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的蟠龍柱上凝著霜花,晨光透過雕花窗欞,在金磚上投下蛛網般的光影。上官婉兒捏著袖口的梅妃舊帕,指尖還能摸到繡線里的珍珠碎屑——這是今早從梅妃妝奩里翻出來的,帕角繡著半朵梅花,跟昨夜密室里的圖騰一模一樣。
"臣有本奏!"御史大夫盧弈的聲音像破鑼,驚飛了檐角的麻雀。這位年逾六旬的老臣跨前一步,笏板在手里抖得嘩嘩響,"天寶元年七月,梅妃娘娘于驪山行宮誕下雙生子,可宗正寺玉牒上只記了一個!"
殿內嗡的一聲炸開了鍋。站在東側的楊國忠捋著山羊胡直笑,他身後幾個親信交頭接耳,眼神不時往龍椅上瞟。李琰握著扶手的指節發白,指縫里滲出的血珠滴在明黃御袍上,像朵新開的紅梅。婉兒注意到,他拇指正不停摩挲著腰間的玉佩——那是梅妃親手雕的玉龍,小時候她常見他攥著這玉佩背《貞觀政要》。
"盧大夫這是要謀反?"蕭綰綰的聲音從廊柱後傳來,她穿著身利落的紫衫,腰間軟劍劍柄還纏著梅妃送的絲絛,"梅妃娘仙逝時,本宮可在場看著呢。"說著她晃了晃手里的鎏金香爐,"您聞聞,這龍涎香還是娘娘宮里剩的,比您袖子里的砒霜味好聞多了。"
盧弈的臉"騰"地紅了,袖口果然滲出點灰白粉末。婉兒趁亂掀開漆盒,桑皮紙上的"皇子琰"三個字被晨露洇得發漲,底下那滴血漬卻黑里透紅——她昨兒在廢墟里扒出這殘頁時,血漬還黏糊糊的,像是剛滴上去不久。
"陛下明鑒,這玉牒殘頁是從梅妃娘娘的妝匣夾層里找到的。"婉兒故意提高聲音,余光瞥見楊國忠的謀士崔圓猛地抬頭,"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恐怕得問問...某些人。"
二、居庸關雪戰
居庸關外的風像刀刮似的,郭子儀縮在狐狸毛領的斗篷里,盯著關內蜿蜒的駝隊。段秀實蹲在旁邊啃冷餅,陌刀擱在膝蓋上,刀刃上結著薄冰︰"老郭,你說安祿山那廝是不是腦子進水了,讓回紇人押糧?"
"回紇部早分成了兩派。"郭子儀往手里呵著熱氣,眼角的皺紋擠成一堆,"阿史那雲那丫頭說,跟安祿山勾連的是西回紇的俟利發部。"他突然指著前頭的駱駝隊,"瞧那駝鈴,掛的是狼頭穗子,跟昨兒斥候報的一樣。"
鹽工張老三搓著凍紅的鼻子,從懷里掏出個油布包︰"頭兒,王老五弄的獾油,抹刀把上不凍手。"郭子儀接過抹了兩把,粗糙的掌心立刻傳來暖意。遠處傳來駝鈴聲,為首的回紇人裹著羊裘,腰上掛著瓖寶石的彎刀,刀柄雕著雙蛇盤日的紋樣——正是西回紇的圖騰。
"放箭!"郭子儀令旗一揮,三百架伏遠弩同時嗡鳴。浸透火油的箭矢破空而出,前頭幾峰駱駝登時起火,駝隊頓時亂作一團。回紇人驚呼著拔刀,卻見段秀實帶著陌刀隊已經沖了下來,新制的鎖子甲在雪地里泛著冷光,刀背上的鋸齒能勾斷馬頭。
"狗娘養的!"一個回紇騎兵揮刀劈來,刀刃砍在段秀實的魚鱗甲上火星四濺,卻連油皮都沒劃破。陌刀橫掃而過,直接把人和馬劈成兩半,血濺在雪地上,轉眼凍成暗紅的冰碴。王老五帶著鹽工們抱著干草往城門跑,張老三舉著火把大喊︰"燒鉸鏈!"
