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

第229章 余波蕩扶桑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靖翔 本章︰第229章 余波蕩扶桑

    長安•西市

    歲末的寒風依舊刺骨,卻絲毫吹不散長安西市口那萬人空巷的狂熱。寬闊的廣場上,臨時搭建起一座高台。高台中央,一根粗大的木桿頂端,懸掛著一個用石灰仔細腌制過、卻依舊難掩猙獰和灰敗的頭顱——正是史朝義!

    頭顱被特意面向東南方,雙目圓睜,空洞地“俯視”著下方洶涌的人潮。額角被石頭砸破的傷口、臉頰上的凍瘡、逃亡時留下的污垢,都清晰可見,無聲地訴說著這個叛逆末路的淒涼與罪有應得。

    “呸!狗賊!叛國逆種!”

    “還我兒命來——!你在河東殺良冒功的時候,可想過今天?!”

    “砸死他!砸爛他的狗頭!”

    短暫的死寂之後,是比當初史思明游街時更加洶涌的怒罵狂潮!臭雞蛋、爛菜葉、碎石塊如同暴雨般砸向高台, 里啪啦地落在木桿和頭顱上!更有情緒激動的老婦,掙扎著想要爬上高台去撕扯!負責維持秩序的京兆府差役和少量羽林軍,組成人牆,奮力阻擋著幾乎失控的人群。

    “諸位父老!諸位父老請肅靜!”一名刑部官員站在高台邊緣,聲嘶力竭地維持秩序,“叛逆史朝義,罪大惡極,伏誅于室韋蠻荒之地!今懸首于此,示眾三日!以告慰河北、河東無數罹難軍民之亡靈!以彰顯我大唐國法森嚴,天威浩蕩!凡叛逆者,雖遠必誅!勿謂言之不預——!”

    “大唐萬歲——!”

    “陛下萬歲——!”

    “甦老將軍威武——!”

    人群中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浪直沖雲霄!這不僅僅是針對史朝義個人的仇恨宣泄,更是大唐百姓在經歷了數年安史之亂的動蕩和血淚後,對朝廷重振威嚴、掃平叛逆的一種集體情感釋放!史朝義的首級,就是那根定海神針,徹底宣告了內亂的終結!

    人群中,幾個穿著普通商販衣服、眼神卻異常陰鷙的漢子,默默地看著那高懸的頭顱,臉色鐵青,拳頭緊握。他們是僥幸逃脫追捕、混入長安的史思明舊部。看著少主如此淒慘的下場,听著周圍百姓山呼海嘯般的唾罵,一股兔死狐悲的寒意和刻骨的仇恨,在他們心中瘋狂滋長。

    更遠處,一個裹著厚厚風帽、操著生硬漢話的粟特胡商,看似漫不經心地掃視著狂熱的人群和高台上的頭顱,眼神深處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他是大食呼羅珊總督府安插在長安的密探。史朝義授首,東北徹底平定,意味著大唐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向西方…拓折城的壓力,將會更大。

    渤海國•忽汗城•王宮

    渤海王大欽茂看著面前書案上並排擺放的兩樣東西,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如同開了染坊。

    左邊,是甦定方派人送來的、措辭極其嚴厲的申飭詔書副本。上面歷數他“包庇逆首”、“首鼠兩端”、“心懷叵測”等大罪,最後那句“若再有異心,新賬舊賬,一並清算!勿謂言之不預!”如同燒紅的烙鐵,燙得他心驚肉跳。

    右邊,則是剛從營州快馬加鞭趕回來的大昌勃,呈上的關于親眼目睹甦定方“冬狩演武”、尤其是那兩百名龍鱗鐵衛如牆推進、摧枯拉朽般恐怖威勢的詳細報告。大昌勃那心有余悸、聲淚俱下的描述,更是在大欽茂心頭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大王…”左相大元義硬著頭皮開口,還想辯解幾句,“甦定方這老匹夫,分明是借題發揮,恐嚇我渤海!史朝義明明沒在我們境內…”

