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之學為道,鬼谷之術為術,道術結合,天下無敵。”顧十七從懷中取出一本古籍,封面上無字,紙頁泛黃,“真正的好東西,不可能流傳到書肆里。你就記住這句話就行了,中國真正的瑰寶,普通百姓不可能買得著。”
張承接過古籍,小心翼翼地問道︰“這書中記載的是...”
“覆舟局。”顧十七語氣凝重,“這是古代帝王用命封印的一種秘術,西方《君主論》中稱這種力量為惡魔之眼。但凡帝國覆滅,王朝更替,背後都有它的身影。在我們東方預測興衰起伏的《推背圖》中,將其稱之為通天術,而千門則叫它覆舟局。”
張承翻開書頁,只見里面密密麻麻寫滿了蠅頭小楷,配以各種奇特的圖譜和符號。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顧十七問道,“古代的那些英雄豪杰剛開始都是默默無名,後面一瞬間就變強了。關羽桃園結義之前,是個賣棗的小販,第一次出山就溫酒斬華雄,直接名聲大噪。”
“諸葛亮在臥龍崗蟄伏到27歲,一個隆中對,出道即巔峰。韓信小兵都沒當幾天,就懂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果你覺得有演義杜撰的成分,那麼像劉邦、劉備、朱元璋、洪秀全、黃巢、陳勝、吳廣這些人,誰不是平民出身?怎麼就跟開了天眼一樣,突然能力覺醒,帶著一幫平民兄弟,要麼直接開創朝代,要麼重創皇權?”
張承思索片刻,恍然大悟︰“難道這就是...”
“正是通天術設局的由來。”顧十七點頭,“人是可以一瞬間變強的。所謂的循序漸進、厚積薄發,只不過是上位者為保住自己的勝利果實,說出來的幌子。”
“實際上沒有人那麼傻,把你逼到那個位置上,你自然而然地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會快速進步。你會主動去學習。”
顧卿詳細解釋道︰“通天術的第一步——先上位。別說什麼德不配位。你衙門里的那些上司不都是位置決定腦子的嗎?他們的能力真的強嗎?還不是有下面這些人給他們干活?有德無位,那才叫窩囊。”
“通天術第二步——鏟除異己。上面說的劉邦、朱元璋、洪秀全這幫人,每個人都經歷過這一步。如果你只是個掌櫃,那麼清退那幫說閑話的就好了;但如果你是古代的帝王,那就是幾天幾夜的血腥殺戮。”
“這不是獨裁,不是小心眼,這叫做神行一體。用王陽明先生的話說叫做知行合一。”顧十七見張承面露疑惑,解釋道,“有人會說︰‘知行合一講的不是知道就要去做、講執行力、講行動力的嗎?你跟我講鏟除異己?’”
“實則不然。知行合一,如果講的是知道就要去做,那應該叫知之而行,或者知之而後行。所謂合一,就是知和行之間沒有先後關系。”
張承若有所思︰“那麼通天術的第三步是...”
顧十七目光深遠︰“你試想,劉邦、朱元璋這些人,出眾的謀略、見識、才能,都是哪來的?哪本書里看來的?還是哪個皇帝教的?其實都不是。”
“假設你是個平民,帶著一幫人造反,你告訴他們你是天命所歸,你身邊的人也慢慢相信你是天選之子,然後你像一個天選之子一樣去做人、做事、要求自己。然後更多的人認為你就是那個天選之子,知和行之間無數次的相互作用,互相影響,你的帝王之才就這麼憑空誕生了。最後你就真成帝王了。”
茶室中陷入長時間的沉默。張承消化著這驚世駭俗的言論,手心微微出汗。
“十七哥,為何要與我說這些?”他終于問道。
顧十七望向窗外,雨已停歇,一道彩虹橫跨天際。“因為時局將變,天下即將大亂。我希望你能做好準備,在這亂世中保全自身,甚至...有所作為。”
他轉身凝視張承︰“我觀察你已久,你雖在衙門當差,卻仍存良知,對百姓苦難心有戚戚。這很難得。如今朝堂上下,貪腐橫行,民不聊生。若有人能運用覆舟局,或許能扭轉乾坤,還天下一個清明。”
張承深吸一口氣︰“十七哥是要我...學習這覆舟局?”
“不僅是學習,更要實踐。”顧十七語氣堅定,“但記住,權術如刀,可殺人亦可救人。我希望你用它來救人,救天下蒼生。”
他從懷中取出一枚玉佩,遞給張承︰“這是我的信物。若有急事,可持此物到城東‘听雨閣’,自然會有人接應你。”
張承接過玉佩,只覺入手溫潤,上面刻著奇特的紋路,似乎暗藏玄機。
“接下來數月,糧荒將愈發嚴重。”顧十七預測道,“朝堂上將有一番腥風血雨。我們要做好準備,既要自保,也要趁機布局。”
他展開一幅地圖,指向幾處糧倉位置︰“這些地方,將是最早出現騷亂的地點。我們要提前安排人手,在適當時機開倉放糧,救濟百姓的同時,收獲民心。”
張承皺眉︰“這可是大罪若被發現...”
“所以必須周密計劃。”顧十七眼中閃著狡黠的光,“要讓這一切看起來像是百姓自發行動,暴動沖擊糧倉,而我們只是‘不得已’開倉平亂。”
他詳細解釋了整個計劃的每一步,如何制造輿論,如何引導民眾情緒,如何在關鍵時刻出手,既解決問題又收獲名聲。
張承越听越是心驚,這不僅是對時局的精準預測,更是一盤大棋的開啟。他忽然明白,顧十七早已布下多方棋子,只待時機成熟。
“最後記住,”顧十七鄭重道,“覆舟局最精妙之處在于,它既是權謀之術,也是民心之術。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無論技術如何變化,機巧造物如何發達,人心的向背始終決定著一個朝代的興衰。”
夕陽西下,茶室中漸漸昏暗。顧十七點燃油燈,昏黃的燈光映照著他深邃的眼眸。
“今日之言,你好好消化。三日後,再來此地相見。”顧十七起身,披上外袍,“記住,從今日起,你看到的每一件事,都要多想一層︰這背後是誰在布局?目的為何?如何破局或利用?”
張承鄭重地點點頭,將古籍小心收入懷中。
走出茶樓,金陵城華燈初上。張承回頭望去,顧十七站在窗前,身影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仿佛與這座古老的城市融為一體。
街市上人來人往,叫賣聲不絕于耳。張承卻覺得,自己仿佛剛剛從一個漫長的夢中醒來,看到的已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他知道,從今天起,他的人生將徹底改變。而這座城市的命運,乃至整個天下的命運,或許也將因今日之約而走向不同的方向。
遠處,烏雲再次聚集,預示著又一場風雨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