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是中醫臨床常用的補益類中藥,其性味、歸經及功效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有著明確記載,具體如下
一、性味(四氣五味)
四氣性溫(屬于溫性藥物,無寒涼或燥熱之偏,適合調理脾胃虛寒等證)。
五味味甘、苦(甘味能補、能和,對應其健脾益氣之效;苦味能燥、能堅,對應其燥濕利水之功)。
二、歸經
白術主要歸脾經、胃經。
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白術的功效核心圍繞脾胃功能展開,通過補益脾陽、燥濕化濁,調節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因此歸經以脾、胃為主。
三、功效
根據傳統中醫理論及歷代醫家總結,白術的核心功效包括
1 健脾益氣針對脾氣虛證,可改善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氣短乏力等癥狀(如《傷寒論》中“理中丸”以白術配干姜、人參,健脾溫中)。
2 燥濕利水能運化水濕,用于脾虛濕盛所致的水腫、痰飲、泄瀉等(如“苓桂術甘湯”中,白術助茯苓利水滲濕)。
3 止汗通過健脾益氣、固護肌表,緩解氣虛自汗(如“玉屏風散”中,白術配黃 、防風,益氣固表止汗)。
4 安胎針對脾虛氣弱所致的胎動不安,能健脾益氣以養胎、固胎(如《千金方》“白術散”用于妊娠惡阻、胎動不穩)。
綜上,白術是“健脾燥濕”的代表性藥物,其功效緊扣“溫補助脾、燥化濕邪”,在調理脾胃虛弱及相關兼證(濕盛、自汗、胎動不安等)中應用廣泛。
白術在民間應用廣泛,常與其他食材或藥材搭配,用于調理脾胃、祛濕、止汗等常見問題,以下是一些流傳較廣的效驗方,供參考
1 健脾開胃方(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配方白術15g,炒山藥15g,雞內金10g,炒麥芽10g,大棗3枚(掰開)。
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或研成細末,每次取5g,溫水沖服,早晚各1次。
適用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尤其適合兒童或老人)。
2 燥濕止瀉方(治脾虛濕盛腹瀉)
配方白術12g(炒黃),炒薏米101novel.comg,茯苓10g,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天;若腹瀉較輕,可將白術、炒薏米各30g煮水當茶喝。
適用受涼或飲食生冷後引起的腹瀉,伴腹脹、大便稀溏、四肢乏力(屬脾虛濕盛證)。
3 止汗固表方(治氣虛自汗)
配方白術15g,黃 10g,浮小麥30g,紅棗5枚。
用法水煎2次,混合藥液,分早晚溫服,連服1周;或取白術、黃 各10g,研末,每次3g,用米湯送服,每日2次。
適用白天不活動也出汗(自汗)、怕風、容易感冒、氣短乏力者(氣虛不能固表)。
4 安胎止嘔方(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配方白術15g,砂仁5g(後下),生姜3片,炒糯米30g。
用法先將白術、生姜、糯米加水煮30分鐘,再放入砂仁煮5分鐘,取藥液溫服,每日1劑,分2次服。
適用孕婦脾胃虛弱引起的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小腹墜脹(胎動不安輕證)。
5 利水消腫方(治輕度脾虛水腫)
配方白術15g,茯苓15g,生姜3片,冬瓜皮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7天。
適用脾虛引起的輕度水腫(如眼瞼、下肢浮腫),伴腹脹、大便稀溏、乏力。
6 祛濕止痛方(治寒濕關節痛)
配方白術101novel.comg,蒼術10g,薏苡仁30g,生姜5片,黃酒適量。
用法前四味加水煎30分鐘,取藥液加少許黃酒溫服,每日1劑,連服10天。
適用寒濕引起的關節酸痛、沉重,遇冷加重,伴腹脹、舌苔白膩。
注意事項
1 白術性溫燥濕,陰虛內熱(口干、舌紅少苔)、津液不足者不宜單獨大量使用,以免加重燥象。
2 民間驗方多基于經驗,具體用量需根據年齡、體質調整,孕婦、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建議咨詢醫師後使用。
3 若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這些驗方體現了白術“健脾燥濕”的核心功效,搭配其他食材或藥材後,更貼合民間常見病癥的調理需求。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