    “夠了!”大欽茂猛地一拍桌子,把大元義後面的話全堵了回去!他指著那份報告,手指都在哆嗦,“恐嚇?你親眼去看看!看看那能撞碎拒馬、踏平營寨的龍鱗鐵騎!看看那甦定方劈死史朝義的陌刀!那是恐嚇嗎?那是實實在在能把我們忽汗城碾成齏粉的力量!” 他想起史思明父子被凌遲梟首的下場,只覺得一股寒氣從尾椎骨直沖頭頂。

    右相高仁義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大王英明!大唐皇帝李琰,手段酷烈,軍威正盛!我渤海乃大唐藩屬,世代受其恩澤,豈可因小失大,自取滅亡?當務之急,是立刻按照甦定方和朝廷的要求,獻上貢馬、人參,並再次上表請罪,言辭務必恭順懇切!同時,嚴查境內,若有任何史朝義余孽或可疑之人,立刻鎖拿,送交大唐!如此,方能消弭禍患,保我渤海安寧!”

    大欽茂頹然坐回王座,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他環視殿中,那些之前還叫囂著要“驅虎吞狼”的主戰派官員,此刻都噤若寒蟬,低著頭不敢與他對視。現實,如同冰冷的雪水,澆滅了他心中最後一絲不甘的欲望。

    “就…就按高相說的辦吧。”大欽茂的聲音充滿了疲憊和無奈,“貢品…再加三成!表文…由高相親自起草,務必…務必讓大唐皇帝感受到孤的悔過之心和恭順之意!至于境內…嚴查!寧可錯抓,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 他徹底認清了形勢,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投機取巧,都只會帶來滅頂之災。渤海國,終究只能是大唐羽翼下的一只謹慎的雀鳥。

    石國•拓折城外•唐軍大營

    高仙芝站在臨時搭建的了望塔上,目光銳利如鷹,眺望著數里外扎伊德大食軍那連綿不絕、戒備森嚴的營壘。寒風卷起他的披風,獵獵作響。他身邊站著吊著左臂、但精神矍鑠的趙驍。

    “扎伊德這老小子,倒是學乖了。”高仙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帶著慣有的狂傲,“縮在烏龜殼里,深溝高壘,連個屁都不敢放。看來渴塞城和拓折城這兩巴掌,把他打疼了。”

    趙驍點頭,語氣沉穩︰“高將軍威名遠播,龍鱗鐵衛之威更是震懾敵膽。扎伊德新敗,又懼我安西援軍後續不斷,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不過,末將觀其營壘布置,法度森嚴,營中炊煙密集,顯然後勤充足,並未有撤軍跡象。恐怕…是在等待布哈拉或木鹿的援兵。”

    “等援兵?”高仙芝嗤笑一聲,眼中閃爍著好戰的光芒,“本將就怕他不等!他等來的援兵越多,功勞簿上本將的名字就越靠前!正好一鍋燴了,省得再跑一趟布哈拉!” 他拍了拍趙驍的肩膀,“趙都尉,你這拓折城守得好!硬生生頂住了五千大食精銳的猛攻,給本將爭取了時間!陛下對你可是贊賞有加!”

    “全賴將士用命,公主殿下鼓舞士氣,康會長傾力支持,更有陛下洪福、將軍神威及時來援!”趙驍謙遜道,隨即話鋒一轉,“不過將軍,扎伊德雖暫退,但拓折城經此一役,城牆損毀嚴重,軍民傷亡巨大,急需休整和加固。城內糧草軍械也消耗甚巨。康拂耽延雖竭力籌措,但石國畢竟國小力弱…”

    “放心!”高仙芝大手一揮,“陛下的旨意和第一批糧秣軍械已在路上!本將已命人加固拓折城防,同時在我們大營與拓折城之間,依托地形,再構築一道防線!他扎伊德想耗?本將就陪他耗!看誰耗得過誰!等我們的援兵和物資一到,哼!” 他眼中寒光一閃,未盡之意不言而喻。