千斤閘"轟隆"一聲砸下來時,郭子儀看見回紇俟利發的臉都白了。那家伙撥轉馬頭想逃,卻被郭子儀一箭射穿肩膀,摔進雪堆里直撲騰。段秀實用刀尖挑起他的頭巾,露出額角的刺青——跟綠萼後背的五姓七望圖騰,竟有幾分相似。
驪山北麓的冰瀑像面巨大的鏡子,阿史那雲的火把湊近時,冰縫里突然映出個影子。上官婉兒手疾眼快,銀簪已經抵住那人咽喉︰"誰?"
"是...是綠萼姐姐的侍女春桃..."小姑娘抖得像篩糠,懷里掉出個翡翠耳墜。蕭綰綰撿起來對著火光一看,耳墜芯子里竟嵌著極小的海圖,用朱砂標著幾個島嶼,最大的那個狀如巨龜,旁邊寫著"方丈"二字。
"這是徐福東渡的路線!"婉兒突然想起梅妃密室里的《徐福東渡圖》,那幅畫上的巨龜島旁,也有同樣的朱砂批注。阿史那雲用彎刀敲了敲冰壁,刀身突然被吸住了——原來岩壁里嵌著磁石,組成五姓七望的圖騰。
"梅妃娘娘說...說找到仙島能續龍脈..."春桃哆嗦著跪下,"綠萼姐姐讓我把耳墜交給盧大夫,說事成之後..."話沒說完,蕭綰綰突然按住她的肩膀︰"噓!有機關!"
婉兒的銀簪剛觸到圖騰中心,石壁突然" 嗒"一聲翻轉,露出個僅容一人通過的洞口。里頭飄出股陳年香粉味,正是梅妃常用的龍腦香。密室里的菱花鏡蒙著薄灰,鏡台抽屜里放著半幅絹畫,畫著個懷抱嬰兒的女子,站在巨龜狀的島嶼前。
"看這兒!"阿史那雲指著畫角,那里用極小的字寫著︰"雙生龍子,一隱東洋"。婉兒猛地想起朝堂上的玉牒殘頁,血漬下隱約還有個"昱"字——難道梅妃當年生的是雙胞胎,李琰之外,還有個皇子流落海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揚州運河的水泛著寒氣,陳玄禮帶著二十個金吾衛水鬼潛到烏篷船底下。他嘴里咬著匕首,耳朵貼著船板,听見里頭有人拍桌子︰"五姓七望答應了,漕運三成利潤,老子下半輩子..."
"韓七爺好大的胃口!"陳玄禮猛地掀開艙板,橫刀已經架在那胖子脖子上。這老小子常年跑漕運,肥得像頭豬,此刻卻嚇得尿了褲子,嘴里直冒白沫︰"將軍饒命!是崔圓大人讓我..."
突然船底傳來" 嚓"聲,陳玄禮暗叫不好,一把推開韓七爺。"轟"的一聲,水雷在船底炸開,木板碎片亂飛,他感覺右腿被什麼東西劃了道口子,血腥味混著河水灌進嘴里。張老三在水里拽住他的胳膊,指著下沉的船艙︰"頭兒!有箱子!"
幾個水鬼合力撈出青銅箱,箱蓋上的五姓七望圖騰還沾著水草。打開一看,里頭竟是《鹽鐵論》的真跡,泛黃的絹帛上蓋著梅妃的"江采萍印"。陳玄禮抹了把臉上的水,突然想起上官婉兒的話︰"五姓七望想掌控龍脈,必先握牢錢脈..."他望著運河上漂著的油花,攥緊了拳頭——這幫孫子,連朝廷的鹽稅都敢偷。
華清宮飛霜殿里暖爐燒得正旺,李琰笑著給回紇可汗斟酒,眼角卻盯著對方大拇指上的玉扳指。那扳指雕著鹿回頭的紋樣,正是範陽匠作監的獨門手藝,上個月他才在安祿山的密信里見過圖樣。
"可汗這扳指,真是巧奪天工。"李琰伸手想拿,阿史那雲突然跳著胡旋舞過來,腰間狼牙鏈"嗖"地纏住可汗手腕︰"陛下小心!"
