赫爾娜茲女王勃然大怒,但也意識到“黑羊部”騎兵的機動性是個棘手問題。她一方面加強邊境哨所的防御和預警能力,另一方面,則向長安奏報,請求調撥更多的唐軍制式弩箭和適合沙漠作戰的駱駝,並希望能得到擅長沙漠作戰的唐軍教官的指導。她明白,要想真正向西拓展,必須擁有一支能應對各種挑戰的強大軍隊。這場邊境摩擦,預示著波斯西進的道路不會平坦,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歐羅巴的警鐘已然長鳴,各方勢力在震驚、恐懼和算計中開始調整自己的策略。而大唐帝國,則在李琰的統領下,穩步推進著它的全球戰略,無論是朝堂、後宮還是遙遠的邊疆,都在為這個宏大的目標貢獻力量。世界的命運之網,正在被編織得越來越緊密,也越來越復雜。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方便以後閱讀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第383章 歐羅巴的警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第383章 歐羅巴的警鐘並對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