    兩人正說著,查拉維公主在幾名波斯護衛的簇擁下,來到了了望塔下。她換下了戰時染血的皮甲,穿著一身素雅的粟特長裙,外罩那件象征性的紫色斗篷,雖然臉色依舊帶著一絲戰後疲憊的蒼白,但眼神卻更加明亮堅定。

    “高將軍,趙都尉。”查拉維微微欠身行禮。

    “公主殿下!”高仙芝和趙驍連忙還禮。對這個在絕境中挺身而出、極大鼓舞了士氣的波斯公主,兩人都給予了相當的尊重。

    “將軍,城中受傷的軍民已得到初步安置,康會長正在組織人手清理廢墟,修復房舍。”查拉維的聲音清晰而有力,“我聯絡的波斯遺民勇士,也願意加入城防,協助唐軍守衛家園。只是…”她看向高仙芝,“听聞大食人可能增兵?不知將軍有何應對之策?城中百姓,心中仍有不安。”

    高仙芝看著查拉維眼中那毫不掩飾的憂慮和期待,收起了幾分狂傲,正色道︰“公主殿下放心!有我高仙芝在,拓折城就丟不了!大食人敢來多少,本將就滅他多少!陛下已調集糧秣軍械,援兵亦在途中!當務之急,是安定民心,恢復生產,整軍備戰!公主在石國和波斯遺民中威望崇高,安撫民心、凝聚力量之事,還要多多仰仗公主!”

    查拉維迎上高仙芝自信的目光,心中的不安稍稍平復。她用力點點頭︰“將軍放心!查拉維定當竭盡全力!石國和波斯的自由之火既已點燃,就絕不會熄滅!我們與大唐…同生共死!”

    倭國•平城京•皇宮

    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前的寧靜。倭王孝謙天皇高坐御座,面容沉靜,但緊握著檜扇的手指關節微微發白,暴露了她內心的不平靜。下方,以藤原清河、吉備真備為首的遣唐使團核心成員匍匐在地,正在詳細匯報此次大唐之行的所見所聞,尤其是麟德殿盛宴上那令人窒息的一幕。

    “…那龍鱗鐵衛,身上的甲冑非金非鐵,卻堅固異常,甲片相連如同龍鱗!其色暗金,染有血垢,煞氣沖天!僅僅是站在那里,便如同地獄中爬出的魔神!百戰精銳,莫過于此!更可怕的是那甦定方麾下的龍鱗營,沖鋒之時,如同山崩海嘯,拒馬營寨,觸之即潰…”藤原清河的聲音帶著難以抑制的顫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讓他魂飛魄散的場景,“…大唐皇帝陛下…更是深不可測,言出法隨,其言‘片板不得歸海’之威,臣等…至今思之,猶自股栗!”

    吉備真備補充道,語氣更加沉重︰“陛下,臣觀大唐,雖經安史之亂,然其底蘊之深,恢復之速,遠超我等想象!長安城之繁華鼎盛,更勝往昔!其軍械之精良,尤以龍鱗甲、強弓勁弩為最!臣竊以為…大唐國力,非但未衰,反因新君登基,掃平內亂,而更顯崢嶸!其兵鋒之盛…絕非我倭國…所能抗衡!”

    兩人的匯報,如同兩塊巨石投入死水,在殿內倭國群臣心中掀起滔天巨浪!那些原本對大唐心存輕視、或主張“脫唐自立”的官員,此刻都面如土色,冷汗涔涔。

    孝謙天皇沉默良久,才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干澀︰“藤原卿、吉備卿,辛苦了。爾等帶回的消息…至關重要。”她目光掃過殿中群臣,語氣陡然轉厲,“自即日起,凡有妄議‘輕慢上國’、‘擅啟邊釁’者,視同叛逆,嚴懲不貸!我倭國,世代為大唐‘海東屏藩’,此乃國策,永世不易!傳旨沿海諸國,嚴查海船,絕不允許有任何驚擾大唐海疆之舉!違令者,誅三族!”