可汗臉色一變,猛地掀翻桌子。烤全羊肚里滾出十二把牛耳尖刀,刀刃泛著幽藍——是淬了毒的。屏風後沖出十幾個死士,領頭的人戴著鬼面,腰間掛著五姓七望的銅牌。
"護駕!"上官婉兒摔碎酒盞,暗藏在溫泉池底的玄甲軍破水而出,明光鎧在燭火下亮得刺眼。李琰已經張弓搭箭,第一箭射穿鬼面死士的咽喉,第二箭釘住可汗肩膀。阿史那雲的狼牙鏈卷住另一個死士,往暖爐里一甩,頓時騰起一片火星。
"說!誰指使你們的?"蕭綰綰的軟劍抵在剩下的死士喉頭。那人咬破舌尖,血沫里混著黑渣︰"五姓...七望...龍脈...歸..."話沒說完就斷了氣。李琰撿起鬼面,底下露出半張刺青,正是密室里見過的雙蛇盤日。
婉兒摸出懷里的《鹽鐵論》真跡,遞給李琰︰"陛下,梅妃娘娘留下的線索,恐怕都指向東海那座仙島。"李琰盯著絹畫上的巨龜島,手指輕輕撫過"雙生龍子"四個字,眼里突然泛起霧氣。殿外傳來晨鐘,他抬頭望向窗外,驪山的雪頂剛被朝陽染成金色。
子時三刻,上官婉兒又回到太極殿。蟠龍柱上的霜花已經化了,金磚上的血漬卻還沒擦干淨。她摸著梅妃的玉牒殘頁,突然想起綠萼侍女春桃的話︰"盧大夫說,找到龍脈就能讓李唐江山永固..."
"你在這兒。"李琰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沒穿龍袍,只披了件青衫,手里攥著梅妃的《括地志》殘卷,"知道為什麼當年梅妃要把我記在玉牒上,卻讓另一個孩子消失嗎?"
婉兒沒說話,只是看著他眼里的血絲。李琰輕輕翻開殘卷,露出梅妃的批注︰"東北有王氣,然雙生犯煞,需一隱江湖,一承大統。"他的聲音有些發顫,"原來母妃早就知道,五姓七望會借龍脈之說作亂,所以才把弟弟送去了...東洋。"
殿外突然起了風,吹得燭火直晃。婉兒想起居庸關繳獲的回紇密信,想起揚州運河里的青銅箱,想起華清宮的毒刀——五姓七望的網,早就在十幾年前就織好了。他們用梅妃的雙生子做餌,用龍脈做鉤,就等著李唐王朝自己往陷阱里跳。
"陛下打算怎麼辦?"她握緊了腰間的匕首,那是梅妃臨終前塞給她的,刀柄里還藏著半片海圖。李琰轉身望向龍椅,晨光正從殿門斜斜照進來,在御座上投下長長的影子。
"派人去東洋找弟弟。"他的語氣突然堅定起來,"同時昭告天下,龍脈不在山水,在民心。"他抓起案頭的《貞觀政要》,書頁嘩嘩作響,"當年太宗皇帝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才是真正的龍脈。"
婉兒看著他眼里重新燃起的光,突然想起第一次見他時,那個在梅妃懷里抓周的小皇子,抓的正是一本《貞觀政要》。殿外傳來更夫打四更的梆子聲,她知道,新的較量才剛剛開始——但這一次,他們手里有了更重要的東西。
她摸出翡翠耳墜,對著燭光轉動,海圖上的巨龜島突然活了似的,在光影里游弋。也許正如梅妃所料,真正的龍脈,從來都不在山水之間,而在這千千萬萬大唐子民的心里。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