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進軍到六安不過幾天時間,就算孫權要許諾什麼,時間上也來不及呀。”
陳蘭這一提醒,雷薄醒悟了過來︰“你說得沒錯,你我進軍六安前後不超十日,周瑜回報孫權,孫權再許諾廬江之事,時間上也來不及,所以,這是周瑜私下許諾的。”
“正是,周瑜為了讓你我傾力攻打合肥,私下做出許諾,萬一吳侯不想兌現呢?周瑜自作主張,你我豈能信……今你我已決定投降陳炎,不如安心等劉曄的消息。”
雷薄猶豫了一下,終于點了點頭,兩人再次統一了意見。
……
話說孫邵離開六安後,並沒有回去,而是帶著幾個隨從,潛伏于六安東門外兩里外的一處密林里。
一個多時辰後,東門打開了,一個士兵騎馬出來。
孫邵看到士兵正往這邊來,打了個手勢,他的一個隨從取出弓箭,瞄準那名士兵,待那名士兵靠近時,嗖的一箭射了過去,正中士兵的肩膀。
士兵掉下馬來,孫邵的隨從幾個箭步跑了過去,將那士兵給俘虜了,押到孫邵面前。孫邵一番盤問,又從士兵身上搜出一封信來,看了一遍,臉色大變。
他快馬加鞭,僅不到兩天時間,就回到合肥江東營寨,見到了周瑜
“孫長史,怎麼樣了?”孫邵官拜左將軍長史。
“陳蘭和雷薄答應了都督的條件,只是……”
“什麼?”
“兩人總是對視,又使眼色,應該是心虛,我起了疑心,于是謊稱合肥有細作,出城後我又派人潛伏在城外,果然截獲到消息,正如都督所料,兩人有了異心,已經投敵了。”
孫邵把截獲的消息遞給周瑜看,這消息是陳蘭和雷薄傳到合肥的,告知趙雲,合肥有奸細,但兩人並不知道,劉曄不在合肥。
此刻,周瑜已是臉色鐵青︰“哼,我早就料到,陳蘭和雷薄貪生怕死,看到敵軍強大,就會投降,果然如此。”
“那都督打算怎麼辦?”
“陳蘭和雷薄已經投敵,又佔據了六安,荊州軍過不去,唯有將六安奪回來,否則我軍攻淮南無望了。”
“奪六安,怎麼奪?”
“我軍不攻城,我需留在營寨,以使趙雲放松警惕,我軍可從濡須口出兵,走巢湖水路,再穿行舒城,悄然兵臨六安,發動奇襲,一戰可勝。”
濡須口歸廬江郡襄安縣管,位于長江南岸,但長江與巢湖通過濡須水相通,原則上,江東軍可以通過濡須水進入巢湖。只是巢湖內沒有相應的渡口,登陸不便,容易為敵所襲擊。所以,江東軍進軍合肥時,一般只走水路到濡須口,再走陸路兵進合肥,而不是直接走巢湖直達合肥。
舒縣位于巢湖西岸,又是孫權的地盤,周瑜可以派遣軍隊,走水路到舒縣登陸。而在濡須口,周瑜此前就留了三千正規軍,用來鎮守渡口。除此以外,還有幾千輜重兵。
“這恐怕不容易吧?”
“我自然知道,只是事態緊急,也只能一試了。”
周瑜連忙下令︰“來人,給濡須口的呂子衡傳令,讓他率三千兵力,突襲六安。”
……
揚州廬江郡六安城
劉曄來到了六安,見到了陳蘭和雷薄。
“子揚先生,事情怎麼樣?”
“兩位放心,我前去壽春,見了高將軍,說了兩位的請求,高將軍得知兩位願意歸降,心里非常高興。”
“高將軍?”
“正是,高順將軍率上萬大軍,從汝南趕來,支援合肥。合肥正在交戰,我得知高將軍在壽春後,就立即前去相見。”
“原來是高將軍來了,如此淮南無憂了。”陳蘭和雷薄大喜,周瑜連趙雲都打不過,高順也來了,淮南穩如泰山。看來,兩人投降的正是時候。
“高將軍明日將來到六安,屆時我再帶兩位去見高將軍,正式請降。”
“如此甚好。”
次日,高順率軍來到六安東北方向約十幾里的地方,駐扎了下來。
午後,劉曄帶著陳蘭和雷薄,前來見高順。初時,陳蘭和雷薄也擔心過,萬一高順把兩人給 嚓了,那就麻煩了。兩人商量了一下,得出了結論,既然已經選擇了投降,又有劉曄擔保,那高順就沒有殺自己的理由。
兩人見到了高順,同時行禮︰“見過高將軍。”
“兩位無須多禮,還請入座……前幾日,劉子揚先生來沒見我,稱代兩位而來,願意歸降齊公,我心甚喜,故立即率軍前來。不瞞兩位,此次我率軍而來,是為奪六安,幸好兩位降了,倒省了不少事,否則我與兩位兵戎相見,日後便是敵人了,再降可就晚了。”
陳蘭和雷薄微微心驚,幸虧及時降了,兩人可是听劉曄說了,高順帶了上萬軍隊前來。
“多謝將軍不攻六安。”
“我已得到戰報,顏良將軍率軍于紫蓬山中擊敗荊州軍,荊州軍退入舒城休整,休整完後,仍會伺機再進軍合肥,屆時必走六安方向,故我需先佔據六安,此亦是我率軍來六安的原因,今兩位既然降了,需盡快引我大軍進入六安,以免耽誤大事。”
陳蘭和雷薄明白高順此舉是想掌控六安兵力,不過高順的理由也算充分了。兩人對視一眼︰“我們既降將軍,自當听從將軍的吩咐。”
“如此甚好,兩位放心,你們的功勞,我定會上報齊公,淮南大定會,齊公必有封賞。”
“多謝高將軍。”
幾個人聊了將近一個時辰,把投降的細節聊了一下。突然,士兵來報︰“將軍,六安方向來人,說是要見陳、雷兩位將軍。”
陳蘭和雷薄听說是自己的士兵找自己,也是驚訝。
“哦,把人帶進來。”
來人進來,一看到陳蘭和雷薄,急著喊︰“兩位將軍,大事不妙了,突然有敵軍攻打六安,攻勢甚猛,我軍準備不足,已處下風,梅將軍派卑職來匯報,請兩位將軍回去。”
梅將軍叫梅乾,是陳蘭和雷薄的下屬,兩人讓梅乾留守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