    “陛下聖明!”藤原清河等人如蒙大赦,連忙叩首。主和派大臣也紛紛附和。

    然而,在群臣末尾,一個身披紫色袈裟、面容俊秀卻帶著一絲陰柔的僧人——道鏡和尚,低垂的眼簾下,卻閃過一絲不甘和怨毒。他精心培植的、試圖削弱藤原氏和大唐影響力的勢力,被孝謙天皇這道旨意和遣唐使帶回來的恐怖消息,徹底壓制了下去。但他並未死心,只是在心中暗自發狠︰“大唐…龍鱗甲…總有一天…”

    明州•官辦船場

    咸濕的海風帶著寒意,吹拂著繁忙的明州港。在遠離市舶司碼頭的海灣深處,一片被劃為禁區的巨大船場內,卻是熱火朝天!號子聲、鋸木聲、錘打聲、號令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

    新任工部水部郎中崔琰,正陪著一位身著便服、卻氣度不凡的年輕人——正是微服南巡的太子李豫視察船場。同行的還有明州市舶使馮崇和幾名將作監派來的大匠。

    他們的目光,都被船塢中那幾具初具雛形的巨大船體骨架所吸引!那龍骨,用的赫然是來自嶺南的百年鐵力木,粗壯得需要數人合抱!船肋的間距和弧度,明顯比傳統的海船更加合理,顯然借鑒了那份神秘海圖上的標注和某些南方海商的建議。

    “殿下請看,”崔琰指著最大的一號船塢,語氣帶著興奮,“此艦便是按陛下旨意和那張海圖所示,結合嶺南民與波斯海商的經驗,設計建造的‘鎮海級’艨艟!設計滿載排水量當在兩千料以上!設三層甲板,底艙采用水密隔艙設計,即使一艙破損進水,亦不危及全船!船艏特別加固,可裝撞角!兩側預留炮位…呃,是預留重型弩炮和拍竿位置!”

    李豫雖然年輕,但自幼受李琰燻陶,目光敏銳。他撫摸著那冰冷堅硬的鐵力木龍骨,感受著其中蘊含的力量,問道︰“工期如何?可能按期完成?所需木料、工匠可還充足?”

    馮崇連忙回答︰“回殿下,工部已行文嶺南、江南諸道,優先供應上等木料、桐油、麻繩、鐵釘等物!工匠方面,除將作監調派的大匠外,明州本地及揚州、泉州等地招募的熟練船匠已達八百余人!日夜輪班趕工!只是…”他有些遲疑,“這‘鎮海級’前所未有之大,許多結構需反復試驗,尤其是那水密隔艙的密封和巨帆的操控…恐非一蹴而就。且如此巨艦,所需操船水手,亦非尋常…”

    “無妨!”李豫斷然道,眼中閃爍著與其父相似的銳氣,“父皇常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劈波斬浪、遠航萬里之舟,便是帝國未來之利器!再難也要造!再貴也要造!工期可以適當放寬,但質量必須保證!要造,就造能經得起大洋風浪的真正的海上堡壘!工匠待遇從優,有突出貢獻者,不吝爵賞!至于水手…馮市舶使,你立刻著手,在沿海招募熟悉海情、敢于遠航的老舵工、老水手!待遇優厚,其家眷由官府妥善安置!告訴他們,為皇家效力,搏的是封妻蔭子,青史留名!”

    “臣遵旨!”馮崇和崔琰肅然應命。他們從這位年輕的太子身上,看到了不亞于其父的魄力和對海洋的重視。

    “殿下,”將作監派來的首席大匠魯承恩捧著一卷圖紙上前,指著上面一個特殊的結構,“此乃按昭容娘娘托人帶來的建議,結合海圖所示風浪情況,設計的‘減搖龍骨’。雖會增加些阻力,但若試驗成功,可大大增強巨艦在風浪中的穩定性!只是…耗費工料甚巨…”

    李豫仔細看著圖紙,他雖然不懂具體技術,但明白“穩定”對于遠洋航行意味著什麼。“準!立刻選一條中等船只進行改裝試驗!若效果顯著,不惜工本,裝到‘鎮海級’上!”他目光投向煙波浩渺的大海方向,仿佛看到了那巨艦揚帆、龍旗獵獵的未來,“這萬里海疆,終將成為我大唐通衢!”

