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家人從隔壁阮家回來,換了衣裳,就癱在炕上、椅子上,不想動彈。
不是吃多了。
是累的!
身心都累!
“唉,寶兒太累了。”紫寶兒小小聲嘆了口氣。
小胖胳膊小胖腿兒,呈大字型,仰殼癱在炕上。
小腦袋還歪著,怎麼看怎麼可愛!
“噗嗤,”楊盼盼一個沒忍住笑出了聲,“阿娘,別說小姑子累,我也累得夠嗆。”
比干一天的活計還要累。
“是的呢。”顧辭也點頭。
她也不喜歡這種場合。
哪有窩在自己家里舒坦。
愛躺愛坐,隨心所欲,舒服又自在。
紫寶兒幾人在感嘆累得要死,少年們則是興奮得不得了。
書房里不時地會爆發出“哇哦”的歡呼聲。
這幾天,紫五郎和楊鐵寶每日里都會抽出時間,到隔壁接受阮茗謙的指點。
回來之後,就把學到的知識無私分享給任洪濤、展武清和王楚歌三人。
分享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溫習與鞏固。
不但紫五郎和楊鐵寶的學問突飛猛進,任洪濤三人也都如饑似渴地吸收著新的知識。
北暉學堂的夫子雖好,但畢竟沒有參加過秋闈,更沒有經歷過殿試。
無論是從經驗上,還是學識上,都遠遠不如阮茗謙這個榜眼。
王管家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侯府。
“叩叩叩,姐夫,是我。”
“進來吧,門沒關。”
“姐夫,人帶過來了。”
兩個學子打扮的少年,戰戰兢兢地走了進來,在侯成陰鷙目光的注視下,簽名、捺手印,給銀票,一氣呵成。
王順送走少年,又回轉身來。
“那兩個呢?”
不知好歹的東西!
“姐夫放心,已經都安排好了。”
……
凌安縣衙。
“凌侍衛,本官要見縣令大人。”連重慶拱著手恭敬地說道。
“見過連大人,”凌三抱拳行禮,“我家大人身體不適,不見客。”
連重慶眉梢跳了跳︰“本官不是客人。”
他見凌三油鹽不進的,就繼續耐著性子說道︰“本官有事要與縣令大人商議。”
“連大人請回吧!”
凌三白眼都快要翻到天上了,他有事和他家爺商量,他家爺可沒事和他商量。
“凌侍衛,本官有科考之事與縣令大人說。”
“連大人,”凌二從後面過來,“考卷的事情,連大人負責,縣衙只是負責提供場地、維持秩序。”
各司其職,有什麼好說的!
又不是一條道兒上的。
還是有什麼坑等著他家爺跳?
凌天毫無形象地仰躺在座椅上,听著外面的爭執,懶得搭理!
“唉。”連重慶無奈嘆氣,拱拱手轉身離去。
凌二看著連重慶走遠,敲了敲門。
“爺。”
“嗯,進來回話。”
“侯家又找了另外兩個學子。”
凌天沉默了許久,久到凌二以為他不會再說話,準備退下。
耳邊卻傳來凌天悠悠的聲音︰“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爺,一百兩呢!”
農家人幾輩子也賺不到一百兩吧?
更何況這還只是定金。
“如果泥娃娃在這兒,她會怎麼做?”
“屬下不知,”凌二如實回答道,“不過,屬下覺得,泥娃娃說不準會看人品。”
看看那兩個少年人品如何,如果不是那等大奸大惡之人,會伸出援手吧!
“嗯,你去查查看。”
“是,屬下告退。”
他家少爺越來越心軟了。
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等等。”
“爺?”
“他們聯系了嗎?”
“連重慶很謹慎,到目前為止,還沒見他跟任何人聯系過。”
“去吧。”
“是。”
“你在這兒守著,我去紫家。”凌二輕聲叮囑凌三。
“知道了,快去快回。”凌三揉著肚子說道,“看看有什麼點心之類的,也多帶點回來。”
他都快要餓死了。
凌三听了凌二的話,撇了撇嘴巴。
他印象中的凌三,不喜歡吃點心的,怎麼這段時間還變了口味?
“知道了。”
凌二快步從側門離開縣衙,看看左右無人,施展輕功,“嗖”地一下,就沒影了。
……
紫家。
紫大山和紫大郎下午去了趟雜貨市場,打算買些竹子回來,給少年們編制書籃,以備不時之需。
回來的時候,卻是直接帶了五個成品書籃回來。
紫寶兒也看到了書籃,質量很好,做工也很精致。
她挨個兒觀摩了一番,還是疑惑地問道︰“阿爹,咋就買書籃?”
不是說要去買竹子回來,自己編書籃嗎?
“嗯,”紫大山笑著說道,“我和你大郎哥轉遍了整個市場,也沒發現有賣竹子的。”
他也很奇怪,還專門詢問了幾個攤販。
紫大郎也點頭。
紫寶兒大眼楮一轉,就對紫大山和紫大郎說道︰“阿爹和大郎哥把具體情況說一遍。”
紫大山和紫大郎就一人一句地交替介紹倆人去雜貨市場的情景。
“我和阿爹是第一次去雜貨市場,到了之後,就直接打听有沒賣竹子的。”
……
“阿伯,”紫大郎對一個擺攤的老伯說道,“請問哪里有賣竹子?”
紫大山听著紫大郎的稱呼,臉上肌肉跳了跳,還真是近墨者黑。
“順著這條路走到盡頭。”老伯熱心腸地指路。
“多謝阿伯。”
倆人順著小路一直走到老伯說的盡頭,轉悠了幾圈兒,也沒看到賣竹子的。
相反,看到了好些攤位都在賣成品書籃。
紫大郎剛想開口再打听下,就听到旁邊臨近攤位的攤販在嘮嗑。
“今兒個,怎麼一下子多了這麼多賣書籃的?”
“是不是因為縣試?”
“還有兩天就開考,誰會在現在大批量的賣書籃?”
“需要的,前段時間就已經買的差不多了。”
剩下個把沒買的,也用不上這麼多。
“嗯,俺也發現了,老鄭頭今兒個沒來。”一個攤販抬頭看了下那個角落。
那個專屬于老鄭頭堆滿竹子的場地,如今卻被各色賣書籃的陌生小攤販取代了。
紫大山順著攤販的視線,看向角落處。
幾個賣書籃的攤販,似乎也感受到了紫大山父子倆的滯留,此起彼伏地吆喝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