    長安•將作監秘坊

    與明州船場的宏大不同,將作監秘坊內是另一種緊張有序的精密。爐火熊熊,錘聲叮當,汗流浹背的工匠們正圍繞著改進後的流水線,全力鍛造、組裝著龍鱗甲片。

    阿史那雲依舊穿著那身沾著油灰的工匠皮圍裙,小臉被爐火烤得紅撲撲的,正和閻立德蹲在一副剛剛組裝好的新式龍鱗甲前,激烈地討論著。

    “閻大匠,你看這腋下和腿彎的連接處,”阿史那雲指著甲片縫隙,“還是太硬了!穿著的人活動起來肯定別扭!我在想,能不能用更軟一點的熟牛皮襯底,再把這些連接小件的邊角打磨得更圓滑些?”

    “娘娘高見!”閻立德捻著胡須,連連點頭,“確實如此!之前只追求防護和連接牢固,忽略了關節的靈活。還有這頭盔的面甲,”他拿起一個只露出眼楮和口鼻縫隙的精鋼面罩,“按您說的,加了兩道橫筋,確實結實多了!就是…有點沉,戴久了怕將士們脖子受不了。”

    “沉點怕什麼?保命要緊!”阿史那雲不以為然,隨即眼楮一亮,“哎!你說,咱們能不能用薄一點的鑌鐵做內襯,只護住心口、後心這些要害?其他地方還是用百煉鋼?這樣既能減輕分量,又能保證關鍵部位防護,還省了珍貴的鑌鐵!”

    “妙啊!”閻立德一拍大腿,滿臉佩服,“娘娘真是天工巧思!此法可行!老臣立刻安排人手試驗!” 他越發覺得這位草原昭容娘娘簡直是軍械天才,那些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往往能切中要害。

    就在這時,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來,呈上一份來自遼東的密報。阿史那雲擦擦手接過一看,是甦定方關于徹底肅清史朝義余黨、並押解其首級回京的詳細奏報,里面還特意提到了趙驍在拓折城血戰中的表現和龍鱗甲起到的防護作用。

    “好!趙都尉沒事就好!龍鱗甲又立功了!”阿史那雲開心地笑起來,英氣的眉毛飛揚。她將密報小心收好,干勁更足了,對著滿場工匠喊道︰“兄弟們!加把勁!前線將士等著咱們的甲冑保命呢!多造一副好甲,就能多活一個咱們大唐的好兒郎!等這批甲造好了,本昭容請大伙喝酒吃肉!”

    工匠們轟然應諾,秘坊內的錘聲更加密集有力。阿史那雲看著那一片片在火光下逐漸成型的暗金鱗甲,仿佛看到了它們未來在更廣闊的戰場上,守護著大唐將士,開疆拓土的英姿。她心中充滿了自豪,這就是她能為陛下、為大唐,貢獻的力量!

    太極宮•甘露殿

    李琰放下最後一份奏章,揉了揉眉心。東北已靖,西域對峙,海船開造,倭國震懾…一切似乎都按著他的規劃在推進。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胸口,那塊“天賜金紋玉”溫潤如常,沉寂無聲。

    他起身走到巨大的輿圖前,目光緩緩掃過帝國的疆域︰東北的渤海已臣服,西北的西域烽煙暫歇,東方的倭國被震懾…他的手指最終落在了南方浩瀚的海洋,以及輿圖邊緣那片模糊的、標注著“流求”、“香料群島”的區域。

    “寰宇一統…”李琰低聲自語,眼中燃燒著永不熄滅的火焰,“陸上的疆域,已初定格局。而這萬里海疆,蘊藏著無盡的財富與機遇,也潛藏著未來的挑戰與敵人…是該讓帝國的目光,投向更深的藍了。” 他拿起朱筆,在明州的位置,重重地畫了一個圈。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方便以後閱讀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第229章 余波蕩扶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第229章 余波蕩扶桑並對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